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有一“竹笛仙子”是00后

9月23日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万众瞩目,当几位“仙女”演奏着民族乐器从天而降,一时间引发场内外观众的惊叹。这是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国风雅韵”中的一幕,而飞在第一位手持竹笛的国乐少女,正是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大四学生郑迪。

郑迪大约在一个半月前,由上海音乐学院推荐到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导演组。顺利被选中后,她成为6位“仙女”中惟一的在校生,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位。作为00后,这是郑迪经历的最大场面的一次演出。“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虽然我只是开幕式2500名演职人员中的一员,但通过这一个多月来的无数次排练,我体会到的不仅是辛苦,更是各工种精密配合后的最终成果。”

郑迪是地道的杭州人,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她,从小跟随外公、竹笛演奏家蒋国基学习竹笛。郑迪2017年考取上海音乐学院附中,2020年考取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师从竹笛演奏家唐俊乔。对于已经步入大四的郑迪来说,此次入选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就像是自己毕业前的一次特殊的毕业考试,考查的不仅是专业水准,更有应变能力与临场发挥。

郑迪从外公蒋国基身上学到很多传统的竹笛作品并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进入上音附中后,又跟随唐俊乔学到了很多新作品的演绎技巧。“我跟随外公学习的大多是南派笛子的作品、技法,跟随唐老师则是学习北派的作品以及现当代作品的演绎。”郑迪说,这是让她最开心的地方,因为可以兼容并蓄。“跟随唐老师学习后,我觉得不光是演奏水平提升,我的音乐表现力、舞台把控力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唐老师非常支持我们年轻人挑战新事物,她会给我们提出很多建议,让我们在细节之处更加专业。”

出生于竹笛世家,加之从小吹奏传统作品,郑迪认为,首先要肯定传统作品的经典性,同时,传统作品也未必一成不变。“我非常喜欢传统作品,经常在演出中选择吹奏传统作品。传统作品可以让你去掉浮躁,回归竹笛演奏的本真。我也会录制一些视频发到自媒体上。在自媒体上发布传统作品时,我会在确保根基不变的基础上融入个人风格。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吧。”郑迪说,很多爱乐者会在视频下给她留言,认同她的这种做法,也有人给她提出建议。“无论怎样的声音出来,都表明大家有一颗喜欢竹笛、喜欢中国民族音乐的心,这就足够了。”

郑迪深知传统作品在他们这代人手里最大的考验是如何“不变味”。“我们作为年轻人,不能排斥传统曲目,脱离了传统曲目的加持,你吹奏新作品也走不远,因为你体会不到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其次,想要吹好传统作品,不能一味地只认谱子,更要走出去,多听多看。例如,吹《三五七》,一定要看赵松庭先生的视频;吹《秦川抒怀》,你一定要了解秦腔的历史。”在郑迪看来,吹奏传统作品时,不要觉得传统作品节奏简单并且没有太难的炫技,就可以敷衍了事。“其实传统作品不仅是对我们演奏技巧的考验,更是对我们心智的磨练。”

郑迪每年会参与大大小小的演出,既有与交响乐团的合作,也有一些电视综艺节目。在郑迪看来,无论机会大小、舞台大小、时间长短,都是展现竹笛的机会,都要认真对待。“我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大家对国风、国乐的重视。在选择如此多样化的今天,大家还可以注意到竹笛,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幸运。但同时对我来说又是具有挑战性的,我们如何让大家继续甚至更加喜欢竹笛,这需要我们年轻一代的多元努力。”

郑迪也在尝试自己创作,她的竹笛曲《西子梦归》不久前刚刚获得2023美国AIMAA国际作曲比赛三等奖。“创作还是受我外公影响,他经常说,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作品,这个人才能更加立体。我外公、唐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作品。”但郑迪也坦言,“我并不想要一个作曲家的头衔,只希望通过我的创作来丰富我的演奏。”未来,郑迪会在合理的范围内继续创作,多尝试一些多元的东西。

家门口办亚运会,这对于郑迪这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来说,最大的感受是这个城市的迅速发展。“杭州有一种全民为亚运的氛围,大家都在开心地、积极踊跃地为亚运会、为这座城市努力尽好自己的一份力。”郑迪觉得每天都充满正能量。她热爱杭州,亚运会开幕前夕,还作为嘉宾录制了多期寻访杭州的节目。节目中,郑迪用笛声带领大家逛杭州。此次参与开幕式,郑迪觉得是荣誉,更是这座城市给予她的一份信任。“我本来就离不开杭州,这下又多了一份羁绊。”郑迪笑着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竹笛   杭州   音乐学院   亚运会   开幕式   外公   上海   仙子   传统   老师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