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几件事,外国人看了却目瞪口呆,这是为什么?

文 | 文史充电站

编辑 |文史充电站

受到地理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一些中外文化上的差异让人很诧异,咱们经常见的老式爆米花机器,在他们眼中那是可以和“炸弹”画等号的东西。闲暇时刻离不开的嗑瓜子,九九乘法口诀表……

有哪些是我们习以为常,在老外眼中却很稀奇的事情呢?[加油]

01

嗑瓜子的生活习惯

每逢各种节日,嗑瓜子那是少不了的,可外国人对于我们用嘴嗑瓜子感到不可思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嗑瓜子呢?

其实,嗑瓜子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太平寰宇记》北宋初年的记载,可能是最早提到“瓜子”的历史文献。

吴越民歌《岁时歌》提到“正月嗑瓜子”,显示嗑瓜子习俗在民间早已流行。明清时期,这一习俗更加普及,主要嗑西瓜子。

因为北方冬季漫长,农闲时大家整日在家避寒,嗑瓜子是最方便的消遣方式。南瓜与向日葵这两种美洲作物,16世纪传入中国后,南瓜子和葵花子也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零食。

中国人对瓜子情有独钟,将这种原本为鸟食的植物种子,发展成独特的食用文化,嗑瓜子已经成为中华生活中的一道风景,代表着中国人独特的饮食美学。

但是外国人却对瓜子没什么兴趣,原因在于他们虽然喜欢吃坚果,可这些坚果大多是用手掰开的,如果要牙齿和舌头配合进行嗑瓜子,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

他们在吃瓜子的时候,是直接一把塞进嘴里,带着皮一起吞下去了,这也是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吃瓜子的原因,并且认为瓜子这种东西应该是鸟类吃的食物。

而且瓜子在我们的文化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嗑瓜子本身的趣味性,加上可调节紧张情绪的功能,会启动大脑的放松系统,促进友好交流。

此外,将嗑瓜子分解成一系列小动作,这种简单重复的机械性活动,也能带来愉悦感。

嗑瓜子也是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社交方式。让瓜子成为话题的引子和情绪的调剂,有助于化解彼此间的隔阂与误会。

这种轻松、顺其自然的交往方式,让中国人擅长建立长久的人际关系,所以说这么多年来中国人爱嗑瓜子那是有原因的。

现在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各种口味瓜子,充分显示这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零食。即使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人吃瓜子的场景也颇为惊奇。

02

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一直是一种颇具争议的食物。在中国,动物内脏深受许多人的喜爱,被视为一种美味佳肴。

但是在西方国家,动物内脏却往往被认为“肮脏”和“恶心”。这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食物文化之间的鸿沟。

如果放一盆毛血旺在外国友人面前,估计气得脸都要绿了!宁可饿死,也不会吃的。

对中国人来说,内脏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铁元素等营养,经过中式烹调用各种辛辣调料去腥,内脏变成了可口的食物。

猪大肠、鸡胗等都是深受食客欢迎的美食。在烧烤店,经过烤制的内脏深受年轻人喜爱,内脏的营养价值和美味口感使它在中国美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人吃内脏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朝时期,内脏就已经出现在餐桌上。在古代动物内脏被视为上等食材,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资格享用。

如今,各式内脏美食也逐渐普及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内脏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西方国家,内脏代表了“不卫生”和“肮脏”的食物文化,一位德国编辑甚至公开质问为何要让他吃这么“恶心”的东西。

这让许多西方人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误解,认为中国人可以吃任何东西。其实,在中世纪时期,欧洲的贫苦大众也以动物内脏为食,只是后来随着生活改善,西方饮食文化逐渐抛弃了这一传统。

西方人虽然也吃一些内脏,如鹅肝,但数量远不如中国人,这种文化差异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

其实不吃内脏的多是美国人,部分欧洲人还是会吃的,这其中还包含了宗教信仰的原因,因为内脏中有血,就算是生命,是不能伤害的。

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古罗马上流社会就已将内脏看作低下阶层的食物,这种观念深深影响了后世的西方饮食文化,导致内脏逐渐被边缘化。

两种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在内脏问题上反映出巨大的差异,这源自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和饮食习惯形成的结果。

03

欧美人眼中的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久远的饮食习惯。中国人对茶叶的品质讲究,但对于茶的饮用却十分随意,这一点让许多欧美人大为吃惊。

在17世纪,随着欧洲航海殖民,中国茶叶通过商船传到欧洲。欧洲医生发现茶叶有预防水肿、强健内脏的功效,加之茶的微苦回甘口感,深受欧洲上流社会追捧。

但当时欧洲不产茶,只能从中国进口,因此茶叶价格高昂,是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与欧洲不同,中国各地都有茶树栽培,老百姓家中随手一捞就能有新鲜茶叶。中国人把茶当水喝,早已融入日常生活。一包几块钱的茶叶,在中国人眼中不过普通饮料,而在欧美人眼中却是贵族专享的珍品。

中国茶道讲究品茶环境、茶具、泡茶手法、茶叶品种等,是一种精细艺术。但对许多普通中国人来说,泡上一壶茶水,跟朋友闲聊是日常小乐趣。这种将茶道融入生活的闲适态度,也让欧美人由衷赞叹。

中国茶文化平民化的一面,与西方贵族化的茶文化形成强烈对比。

在欧美人眼里,中国茶道是他们无法企及的民间艺术,中国人将其生活化的态度更是令他们叹为观止。

中国人对茶的态度轻松自如,并不像西方那样将其视为贵重奢侈品。一般老百姓家中常备一些茶叶,泡上一壶茶水与家人朋友闲聊是日常休闲娱乐。

各地的方言里都有“饮茶”一词,可见其深入民间的程度,从皇室贵族到普通百姓,中国人对茶的喜爱博大精深。

西方贵族囤积名茶以显示身份地位,中国百姓却将茶水当成白开水般的日常饮品。这种巨大反差充分展现出两种茶文化的差异。中国茶道追求的更是精神层面的闲适和悠远意境,而非单纯的奢侈享受。


04

老式爆米花机

手摇式爆米花机,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份充满童趣与怀旧情结的存在。

只要听到“嘭”的一声,一粒粒金黄的软糯爆米花就会冒出,让人忍不住想吃一把。然而这在外国人眼里却成了一个全新的发现,甚至是个噩梦般的存在。

据一档美国电视节目报道,主持人兴奋地展示了一个据称是“世界上做爆米花最快的机器”。当主持人神秘兮兮地打开箱子一看,原来就是中国老百姓家中常见的手摇爆米花机。

一个外国主持人为了安全起见,特意穿上了防爆服才小心翼翼地去拿这台机器。

当听到“嘭”的一声时,主持人猛地一缩,表情就像见了鬼一样。

原来,在这些外国人眼里,这个看似简陋的机器就像一个小型火炮,非常危险和可怕。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也不敢相信中国人竟能如此轻描淡写地使用它。有的外国网友还担心这会不会是中国的某种秘密武器。

这段视频在网上引起轰动后,很多中国网友表达了震惊和玩味。他们表示,这种手摇爆米花机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件平常的生活用品,是童年的回忆,没有想到它在外国人眼里竟成了具有“核弹”功效的神秘装置,这里明显存在一种东西方文化的鸿沟。

这种老式爆米花机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世纪末一些沿海城市开始从国外引进这种设备。

到了20世纪30年代,国内的机械工厂就掌握了生产技术,并改进设计使其更适合国人使用。这种机器因为简单实用,曾一度遍布城乡,是老百姓吃小吃的必备设备。

如今,这种老式机器已经渐渐被淘汰,更先进的电器取而代之,但它曾经带给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许多美好回忆。

也许对外国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黑科技”,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它只是童年记忆中一个小小的象征而已。

05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形成根源

中国与西方文化差异的形成,主要源自两方面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和经济生活方式的差异。

中国是个大陆国家,四周被山海所环绕,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和自给自足的天然经济体系。

稳定的农业经济塑造了中华民族崇尚安分守己、勤劳朴实的民族气质。中国古人深信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就是整个世界,把中国称为“天下”、“四海之内”。

这种大一统的格局和广袤的领土辽阔造就了中华民族内敛稳重的性格。相比之下,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克里特岛属于典型的海洋文明。

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西方人需要通过海上探险和征服开拓资源,这种海洋生存环境培养了西方人热衷探索未知、勇于冒险的民族精神。

在经济方式上,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围绕农业生产展开,将土地视为首要的财富来源。

中国古代许多读书人都出身地主阶级,他们的利益与土地的丰歉息息相关,因此形成了以农为本的思想主流。

而西方文明更加强调商业贸易。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大多气候恶劣,可供开发的土地有限,需要通过海洋贸易来获取所需资源。这种生存环境训练出西方人独特的商业头脑和强烈的竞争意识。

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在经济生产方式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又进一步塑造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中国人   茶道   欧洲   习以为常   内脏   瓜子   爆米花   目瞪口呆   中国   茶叶   差异   外国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