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技能风采 扬工匠精神-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赛场速览

开幕式现场。本报记者 卢刚 摄


点击查看大图




世赛标准的“变”与“不变”

——世赛选拔项目赛场掠影

文丨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赵泽众


9月16日上午9时,一声哨响响彻场馆,62 个世赛选拔项目的参赛选手在观众的掌声与喝彩中开始比赛。选手们第一时间麻利地拿出工具, 有的打磨零件,有的敷设管道,机械的沙沙声、键盘的敲击声成为赛场的主旋律。


在花艺比赛现场,江西代表队选手谢文杰显得格外沉着。经过精心修剪,再编绑成束,他手中的鲜花就变成了具有美感的装饰品。


“比赛中,我正常发挥,就是一开始时有些慌。”谢文杰说,按照教练的嘱咐,他保持训练时的一贯节奏进行比赛。但由于比赛试题与训练不太一样,比赛开始时他花了一些时间适应。


“这次大赛办赛的水平特别高,整个赛场条件设置得很好,能让选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世赛项目对接世赛标准,让技能劳动者能在最高级别的殿堂展示自己的技能,弥足珍贵。”黑龙江带表队领队苏盛刚说。


世赛标准指的是世界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代表着各行各业先进的技术水平。随着时代进步,世赛标准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赛场上,不少选手面临着和谢文杰一样的情况。在管道与制暖赛场旁,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教师罗贤正观察着他的学生、项目选手赖传源——他正在以极快的速度煨弯着管道。“他有点紧张,这次的试题当天早上才发给选手,他有些不适应。”罗贤说,试题的变化直接会影响选手选料和用料,导致设计和安装环节有出入。


选手的这种不适应感,在重庆代表队教练、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冠军刘江华看来,正是当前世赛标准最考验选手的地方。以“精、细、新”为追求的技能比拼,如今更强调选手根据环境作出调整的能力。


“拿美发项目来说,以前在比赛中,选手往往会用精湛的技能,做出很抽象但不适用于生活的造型。现在是更简单、更实用的造型反而得分高。”刘江华说,这种变化既体现了不同年份流行元素、社会审美的差异,也体现了社会对技能的评判标准趋向实用,实用、简约是最好的。


刘江华说,选手需要通过大量训练、深度钻研,克服种种困难,才能对突发状况应对自如。“很多项目并不是一味训练四五年就能成功。想成为真正的大师,要有一辈子坚持一件事的工匠精神。”


数控铣项目裁判、第45 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冠军田镇基也发现, 世赛标准正在发生变化。“ 世赛标准是活的,跟我们备赛那年已经有很大差异了。”他说, 世赛越来越考验选手的调整能力。“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能仅仅满足于平常的训练,各种突发状况都要考虑到。很多原来有先发优势的省份也不能掉以轻心,稍有疏忽就会落后。”


“世赛标准也在提高所有选手的基础操作水平。”半天的比赛过后,田镇基欣喜发现,全场选手的操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说明各地区近年来对培养技能人才的投入正不断加大,而且从教学上,都开始把过往比赛的经验总结到课程和实训中,有针对性地提升选手和学生在数控学科中的操作水平。”


世赛标准考验的不仅是选手,还有大赛的设备提供商。焊接设备提供商、山东奥太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秀珊告诉记者,每一次向技能大赛提供设备,都是对公司现有设备的一次“质检”。“在机器人专用焊机、逆变焊机的调整升级上,公司现在统一对标世赛标准。”张秀珊说。


“通过与技能大赛的合作,我们收获了不少合作伙伴和优秀人才。”山东星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沈启良说,现在的技工院校按照世赛标准培养学生,到了公司可以立即上手。多年来,公司已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上千人, 在去年的行业类技能竞赛中,还收获了一笔大订单。


美发项目

记者 李云鹏 摄

PART/2

油漆工项目 记者 卢刚 摄




技能之光 “竞”彩绽放

——国赛传统赛项赛场速递

文丨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杨勤


渤海之滨,海河之畔。秋日的天津,天朗气清。


9月16日一早,国家会展中心便热闹非凡,吉祥物“天天”和“津津”憨态可掬,志愿者们热情洋溢,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和有关行业的36个参赛代表团。场馆外人声鼎沸,场馆内井然有序。在赛事保障组的引导下,选手们陆续检录入场,检查比赛设备,整理操作工具,蓄势待发。


9时,响亮的哨声响起,比赛开始!选手们迅速行动起来。


操作三轴数控铣床用切削工具加工金属工件,有条不紊地对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开展诊断与维修,在多个墙体柜之间进行光纤布线和安装,巧手将食材雕刻成各种样式拼装在盘中,不惧火花四溅焊出低碳钢组合件……对于27个国赛传统赛项的选手而言,此次比赛比的是速度、技艺、意志。


“模块一是光纤布线系统,比赛时间为4小时,上午要连续比赛3小时。选手的现场施工管理和安全操作、缆线种类选择、布线工艺和端接质量等,都是重要的得分点。”信息网络布线项目解说员张雅鑫的精彩讲解,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她介绍,赛场模拟了室外园区光纤通信的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的连接,有架空电缆,也有井下路由,选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线操作。


无论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因素,还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项目,都成了竞技场上分秒必争的比赛环节,匠心藏于指尖。在现场,这些技能不仅停留在“会做”的层面,也需要选手做精、做新、做到极致。


切割机发出阵阵嘶鸣、木屑在操作台飞溅,木工项目比赛场上,选手们动作十分麻利。来自河南的选手王银,是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木工项目的金牌得主,即便竞赛经验丰富,他也一刻都不放松。在比赛中,他需要根据图纸认真进行测量、放样、木料切割,之后再完成凿眼、制榫等部件制作,最后完成杆件连接、组装、安装等工序。“木工项目很辛苦,既需要手工制作,也需要运用智慧,把传统的榫卯结构和现代的精细设计予以结合。”郑州工业技师学院教师秦娜介绍。


“这个项目的比赛时间是3天,今天和明天都是6个半小时,最后1天是3小时,需要完成识图切割、镶贴、美缝等系列操作。项目既要求选手有专业技术功底,操作不能有误差,也要有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参加室内装饰设计项目的广东选手王佳杰说,做这件事给他带来很强的成就感。“锻造大国重器能体现工匠精神,在一堵墙上把工作做精也蕴含着工匠精神。”王佳杰表示,他还希望把这种工匠精神融入其他工作中。


在舞台上展示力与美,在音乐声中鼓舞斗志、增强毅力。在社会体育指导(健身)项目赛场,观摩者大饱眼福。


“在比赛中,我扛着6个40公斤的沙袋走20米,再投掷,越过横杆,经过5次20米折返跑,将100公斤的雪橇推行20米,带着健身球爬行12米后,按下计时器的停止键。我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不错,但还有进步空间。”完成体能比拼的动作后,来自四川成都的选手孙全振边擦汗边介绍。3年前,他参加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次再参加国赛,他希望能取得新突破。


场内的选手们全神贯注竞技,场外的观摩者认真欣赏、记录,并为其鼓劲加油。


“拿到小麦粉、酵母、盐等制作材料后,选手要完成搅拌、醒发、成型、装饰、烘烤等工序。由于比赛要求完成软质面团、无糖无油面团、酥性面团等多个产品,选手要交叉作业,这对时间统筹能力要求很高。”烘焙项目赛场旁,北京轻工技师学院食品工程系主任张磊一直关注选手候少鹏。她告诉记者,做出面包的尺寸、重量、摆盘样式、口感等都是评分点。张磊介绍,候少鹏本身是学烘焙专业的,在面包企业也工作过。去年,候少鹏被引进到该学院,有技术也有经验,赛前还集训了两个月,学院对他有信心。


“这次我们学校一共有11名选手参加9个项目的比赛。相较于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此次大赛项目更多了、各地的重视程度更高了,我们也明显感受到竞争更加激烈,只能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充分的准备。”嘉兴技师学院社会服务处教师黄汉平表示,上午看了电工项目的比赛后,对学院选手原瑞彬的表现很满意,希望他能在接下来的比赛模块中再接再厉。


时装技术项目

记者 卢刚 摄

PART/2

信息网络布线项目 记者 李云鹏 摄




赛出“新”意 拼出活力

——国赛新职业赛项赛场一瞥

文丨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王东丽


家政服务(整理收纳)、无人机装调检修、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工智能训练……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赛场上,20项新职业赛项成为一大看点。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职业赛项选手使出浑身解数,切磋技能、各显神通。


横躺竖立的书籍、四处散乱的瓶瓶罐罐、凌乱堆积的衣服……与其他赛场整洁环境不同的是,比赛正式开始前的家政服务整理收纳作业区可以说是“一片狼藉”。实际上,家政服务(整理收纳)赛项考查的正是选手的“拾掇”技能。


“这个赛项主要考察选手的空间规划设计、色彩搭配以及陈列布置能力。其中,色彩搭配部分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美学,例如,以‘二十四节气’中不同的节气对应不同的颜色。在比赛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展示专业知识和所学技能,还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选手王子璇表示,该赛项为团体赛,要求两位参赛者在衣橱整体规划和物品摆放等方面实现高度配合。这次竞赛不仅是对自己和搭档选手专业技能、心理素质的检验,也是对双方默契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考验。


近年来,随着购物方式趋于多样化,社会对收纳整理的需要也与日俱增,整理收纳师逐渐成为走俏的新职业。


“家政服务(整理收纳)旨在为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体验。今年,它作为新职业赛项走上国赛舞台,有助于更多人了解这一新兴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情况。”家政服务(整理收纳)赛项裁判长谈檀说。


在无人机装调检修赛项比赛现场,李飞正在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零件,今年48岁的他是参加该赛项年龄最大的选手。据他介绍,该赛项重点考核选手对于无人机零部件选型、整机装配、系统调试、性能测试及故障检修等无人机装调检修综合应用技术的运用能力。“技能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技能比拼、交流切磋,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激发创新活力,为更高效率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李飞说。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从事无人机装配、调试、售后检修和维修服务的专业人才需求也迅速增长。


“除了在侦察和安防等特殊领域的应用外,无人机还广泛用于农业植保、巡检等日常生活领域。因此,无人机装调检修项目进入国赛是大势所趋,这对于促进无人机技术发展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装调检修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无人机装调检修赛项裁判长助理吴恩铭说。


据了解,本届大赛吸引了众多不同行业、不同学历水平的能工巧匠参赛,其中博士25人、硕士546人、本科1131人,高学历参赛选手多数集中在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领域。


“哒哒哒、哒哒哒……”在人工智能工程技术项目比赛现场,选手们在电脑前飞快地敲打着键盘,争分夺秒,进行脑力、速度大比拼,“学霸”争霸赛激烈上演。他们的比赛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综合利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策略生成技术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赛项选手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最高学历甚至达到博士水平。他们来自不同职业领域,其中包括高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师以及研究院的职工等。”人工智能工程技术赛项裁判长杨晴虹表示,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积极投身职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激发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积极效应,带动更多劳动者关注人工智能工程领域,推动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让高水平、“高大上”的研究成果真正造福大众。


新职业的背后是新业态的支撑,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也意味着发展的新机遇和就业的新空间。随着新职业的蓬勃发展和潜能的持续释放,新职业技能劳动者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舞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编辑丨邱曼 颜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赛场   技能   大赛   无人机   工匠   人工智能   选手   新职业   风采   精神   操作   标准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