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航天员去太空时,为何要吃避孕药?在飞船中到底会发生什么?

前言:太空,是人类向往探索的新领域。

1961年,作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苏联航空和加加林付出了太多的努力,打开了人类太空探索的大门。

受到刺激的美国迅速在23天后也成功将美国首位宇航员阿兰·谢泼德送上了太空,然而回顾历史,女性的身影却寥寥无几。

原因还是因为生理结构的差异,面对生理周期这一难题,仅仅依靠药物是否最佳?还有没有更加妥帖的解决方案?

1961年,从人类首次进入太空开始,人类对太空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全世界登上太空的数百名宇航员中,女性仅占不到一成,我国也只有两位女宇航员刘洋和王亚平,这样的数字不禁让人产生女性不适合太空的印象。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在1960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启动载人航天项目,负责人也从当时女飞行员中选拔了13名体能条件优异、操作技能出众的女性参与该项目。

之所以选择女性,是因为相比男性,女宇航员的身材更加娇小,能够在狭小的载人飞船内节省空间,且女性的心思缜密,更适合完成复杂的太空任务。

她们在测试中表现优异,各项测试成绩甚至均远超男性参试者,就在她们志在必得,满怀着跻身人类首批宇航员的激动与骄傲的时候。

但是,在后续的模拟训练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微重力状态下,女性来月经时无法正常排出,血液会淤积在身体内部,对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毕竟在地球上,女性来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太空中,各种未知数都令研究人员捉襟见肘。

由于科学家发现微重力环境下女性月经问题难以解决,可能对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最终都被替换成了男宇航员。

她们明明通过了层层严苛筛选,取得了远超男性的杰出成绩,却因无法控制的生理结构被剥夺了入选人类首批宇航员的机会,实在太过遗憾,只是她们并未反抗这一决定,而是默默接受,继续为美国太空事业贡献力量。

难道女性宇航员真的当不了宇航员了吗?

1963年,苏联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成功太空之旅震撼了全世界,证明了女性也可以成为出色的宇航员。

NASA专家也被重重的打了脸,他们原本的认为女性由于生理期等因素不太适合成为宇航员,但捷列什科娃的成功反驳了这一观点,证明女性在心理素质、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均不逊于男性,同样可以胜任宇航员工作。

为了追赶上苏联,NASA开始重视培养女宇航员,科学家也逐渐认识到,女性宇航员上太空具有重大科研意义,可以丰富人类对太空生命科学的认知,为未来大规模太空探索积累宝贵经验。

经过探索,专家发现重力对女性来月经或经血流动的影响并不大,月经周期受月经中枢调控,重力变化并不能改变月经机制,女航天员也可以在太空中正常来月经,经血也可顺利排出。

但是,太空环境对伤口愈合产生影响,女航天员大出血的风险会加大,何况在封闭的太空环境中,大量经血的出现也会造成生活设施污染,所以为安全计,航天员的月经周期还需额外调控。

地球上每月一次的生理期,在太空中变得格外难熬,微重力环境使子宫收缩力量减弱,出现经血逆流的可能。

这不仅带来剧痛和炎症,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器官损伤,处理经血也异常麻烦,飞船上的淡水资源有限,她们只能选择海绵等原始方式。

经过长期实践,研究人员找到了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服用避孕药,避孕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月经周期,这为航天任务提供了操作空间,在任务开始前,女航天员可以服药将月经提前或推迟,这样就不会在执行任务期间来月经。

美国首位女航天员萨莉·赖德曾亲身经历太空中的生理期,她回忆起自己经历的恐惧与焦虑,“我特别担心生理期来临时,经血会不受控制地四处飘散,这会严重污染舱内环境。”

为此,她提前服用避孕药,并准备了大量卫生用品,出发前,工作人员告知她需要准备100条卫生棉条。

她认为太多,表示50条就够用,但在太空中,频繁更换用品十分麻烦,她只得小心翼翼地重复使用。

统计数据显示,许多女航天员为避免困扰,需提前数月服用避孕药,但女航天员的身体恢复时间往往更长。

辐射增加患癌风险,尤其是乳腺癌和子宫癌,许多女航天员返航后,需要面对漫长而艰难的身体重建过程,她们的任务时间也受到限制。

当任务时间比较短时,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但随着太空任务时间不断延长,仅仅依靠口服避孕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再加上长期服药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必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各国研究人员开始致力开发更安全、可靠的太空月经用品,经过不懈努力,一些专门为太空设计的卫生巾、月经收集装置等终于研制成功。

这不仅为女航天员带去实际的生理需求,也提升了她们的工作效率与太空生活设施的污染风险。

早期太空如厕设备无法区分女航天员生理期样本,存在污染空间站循环水源的风险,后来专家设计出可识别生理期尿液的智能厕所,内部传感器自动判断生理期,启动专门的收集和净化模块,避免混入常规水循环。

这种智能设计极大方便了女航天员,预计将装备到新一代空间站,除设备创新外,专家还研发超吸收生理用品,提供药物帮助调节周期,以及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食物,以减轻女航天员不适。

未来生物医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女航天员可通过药物或反馈调控周期,从根本上减少生理期影响。

中国女航天员刘洋两次上太空,曾在空间站停留六个月之多,太空环境导致骨密度流失速度惊人,她基本感觉不到双腿和手臂的存在。

为恢复体能,她在地面的时候接受了高强度重力训练,训练项目从简单的仰卧起坐,到负重跑和攀岩,全方位提高骨骼和肌肉质量,她坚持了3个月后才基本恢复正常。

与家人朋友分离,思念之情无处宣泄,完成繁重任务的同时,还需照顾自己的心理健康,许多女航天员坦言,丈夫做的美食是她们在太空最想念的,更多隐秘的情绪只能深埋心底。

尽管挑战重重,但女航天员不畏艰险,以坚韧意志和天赋智慧,在太空事业中绽放异彩,她们为后人带来希望:性别不能成为梦想的枷锁,所有不可能终将在勇气面前退让。

当女航天员的身影在星空中划过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科技的胜利,更是人性的伟大,人类的太空征程才刚刚起步。

外太空对人体的影响还有很多未知领域,我们需要不断汲取更多宝贵经验,才能在这个新的环境中安全生存、持续探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避孕药   太空   经血   宇航员   美国   飞船   月经   人类   发生   环境   女性   生理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