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月湖西畔,遇见一位被称为“史学大柱”的史学家,他叫全祖望


前些天,我们杭州的同学应宁波同学张君之邀,来到宁波游历了天一阁,因为我东看西看,与大家走失了,又因手机设了静音,没听到同学们的呼叫,等我迈出天一阁出口时,只见张君一人在等候我。


张君陪着我沿着月湖的湖岸线走,去约定的地方跟同学们会合。张君知道我爱采风会写点小文章,就沿湖给我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突然,他指给我看,这一位被称为“史学大柱”的史学家,你过去认识一下。


哦,在秋风瑟瑟的月湖边,站立着一位衣袂飘飞、清朝人模样,一手背着握书稿,一手扣在胸襟处,微低头边走边思考的学者青铜塑像。塑像底座上标注着七个金色大字:史学大柱,全祖望。


从雕塑旁的人物简介中得知: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乾隆元年进士。全祖望知识渊博,一生致力于经、史哲、文学、是继黄宗羲、万斯同之后浙东学派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历史代表人物,其学术散发的“以民为本”和“经学致用”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力。他潜心治学,视书如命,在世50年,留下了30多种、400多卷历史文化遗产,辑有《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等,又补辑南雷黄氏《宋元学案》,编成100卷。撰有《鲒琦亭集》38卷及《外编》50卷,《诗集》10卷等。


全祖望就出生在这里:宁波城内月湖西岸的桂井巷其高祖全天叙修建的进士旧宅中。这旧宅曾经显赫过,叫“五桂堂”,据说这“五桂堂”三字是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题写。显赫的望族到全祖望父亲这一代已经败落了。全祖望小时候,父亲是当地的教书先生。父亲身体不好,全祖望21岁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担子,到东钱湖童岙教书,以奉养双亲。全祖望一生清贫,去世后要靠变卖藏书来入殓,所以生前很可能无钱维修他从祖上传下来的木结构房子,老宅在他逝世后不久倒塌。所以,纪念出生地吧,现在全祖望塑像就立在了这里。


网上搜索“全祖望”三字,他同时代的著名学者阮元评价说:“经学、史才、词科三者,得一足以传,而全谢山先生兼之。”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先生将他赞颂为“绝顶聪明之人”,敬佩之后把自己和长子取名为吴祖望;文化巨人梁启超则将他撰写的《鲒埼亭集》视若至宝。这些评价皆因为全祖望有着秉笔直书的史德、洞微察异的史识和文采斐然的史才,在于他融思想家的睿智,史学家的敏锐和文学家的才情于一体的知识结构和专业造诣。


全祖望的人生历程,有人为他总结了四个阶段:“读书甬上,怀抱经世大志”、“薄游京师,饱尝人生艰难”、“家居十载,潜心学术研究”、“衣食奔走,二任书院山长”。他四岁时,父亲亲自教授《四书》、《五经》就能粗解章句,八岁能读《资治通鉴》,人称神童。有一年清明节,他随父亲去沙港祖坟祭拜全氏太公,回来时被几个族中长辈拦住了去路,让其当场作诗,当时族中不少人以烧窑为生,全祖望辈份小,碰到年长一点的几乎都得叫太公,故有“十八太公”之称。全祖望就脱口吟道:“一缕青烟上碧霄,月里嫦娥鬓熏焦。天将差使来相问,十八太公烧瓦窑。”长辈们听了都惊讶不已,都为他竖起大拇指。


全祖望十八岁那年,他听说自己的堂伯母——明末民族英雄张苍水的女儿,从乡下来宁波,便向她了解张苍水的生平事迹,写成了比前人更为详尽的《明故权兵部尚书兼翰林待讲学士鄞张公神道碑铭》,并以此寄托自己的哀思和志向。十九岁由督学王兰生推选入京,见当时侍郎方苞。雍正十年(1732年)中顺天乡试,


户部侍郎李绂见了他的文章,赞赏道:“这是黄震(宋史学家)王应麟(南宋学者)以后第一个人才啊!”并邀请他到自己家中同住。两人结为忘年交。乾隆元年(1736年)中三甲第三十六名进士,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三十二岁。初为庶吉士,因恩师李绂与当时的重臣张廷玉政见不和,在翰林院考核时,将全祖望列为“下等”,去那候补知县处排队候缺。如此一来,全祖望索性辞官回家,立志著述去了。


总之,从康熙四十四年(1705)出世,到雍正七年(1729)25岁,是全祖望读书甬上,怀抱经世大志时期;从雍正八年(1730)26岁,到乾隆二年(1737)33岁,是全祖望“薄游京师”,饱尝人生艰辛时期;从乾隆三年(1738)34岁,到乾隆十二年(1747)43岁,是全祖望“居家十载”,潜心学术研究时期;从乾隆十三年(1748)44岁,到乾隆二十年(1755)51岁,是全祖望“衣食奔走”,二任书院山长时期。


全祖望晚年贫病交加,他51岁那年,唯一的儿子全昭德才13岁就因病夭折。全祖望伤心过度,过了四个月他自己也离开了人世。原先的医药费还欠着,眼前的丧葬费又到哪里去要?幸亏全祖望的门生董秉纯等人四处奔走,得到全祖望生前老朋友扬州盐商马氏白银一百两的赞助。董秉纯又将双韭山房的万余卷藏书卖给当地卢氏抱经楼,得白银二百两才得以“治丧礼”。


最后来读一读塑像背后,那首全祖望原创,沙孟海书写的诗吧“历年二百书无恙,天下储藏独此家。为爱墨香长绕屋,只怜带草未开花。一瓻[chī ]追溯风流旧,十载重惊霜鬓加。老我尚知孤竹路,谁来津逮共乘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史学   宁波   雍正   乾隆   旧宅   经学   太公   塑像   进士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