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千年古镇枫桥镇开山村与肖家湾镇的前世今生!

开山村位于枫桥街道西部高景山东麓。高景山与大禹山、支硎山和天平山一脉相连。枫桥西部群山连绵,有山必有岭,有岭必有庙。



在高景山与大禹山之间,就有一条谢宴岭,山岭很长,东边通往开山村的肖家湾,西边通往建林村的东山湾,是过去建林村和新村村的村民,去西津桥和苏州城的必经之路。


关于谢宴岭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来到吴国为奴,他卧薪尝胆,为吴王养马。有时,他放马到白马涧,时间长了,当地百姓熟悉他,常常和他一起牵着马匹,在山间的草地上放马吃草。当他饥饿的时候,村民还拿家里的粽子和乌米饭等当地的传统美食给他吃。就这样,勾践熬过了三年的奴役生活,获得了吴王的赦免。在回越国前,勾践在高景山和大禹山之间的山岭平坦之地,摆酒答谢帮助过他的当地百姓,因此,这座山岭就被称为谢宴岭。后来,因为开山采石,现在要上谢宴岭,只有东边的一条山岭了。在开山采石的时候,还有意识地在谢宴岭与高景山之间打开了一个大缺口,使现在的华山路从西津桥一直可以通到建林路。


开山村旁的高景山,草木丰茂,景色秀丽。宋范成大《高景山夜归》诗曰:


伊轧篮舆草露间,夜凉月暗走孱颜。

忽逢陂水明如镜,照见沉沉倒景山。


茶店头遗址文保碑


在高景山的东北边,是开山村的茶店头村(也叫茶接头),有一处文物保护单位——“茶店头遗址”。1986年公布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后因行政区划调整,改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枫桥街道共有五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魏了翁墓、章涣墓、寒山摩崖石刻、十里亭、茶店头遗址。


据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吴县文物》载:茶店头遗址是在1985年5月初,吴县文管会在附近清理一座残墓时发现的。该遗址文化遗存分布在茶店头村西、高景山东北、东西长200米左右的范围内。从茶店头村旁新开河的断面看,文化堆积层厚约2米。


在调查中,采集到很多陶器残片和少量石器。石器有打制粗糙、刃口磨光的石斧,还有通体磨光的石镰。陶片以质地分有夹砂硬陶、印纹硬陶、泥质陶等,片身拍印各种纹饰。能辨出器形有圈底内凹罐,喇叭形圈足豆等。


根据文化遗物的质地、纹饰、特点等情况分析,该遗址与上海马桥遗址具有相同的文化特征,是考古界极为关注的一种文化遗存。这一遗址,为进一步探索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至商周时期的文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开山村不仅有难得的文化遗存,还有勇敢的抗日故事。据《枫桥镇志》记载:民国二十七年(1938)二月上旬的一天下午,枫桥开山村肖家湾的村民们从田里劳作回来,正准备烧晚饭,村里突然闯进三个身带武器的日军。他们把武器放在一边,分头挨家挨户地乱窜,一个日军走进周盘根家,见有一对年轻夫妇,就要强暴那年轻女子。那丈夫阻止不住,随手拿起一根木棍,朝那日军头上猛砸下去,那日军被打得踉踉跄跄,摇晃着身子逃出大门外。村民见日军行凶作恶,也极为愤怒,随着沈水根一声“打死他”的呼喊,众村民们群起拳打脚踢,这个日军就被打死在周家门口的路上。另一个日军看见愤怒的村民围上来,又被夺去了枪支,拔腿就往村口逃。当他逃到村子沿河边时,即被村民抓住。村民们发出“打死这帮强盗”的呼声,一时棍棒拳脚像雨点一样,劈头盖脑地落在这个日军身上。起初这个日军还呼求饶命,村民哪肯饶他,继续往死里打。这个日军也被活活打死在沿河的茭白潭里。


还有一个日军在村西头,正在找花姑娘,看见不少村民愤怒地向他围拢过来,就急急向村东方向逃。前面有一条小河浜挡住了他的去路,他狗急跳墙,跳入小河浜,游到对岸,拼命向西津桥方向逃窜。当晚9时许,一大队日军扑到村里找人。他们找不到人,就把肖家湾村近百户人家的房子几乎全部烧光。


这个抗日的故事至今仍然牢记在枫桥老一辈人们的心中。


据《枫桥镇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开山村为一都十九图,属彭华乡;1950年名开山村,属新津乡;1956年高级社时为六社,属津桥乡;1959年名开山大队,属枫桥人民公社;1983年名开山村,属枫桥乡,有塔平头、肖家湾、上沿山、沿里庄、李巷上、茶店头六个自然村。


开山村因采石而得名。在农耕时代,开山村的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生。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开山村背靠高景山、大禹山等诸山,因此从清朝咸丰时(1851-1861)起,开山村的村民就搞起了开山采石的营生。


当时,木渎的金山和枫桥的支硎山、高景山、大禹山、茅山、鹿山等都一脉相承,盛产花岗石,闻名大江南北。开山村的肖家湾村前有水路直通枫桥的大运河,丰厚的资源和便利的水上交通,为村民采石和运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那时,开山村的采石由五六家本村村民私人经营。以前,山地都是祖传的,这几户人家拥有了山地,就搞起了开山采石。当地的村民除了种田,就去老板的宕口开山采石,并带着家人挑石头,把山上开采下来的石块,挑到河边的码头。那时,开山村、建林村、新村村、白马涧一带的很多村民都投入到了采石、挑石的生产中去,因此而产生了很多颇有技能的石匠。


石匠其实有几种,把大石头弄成小石头,便于挑运,这是最普通的开山匠;一块原始的石头,要把它变成可用的石材,这就要“细匠”来完成;还有就是把石头做成狮子、在石头上雕刻花纹等,这就是石雕技艺了。就是最普通的把大石头弄成小石头,也是需要有技术的。首先要在大石头上用铁鐥(一种凿石头的工具)做“库子”(槽),然后放进头部扁形、后部圆形、长七八厘米的“涨鐥”,用大榔头把它打开。打石材可要本事了,石料不是要怎么打开就怎么打开的,中间是有“丝缕”的,必须掌握“丝缕”的走向,才能按照意愿把它打开。所以,做“细匠”都是要拜师傅的,有丰富经验的石匠在打石料时,不仅打得既准又快,而且石料不会破损。如一块大石料要剖开时,必须把握准它的“丝缕”,然后在上面做一排“库子”,在“库子”里放进去头部有点方的“胀鐥”,举起大锤,从轻到重,不断敲打,到差不多时,最后一锤下去,把石料很整齐地一断为二。一些建筑物门前长长的石阶,还有石栏板等,都是用这种方法在大石头上取下来的,然后,由“细匠”根据用户需要,把它加工成有棱有角的各种石料制品。


开山打石


在清晚期和民国时期,开山村那里的民间采石、挑石已经很是兴盛,引来了大江南北的船户前来运石。那时,当地人都把肖家湾称为“大码头”(也叫船码头),人来人往,船来船往,带动了其他生意的火旺。肖家湾村有些村民造起了石库门的房子,家里开设了店铺,做起了生意。从吃的到用的,林林总总,整个村里生意做得很是热闹。挑石头的还经常看到,肖家湾一个石宕老板的双胞胎女儿,还烫了头发,在肖家湾镇上走过。这是城里人的打扮,是很时髦的,在当时的山里是几乎没有的。还有很多外地的船户在村里搭建了房子,在这里落了户,成了“新开山人”。那个时候,肖家湾村就是有模有样的肖家湾镇,当时的地名都是称肖家湾镇的。


1980年代的一天,吴县文管会的一名工作人员来枫桥文化站,提出要去看看肖家湾镇,因为,他从一张老地图上看到,那时西津桥还没被称为西津桥镇,而肖家湾倒是名副其实的肖家湾镇了。可当时开山村已经完全不是旧时的模样了,原来的旧房都按规划翻建成了新房,再也找不到原来肖家湾镇大码头的样子了,肖家湾成了开山村的一个自然村。


新中国成立后,开山采石从原来的人工开采、私人经营,变成了人民公社集体经营的石料厂,从1960年代的兴起,到1990年代的鼎盛,“石炮一响,黄金万两”,成为那个时候人人都知道的生财之道。开山村那里的高景山,遍地石宕,成为开山采石的重要地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吴县金山、枫桥、藏书三大花岗石产区,为南京中山陵、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建筑提供了精美的石材,石雕工艺品遍布全国各地,还漂洋过海,落户于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人民所青睐。


后来有了切割机,石材制作就更加方便了,一些公园和公共场所都用上了花岗石铺地,以及石材步道,不但美观,而且防滑。因为有商机,一些锯石厂便应运而生,开山村和当地的其他村,有不少原来纯手工的老石匠,加入到了石材机械化制作的新的石匠行列中。有的还办起了石雕公司,为单位制作石狮,为公园制作小石桥、雕花石栏板等作品,深受客户欢迎。


为保护苏州的青山,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于1999年12月1日通过了《苏州市禁止开山采石条例》,于2000年2月1日起全面禁止开山采石。从此,枫桥结束了开山采石的历史。


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原先开山采石的石宕和花岗石裸露的山体,实行了大规模的荒山复绿,使原来支离破碎的山体重新披上了绿装,变成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并且在原先开山村沿山的地方,建设了开放的高景山公园,给人们提供了休闲、活动的美好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开山   勾践   大禹   石匠   石料   日军   遗址   铭记   古镇   石材   村民   前世   今生   石头   千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