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发朋友圈吗?



编辑:巩霞

来源:新媒体运营、全媒体观察


前几天,“酱香拿铁”的火热,让不少人重温了朋友圈的热闹。


近日,话题“为什么好多人都消失在朋友圈了”冲上热搜,不少网友参与讨论。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不爱发朋友圈了?



01

不发朋友圈的背后


热搜榜上的话题词冲向第一,热搜下的评论也有近万条,网友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网友表示:朋友圈都是广告;也有网友表示:朋友圈不再是朋友的圈;当然还有一些敏感人群:心情不好发出来怕别人说矫情,吃东西看电影发出来怕别人说俗,发自拍又怕别人觉得自己美颜过重。


微博截图


有很多网友表示,随着微信好友的不断增加,朋友圈已不再只是朋友之间的交流空间,它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陌生人分享生活的平台。


有学者将这种用户从社交媒体中斋戒或中辍行为,称之为“语境消解”,即在社交媒体上因界定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界限的坍塌与消解,所出现的不发布个人信息现象。[1]


用户倦怠的加深。有网友提到“经常会有人在评论里给你‘打脸’,比如说你是不是修图修过头了,最近胖了很多啊,或者是在评论里说出很多我不想公布的细节,就很尴尬”。


很多人因此会选择不发朋友圈,不涉及隐私,也不会出现负面言语,但其带来的问题是有价值的信息越来越少,大量文本重复成为信息垃圾,造成了社交媒体用户的倦怠进一步加深。


相对的隐私保护。在微信朋友圈中,用户面对的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中的朋友有许多类型,在亲密程度、交往频次和心理认同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有人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在发布朋友圈的时候设置分组,或者设置标签,但隐私的保护是相对的,信息一旦发布就意味着任何一个看到信息的人都可能随时随地向他人透露。所以,众多人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选择不发朋友圈。


引发负面舆情。从圈层化角度来说,发朋友圈也遇到过挑战。


比如,江西国企员工周某在朋友圈“炫富”被停职;又如,乌鲁木齐一社区筹备组党总支书记在微信群内发布“哪个网格转运人员最多,奖励辣子鸡一份”的不当言论,引发大量网络负面舆情。


不可否认的是,依托于微信的熟人社交场景,朋友圈已然成为现代数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然,很多人把朋友圈当成个人意见观点的“自留地”“后花园”,讨论问题的尺度往往很大。可是这些讨论一旦越界,就有被人在公共空间传播的可能,甚至引导一时的舆论走向。


因而,我们在讨论不发朋友圈的时候,可能对于发朋友圈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或者说对会不会发朋友圈的思考不足。



02

你会发朋友圈吗?


早在2016年10月,美国东北大学网络科学研究所的威廉.R.霍布斯(William R Hobbs)和他的研究团队,就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 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在线社交整合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朋友圈的活跃度与死亡率呈现负相关。也就是说,在社交网络上越活跃的人,死亡的风险越低。[2]


朋友圈只是我们社交中的一个侧面,但这些联系却很有可能是我们在困难处境中的一种依靠。


朋友圈原发信息极易被人断章取义、截图传播,脱离其固有载体和原本受众,经过口口相传、添油加醋等出现内容失真、变焦等情形,产生极强的破坏力。


因而,会不会发朋友圈也很重要。这里我们讲的“会”,不仅仅指发不发,而是指如何发?


真实且文明。客观来讲,朋友圈能够满足一个人几乎所有的信息表达和情感诉求,但真实是第一,无论何种内容的朋友圈,首先应保证真实性,切记散播谣言。


我们必须认识到,朋友圈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让你人气爆表;用得不好,也会带来麻烦。如有网友因在朋友圈骂人长达两年,被判公开赔礼道歉,赔偿18800元。


朋友圈不是日记本。你的微信通讯录有多少人,就意味着你发一条朋友圈,理论上有多少人可以看到。


从朋友圈发布的内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喜好、格局和价值观。有些人可能仅仅一面之缘,但从他的朋友圈,就能把他了解个八九不离十。


但如果为了炫耀而牺牲隐私,为了吐槽而漠视现实,则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朋友圈不是树洞,也不是日记本,不能什么都往外晒,发布朋友圈的同时也要保护好隐私。


合理利用。很多人经常会在发不发朋友圈的过程中,陷入“两难”的困境。大家会通过朋友圈的互动来加深沟通,但又会因不发朋友圈而错过沟通机会。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悖论,正如大家在微信朋友圈将朋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通过“分组”这一动作来分开一样,互相矛盾。


但其实,在朋友圈,大家希望看到的是自己不知道的消息和独特的观点,我们应该通过学习、与他人协商、制定新规则等方式来进行自我调整,达到合理利用朋友圈的重建平衡。


参考文章:

[1]语境消解、隐私边界与“不联网的权利”:对朋友圈“流失的使用者”的质性研究 作者黄莹

[2]想要延年益寿?多出门!多发朋友圈!作者 邓潇斐



- 阅 读 推 荐 -


媒体人,你相信读书破万“卷”吗?

“网络厕所”只是匿名吐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朋友圈   舆情   社交   负面   隐私   网友   媒体   朋友   用户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