北京行记(十八)-北海公园(上)陟山桥、智珠殿、永安寺

北海公园简介。北海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占地面积68.2万平方米,其中水面为38.9万平方米,在辽代称为“瑶岛”,始建于公元1166年(金大定六年),原为辽、金、元、明、清五个封建朝代的帝王及皇室成员游幸驻跸bì、处理政务及祭祀的御用宫室,是现存世界上建园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皇城御苑。——摘录自景区景点介绍牌上文字

2023年10月2日11点28分从景山公园山右里门(西门)出来,就近找了个地方午餐后,12点04分,就从景山公园西门直对的北海公园东门,进入北海公园。第一次去北海公园还是1999年7月26日,那是一家三口第一次出门旅行,一晃24年过去了。在“战高温斗酷暑旅游北京,两傻蛋领一孩冷怂挨宰”的自嘲中结束了第一次出门旅行,回想那时在北海公园坐小船荡漾在北海,尤其是在高温下,真是不容易。此次一家三口重游北海,也是我一直想实现的一个小目标。

先看看我们此次北海公园的游览路线。东门 陟zhì山桥 智珠殿 白塔 永安寺(普安殿) 永安寺(圣果殿) 永安寺(宗境殿) 永安寺(正觉殿) 引胜亭、涤霭亭 永安寺(法轮殿) 永安寺山门 永安桥 东门 北门 西天梵境 九龙壁 快雪堂 铁影壁 阐chǎn福寺 五龙亭 小西天 静心斋园林景区 北门。

北海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中国现存历史上建园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沉淀最深厚的古典皇家园林。北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金、元、明、清数个朝代,承载着中国近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造园艺术风格,它是凝聚着历代园林文化艺术之大成的杰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北海的保护极为重视,拨巨资予以修葺qì,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被市人民政府评定为“北京旅游之最—世界上建园最早的皇家园林”。 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颁布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区(点)4A级单位 。 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公园”。


陟zhì山桥

琼华岛的东侧有一座桥连接着岸边,桥称陟山桥。据《辍耕录》记载,“山之东有石桥,长七十尺,阔四十一尺半。为石渠,以载金水,而流于山后,以汲于山顶也。”原石桥建于元代,至元八年命名为陟zhì山,延用至今。当时桥上建有石渠可见,当时陟山桥作用有二,不仅能用于交通,还能引水上山,供帝后娱乐之用。到了乾隆五年(即公元1740年),乾隆皇帝下令,拆除旧桥,位置也向南移了一些,取消了石渠,建了一座石结构的三孔高拱券xuàn桥。陟山桥长32米,宽7.1米,建筑面积311.62平方米。陟山桥基础部分为花岗岩砌成,桥身和拱券均为烧制青砖砌成,桥面石、仰天石、42块石栏板及44根望柱均为青砂石制成。

站在陟山桥向北拍摄的景色。

站在陟山桥向南拍摄的景色。


陟山桥牌楼(智珠牌楼)

过陟zhì山桥,就看见一座四柱三间三楼金色琉璃檐顶的木制牌楼,这座牌楼叫做智珠牌楼,又叫陟山桥牌楼。根据牌楼的功用,智珠牌楼为标志坊,它同半月城(般bō若rě香台)一起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智珠牌楼是座坐西朝东的牌楼,其西侧有两根戗qiàng杆,东侧有四根。每根戗杆下都有一只石雕神兽,一共六只,它采用了“实体雕”(整雕、圆雕)的刻法,模样十分逼真传神。西侧两根戗杆底下的戗兽为蛟龙;东侧最外面的两只是石狮,里侧则是两只麒麟。

向下俯拍的陟山桥牌楼。

再没有比牌楼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民族建筑之美的了。在《中国古典建筑美术丛书——桥·牌坊》中有一段较为精辟的言语:“牌坊作为独立的纪念性建筑物时,常建于人们容易看见或经常往来的地方,用于标榜功德、颂扬节烈、表彰忠勇、褒奖孝义……”从某种意义上讲,牌楼不仅是一种国粹,更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


智珠殿

智珠殿,半月城位于琼岛东麓山脚下,坐西面东与陟山桥相对,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智珠殿建在半月城城台上,红墙绿瓦,雄伟壮观,四面有五个牌楼相对,中轴对称、布局别致是我国古建筑中比较少见的,殿内原供奉文殊菩萨一尊。半月城因其城池呈半月形俗称半月城。乾隆年间始建称之为般bō若rě香台,所以半月城亦称般若香台,据说般若香台在琼岛春阴景中,是观景小憩之佳处,乾隆皇帝常在此处观景、饮茶。——摘录自景区景点介绍牌上文字

燕京八景是老北京著名的八处景点,又称"燕山八景"或"燕台八景"等,产生于金代明昌间,而后代文人纷纷题诗,遂名闻遐迩。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帝弘历御定八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当时均刻石立碑并有小序、诗文。

智珠殿南侧的两个牌楼。

智珠殿。

智珠殿北侧的两个牌楼。

站在北侧牌楼下回望智珠殿。之后继续行走,从12点04分进入北海公园大门开始计算,大约行走11分钟后,12点15分,就到达白塔下了。


琼华岛景区

琼华岛,位于北海这座被誉为“世界上建园最早的皇城御苑”的中心,集园林、建筑、文化等诸多艺术于一体。琼华岛主要景观白塔是一座藏式喇嘛塔,塔前有善因殿,内供大威德金刚神像一尊,殿四周外壁上镶有小琉璃佛像455尊。琼华岛南麓lù的主要建筑为永安寺,它依山就势而建,与白塔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寺内有钟楼、鼓楼、法轮殿、正觉殿、普安殿,殿内分别供有释迦牟尼、教始祖宗喀巴、八大菩萨、十八罗汉等塑像,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喇嘛寺庙。山麓西侧有悦心殿和庆霄楼。悦心殿是清朝皇帝在琼华岛临时处理政务、召见大臣的地方。旧历十二月初八,帝后们登庆霄楼观赏冰嬉(冰嬉是在冰上抛球的一种游戏)。琼华岛上还建有“引胜”、“涤霭”、“云依”、“意远”四亭,建筑形式独特巧妙,别有情趣。——摘录自景区景点介绍牌上文字

先看看永安寺布局图,我们是从白塔开始经普安殿 圣果殿 宗境殿 正觉殿 引胜亭、涤霭亭 法轮殿 永安寺山门 最后到达牌楼。

网上搜索的一张照片,可以从空中俯瞰一下永安寺。

艮gèn岳移来石岌jí峨,千秋遗迹感怀多。倚岩松翠龙鳞蔚,入牖yǒu篁huáng新凤尾娑。乐志讵因逢胜赏,悦心端为得嘉禾。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清·弘历《燕山八景诗叠旧作韵 其一 琼岛春阴》


白塔

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塔高35.90米。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及雍正八年(1730年)均因地震裂缝而重修过。嗣sì后历年都进行过修葺qì,1964年进行过加固大修,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上“十三天”被震毁,1977年修复,2005年对白塔及琼华岛古建筑群进行了近百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

塔前的善因殿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添建的,亭为重檐,上层圆顶简瓦、板瓦、宝顶均为铜质鎏liú金。下层方檐为琉璃制品,墙面用455块塑有佛像的琉璃砖镶xiāng砌qì而成,南面为铜制的四扇隔扇门,里面曾供奉“大威德金刚神像”一尊。白塔建成后曾在塔后设有高大的“五虎杆”和铜铁质信炮,驻过亲兵。二〇〇六年七月十八日——摘录自景区景点介绍牌上文字

北海白塔,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yóu,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

白塔由塔基、塔身、相轮、宝顶四部分组成,塔身呈宝瓶形,上圆下方,通体为白色,富有变化。塔基是砖石结构须弥座,座上有三层圆台。塔身是砖、石、木结构,其最大直径是14米,塔身上有306个通风孔。塔身南面为眼光门,中间刻有7个梵文字母和3个图案组成的“十相自在图”。相轮也叫十三天,为砖、石、木结构。镏金宝顶由铜质镂lòu空的天盘、地盘、日月火焰组成,地盘周围悬挂铜铃16个。塔下有“藏井”,内有星船、佛龛kān、供桌、喇嘛经文、衣钵bō等。

善因殿殿内供奉大威德金刚神像,传说这是北京城的保护神,殿内还有一些精湛的法器和陈设。

善因殿是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大寿而于乾隆十六年(1751)建起,比北海白塔和永安寺晚了整整一百年。善因殿面积虽小但色彩斑斓,每面宽4.4米,背倚硕大雄浑的白塔,其东西北三面的殿墙无门无窗,殿门南开,有四扇做工十分精细的青铜隔扇门,与颐和园铜亭的门扇异曲同工。

善因殿建在由汉白玉栏杆所环绕的赭zhě红色高台上。由黄色琉璃砖外覆的八根大柱撑起双层殿顶,上层檐圆亭式屋面和宝顶均为青、紫铜制作而成,表面鎏liú金,下层檐是绿琉璃瓦黄剪边的方顶。其殿顶为上圆下方的双重檐,象征“天圆地方”。青铜制成的宝顶表面鎏金。

威仪的宝塔矗立于琼岛顶峰,绿荫拥簇,巍峨壮美,引人瞩目,彰显出帝王气势,是皇家园林北海的一座代表性建筑。

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白塔及善因殿景色。善因殿内供奉铜质鎏金大威德金刚神像,金刚有9只头、36只眼,36只手,18只脚,俗称千手千眼佛。旧时传说塔下有一口海眼,只有佛身才能镇压,故又名“镇海佛”。

沿着善因殿前的石阶开始下山。

善因殿前铺有72级青砖,台阶陡直而下,象征人世间各种业障的72地煞,被当成台阶让善男信女踩踏。

站在普安殿后檐下拍摄的善因殿及白塔。


普安殿

普安殿。殿内供西藏密宗黄教始祖宗喀巴及两大弟子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像,东西两侧是密宗的八尊护法神。——摘录自景区景点介绍牌上文字

普安殿殿柱楹联:真谛总涵华海露;慈光长仰德山云。

普安殿前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转经轮。转经轮亦称为“玛尼解脱轮”,属佛教法器。其中装藏经文或咒语,据说通过右旋转动即等同念诵之功。

普安殿前的香炉。

永安寺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寺院,由上下两座独立寺庙组成。下为汉传寺庙 ,上为藏传寺庙。


圣果殿

普安殿东配殿是圣果殿,面阔三间。硬山彩色琉璃瓦屋面,玲珑脊。

现在是展室。


宗境殿

普安殿西配殿是宗境殿,面阔三间。硬山彩色琉璃瓦屋面,玲珑脊。

现在是展室。


正觉殿

殿内供奉未来佛弥勒和护法韦驮。——摘录自景区景点介绍牌上文字

正觉殿为永安寺的第二重大殿(正觉殿应是一般寺庙的天王殿),正觉殿三开间,硬山,彩色琉璃瓦屋面,彩色玲珑正脊。两侧转角房各五间,灰筒瓦绿剪边屋面、绿琉璃脊。殿内供弥勒佛,此佛雍容丰腴,笑容可掬。相传他是十世纪初的一名游方僧,名契此,号长汀tīng子,在世时常背袋行乞,所得钱物悉数捐赠寺院,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布袋僧”。

弥勒佛后是站立的将杵chǔ扛在肩上的韦驮菩萨。韦驮菩萨是佛的护法神,是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大神将之一,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如果想知道庙的大小,就要看韦驮菩萨的韦驮杵的方向:如果韦驮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驮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驮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云依、意远亭

正觉殿东南角、西南角建有高台,高台上建“云依”、“意远”二亭。

云依亭

意远亭

云依亭位于正觉殿东南侧的高台之上、意远亭位于正觉殿西南侧的高台之上。两亭制式相同,亭基座高3.40米,基座中空,壁上有方形石缕窗。亭为长方形,绿琉璃瓦黄剪边,四角攒cuán尖,蓝色方宝顶,周围亦装有青白石栏板、望柱(现改为金属栏杆)。登基座侧面十七级台阶可至亭上。

封闭不让游客登临。


龙光、紫照牌楼

沿着石阶往下行走,就看见一个屋面为绿琉璃瓦的木制牌楼——龙光、紫照牌楼,园内“腿”最短的牌楼。

牌楼修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正面(南面)和背面(北面)匾额分别题字为“龙光”、“紫照”而得名。“龙光”为不同寻常的光辉,“紫照”为紫气之映照,比喻吉祥的征兆。牌楼以“龙光”“紫照”为题,寓意祥瑞。

站在云依亭、意远亭中间不远处由北向南向下俯瞰牌坊,牌坊上匾额题:紫照。

从东西两面拍摄的牌楼景色。牌楼从其精致的细部来看,不管是斗拱彩画还是花板,尽显皇家大气。在众多的四柱三间的木牌楼中,它的楼柱显得格外矮短。楼柱短有两点优势:使牌楼整体结构更加稳固,能够更好地烘托出主要建筑的高大气势。

唯美的白塔被牌楼“框”入其中。牌楼建于半山腰,安全起见相对缩短它的楼柱,既保证了牌楼的安全又不阻碍游人欣赏白塔的高大与雄伟。而且从牌楼的中间门洞里由南向北向琼华岛高高的白塔望去,白塔被“框”入其中,这在园林造景中被称为“框景”。

站在法轮殿殿后由南向北远眺牌楼。


引胜亭、涤霭亭

龙光、紫照牌楼东西两侧就是引胜亭和涤霭亭。

引胜亭和涤霭亭是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建造的,二亭内各立一碑,东为引胜亭,内刻《白塔山总记》,西为涤霭亭,内刻《白塔山四面记》。上面还记载着琼岛四面的景物碑文,皆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所题。——摘录自景区景点介绍牌上文字

引胜亭

东面的引胜亭内有石碑一块,上面镌刻着乾隆1774年乾隆题写的《白塔山总记》,总述了北海的修建过程,建筑物的名称、布局和用途等。石碑一面是汉文,另外三面是蒙、藏、满文。由于是皇帝御笔,尤为珍贵,所以用玻璃罩保护了起来。

西面的涤霭亭内也有石碑一块,上刻乾隆1774年写的《白塔山四面记》。石碑上刻有《塔山东面记》《塔山南面记》《塔山北面记》和《塔山西面记》。石碑也用玻璃罩保护了起来。


太湖石

琼岛上堆叠着众多的太湖石,它们是宋徽宗赵佶jí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在汴梁城(今河南开封)内建造“艮gèn岳”皇家禁苑时,从江南太湖地区采撷,用以点缀园林。金大定年间(公元1163年至1179年),金世宗在北海建大宁宫时,从汴梁“艮岳”将这些石头运到此地,点缀在琼岛各处。——摘录自景区景点介绍牌上文字

引胜亭和涤霭亭两亭北侧,东面为“昆仑”石,巨形石碑,碑有水波纹石座,碑身仿自然石,碑头浑圆状,西面是 “岳云”石,碑背面镌刻乾隆御制“悦心殿即景诗”,亦为水波纹石座。“昆仑”、“岳云”石北面均有三个砖券xuàn门,券脸以“艮gèn岳石”镶嵌,三券门内用东西向砖券连通,成窟状,名“楞léng伽qié窟”。在券门两边有弧形石阶而上至券洞顶,阶侧均有青白石栏板、望柱,每侧二十一 套,下端安设抱鼓石。弧形台阶中间及两侧,均堆叠着当年从汴梁(今河南开封)运来的“艮岳石”。


法轮殿

此殿是永安寺最主要的殿堂,内供释迦牟尼佛,八大菩萨和十八罗汉像。——摘录自景区景点介绍牌上文字

过龙光、紫照牌楼后,沿着石阶下山,就看到——法轮殿。这是法轮殿后面。

法轮殿是永安寺内第一座殿堂,“法轮”意为佛法辗转流传不息,犹如车轮滚滚。法轮殿阔五楹,歇山五彩琉璃瓦屋面,玲珑琉璃正脊。

法轮殿外横匾:人天调御。殿内横匾题:慈云觉海。

法轮殿殿柱楹联:灵鹫jiù风香传妙偈jì;澄chéng潭月皎印如真。

远眺法轮殿。

法轮殿内的古树。


钟楼、鼓楼

法轮殿前,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鼓楼、钟楼。

乾隆八年(1743年)对永安寺进行扩建时,修建钟楼、鼓楼。


永安寺山门

永安寺位于北海白塔山南麓lù。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清世祖福临应西藏喇嘛恼木汗之请修建的,名白塔寺。初建时,寺内建筑有正觉殿、普安殿、圣果殿、宗镜殿、转角房、顺山房和白塔。正觉殿为山门。乾隆六年(1741年)改称永安寺。乾隆八年(1743年)对永安寺进行扩建,增设法轮殿、钟楼、鼓楼和永安寺山门。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增建善因殿及引胜、涤霭二亭。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于二亭内各立一碑,分别镌刻乾隆御制《白塔山总记》和《白塔山四面记》。

永安寺是一组反映宗教文化的建筑群落。它依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色彩斑斓,蔚为壮观。由于历史的原因,寺内的部分建筑已毁,造像亦已无存。1993年,公园管理处对永安寺进行了全面修葺,并复原了寺内原有的全部建筑和造像,使永安寺再现了当年的风彩。——摘录自景区景点介绍牌上文字

永安寺山门三开间,为歇山五彩琉璃瓦屋面,玲珑琉璃正脊。山门前两侧各有一对铜龟、铜鹤,这两种象征江山永固的吉祥物,在一般寺庙中极为罕見。


堆云、积翠牌楼

永安寺山门前,永安桥北端有一牌楼,名叫“堆云”;永安桥南端有一牌楼与之相对,名叫“积翠”。两座牌楼面宽14.1米,4根立柱,3间牌楼,绿琉璃瓦顶,额枋fāng为和玺xǐ彩画。两座牌楼南北两端各有保护性戗qiàng杆两根,共八根,戗杆底部均有大块方石做戗石,顶住戗杆。这种带有戗杆的牌楼今天已不多见。两座牌楼外侧戗柱前各有石狮一对。“堆云”牌楼石狮面向永安寺,为汉白玉质。“积翠”牌楼前石狮面向团城,为青石质。

在北京有句俗语,“永安寺的狮子——头朝里”,用来形容自私自利的人。其实这对狮子根本就不属于永安寺,且喇嘛庙前也不用摆放石狮子,它们是永安桥的配饰。

堆云牌楼。

积翠牌楼。


永安桥

永安桥是一座三孔券xuàn洞式汉白玉石桥,建于十三世纪时期的元代初年。是北海公园内最大的桥梁,也是公园中重要的景点之一。曲尺形的永安桥将团城与琼华岛相接,永安桥南侧与团城中轴线相对,北侧与永安寺中轴线相对,因两轴线有交错,故永安桥呈曲尺形。

永安桥和白塔山合在一起就是“北海”的标志。

永安桥前身是元代的一座木桥,明代称“太液桥”,乾隆八年改建为三曲折,三孔拱券xuàn石桥,两侧有望柱48根。1979年时对永安桥进行过全面修葺和加固处理。桥面全部更新并新装88根莲花形望柱和荷叶图案护栏板。永安桥建成后,把太液池南岸和琼华岛连接起来,而且用三曲桥身把南岸的团城城门和琼岛上的永安寺寺门巧妙和谐地连接起来,构成了进入公园后第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站在永安桥南端桥头拍摄了一组照片,和下面的一张拍摄于24年前,也就是1999年7月26日拍摄的照片对比一下。

时间过的真快,转瞬24年就过去了。在同一个标志性地点再次拍摄一张照片,不由得感到:这地标性的古建筑用它无声的方式,向来往的人们,讲述着北海乃至老北京千百年来的历史沧桑。不变的是这标志性建筑,变化的是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以及我和妻子眼角的鱼尾纹……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外篇·知北游》

让我们荡起双桨。北海景色。

北海公园鲜花堆砌的花坛。

沿着北海边的道路向北行走,拍摄的一组照片。

国庆节的北海公园,人很多,小船荡漾在水中,荷叶、永安桥、白塔相映成趣,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看看国庆节在北海公园御用龙舟环湖游览码头排队购票的人。

看看24年前在北海公园拍摄的照片。

自12点04分,从北海公园东门,进入北海公园,先后观览了陟zhì山桥 智珠殿 白塔 永安寺(普安殿) 永安寺(圣果殿) 永安寺(宗境殿) 永安寺(正觉殿) 引胜亭、涤霭亭 永安寺(法轮殿) 永安寺山门 永安桥,至13点24分,共计用时1小时20分钟,结束了对琼华岛景区的游玩。再次经过东门陟山桥,行走不远就到了北门,沿着北门向西行走大约17分钟,13点41分就到达西天梵境。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篇《北京行记(十九)——北海公园(中)西天梵境、快雪堂、阐福寺》

就用一首耳熟能详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段歌词,作为此篇的结束语吧!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永安   北海   白塔   法轮   乾隆   普安   公园   殿内   牌楼   景区   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