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涡扇18航空发动机

发动机一直是中国短板,可以说涡扇15的量产表明中国已经取得了发动机技术的突破。

首台泵后摆火箭发动机

据可靠消息,我国成功试车首台泵后摆火箭发动机,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此次测试是在120吨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成功运用基础上,对火箭泵后摆技术的成功验证,表明中国火箭发动机技术在新的技术领域已经完全成熟。据悉,该款火箭发动机采用多层波纹管柔性连接的高压摇摆软管等全新零部件,这种新型部件能够耐受发动机涡轮泵的高温,大大提高发动机性能稳定性。试验成功表明,我国已经顺利完成了重型火箭的总体技术和方案优化和10米级大直径箭体结构的设计、制造和试验,480吨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220吨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

中国火箭发动机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梯队,开始占据火箭发动机的制高点,这为中国更好的研发制造引领全球的航空发动机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首先中国已经位于火箭发动机技术的金字塔顶,具备了顶尖发动机设计研发制造能力。其次,此次试验的泵后摆技术可以使火箭发动机用最小的摆动使火箭做更大的推力矢量变化;最后该技术使发动机结构更加紧凑,火箭总体机构更加完美,是我国发动机技术的重要进步,奠定了我国重型火箭发动机技术的研发。

中国新一代可变流量固体冲压发动机试飞器

连续实施两发飞行试验,均获得圆满成功!超声速燃烧冲压式固体发动机,通常以高热值、高密度的固体贫氧推进剂为燃料,比冲是传统固体火箭发动机的4倍以上,燃料密度高。此次试验成功表明中国掌握的相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研究下一代高超音速飞行器不再有难题。这种可变流体冲压发动机应用到空空导弹上,正好迎合了空空导弹机动性高、环境复杂多变的战场特点,能够大幅提升空空导弹的杀伤威力。可以预计采用新型发动机研制而成的空空导弹装配到歼20上面,将会使我国这款隐形战斗机如虎添翼,大大提升其空战能力,专家预计新的空空导弹装配歼20,可能使得其空战能力提升5倍以上。

固体冲压发动机成本低、能量高、可控性强、结构紧凑,但其构造复杂研制难度大,全球没有几个国家能够研制。如今中国不仅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中国提出的设计理念,采用了可调喷管技术和可调进气道技术,“可变流量”,确保导弹在更加严苛的条件下具备优越飞行性能,射程更远,速度更快。没得压力就没得动力,没得危机就没得危机意识,没得美国日寇的科技封锁,就没得我国今天的科技腾飞!

战略轰炸机轰-20最新进展

据俄罗斯媒体披露,中国轰-20战机的最大航程可达12000公里,作战巡逻半径6000公里,最大载弹量不低于20吨。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提升,中国现役最大的轰-6K战略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不足2200公里,载弹量最多只有15吨。

图为涡扇18的原型D30KP2发动机

目前,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莫过于涡扇20和涡扇18发动机,其中涡扇18作为一款仿制自俄罗斯D30的发动机,虽然从自主知识产权角度来看,似乎没有完全自主研发的涡扇20更令人振奋,但涡扇18的量产对于中国的运输机与轰炸机来说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当前,制约运-20与轰6N产能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发动机产能低下的问题,但涡扇18的原型D30具备推力大、耗油率低、性能可靠等特点,能够大力推动中国空军的武器更新换代,无论是战略轰炸机还是大型运输机,其产量在未来都将会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甚至在未来中国空军装备的隐轰上也可能会采用这款发动机,从而使得中国空军实现战略意义的最大瓶颈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图为伊尔76拆下发动机进行维护

尽管涡扇18的仿制对象是较为落后的D30KP2发动机,但得益于中国在材料技术上的优势,使得涡扇18发动机性能比俄罗斯原版还要优秀约6%至9%,从而使挂载这型发动机的飞机在最大航程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保守估计至少可以获得200公里的进步,同时在油耗方面也比俄罗斯原版更低,这两点对于需要尽可能拓展活动能力的战略飞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另据马来西亚《环球星报》报道,从综合技术储备情况分析,轰-20将会采取4台发动机方案,最有可能是涡扇-18或涡扇-20。目前来“涡扇-18”发动机最有可能成为当前的第一选择。其实WS-18发动机是俄罗斯制造的D-30KP-2发动机的中国仿制版本。中国宣布研发的WS-18发动机的飞行试验圆满完成,批量生产。最新的测试中涡扇18完成了地面装机、测试改装和科研试飞等工作,圆满完成了整个试飞工作。在试飞中,发动机工作稳定,参数正常,满足试飞技术要求和大纲规定WS-18还有一种新的改进型,即WS-18K型,可能用于装备轰-6K战略轰炸机。

正在测试最新研制的涡扇20发动机

从已经曝光的照片可以知道,涡扇20已经安装在中国试飞院的发动机空中测试平台上。有了涡扇20,中国将不会从俄罗斯采购D30-KP2涡扇发动机。涡扇20可以应用到运20和即将试飞的轰20上面。隐形轰炸机轰20用上国产发动机涡扇18,将会促使中国战略轰炸机快速量产,并且能够保障轰炸机各种性能指标调整,这对于未来中国战略轰炸机发展意义重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涡扇18在技术上并非自主研发,但在生产过程中却实现了完全自主,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大型战略飞机的产能不再需要过分依赖于别国的发动机技术。如今,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通过不断攻克难关,来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技术积累,从而脚踏实地地克服艰难的研发条件,一步一步地走上崛起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火箭发动机   空空导弹   推力   俄罗斯   轰炸机   固体   中国   发动机   战略   航空发动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