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全网最低、却是限时限款,“双11”究竟谁最低?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奇茹 袁璐

今年“双11”,价格争夺更为胶着:先是预售日一开启,京东采销人员、海氏品牌和某知名主播的运营公司因一台烤箱的“底价”吵得沸沸扬扬;后有大主播直播间里叫卖的学习机被发现比其他平台贵出1700元。

“全网低价”“真低价”“地板价”“破价”……为吸引消费者,各大平台和商家都对外宣称自己是最低价。这其中,不乏带来实惠的真优惠,但云雾缭绕、搞文字游戏的伪低价套路仍然不少。

现象:商家平台争先拼低价

不用凑单、领券,是市民明女士今年“双11”最满意的地方。给自己的雅诗兰黛面霜、孩子的维生素软糖、全家人的生鲜和牛奶,她都是在京东旗下会员制超市买的。“我对比了过去常买的几样东西,几乎每一款都在双11期间直接降价,结账时系统再自动叠加满200减30的优惠,确实很实惠。”

官方直降、单件立减、自动叠券……记者发现,参与到今年“双11”的多家平台都和往年“烧脑”的算术题说再见,直接给出了真实惠。

“‘双11’正式开始前真的不要买东西,因为它真的会降价,买早了的我立亏70块。”白领桃子分享起自己的经历。她10月下旬在拼多多买了一款2130元的手机,11月1日进入商品页面一看,“双11”活动开始后该手机券后价只需要2057元。

市民赵女士最近需要买一管某知名品牌的隔离霜,由于在经常光顾的超级大主播直播间没有找到这款商品,她进入了该品牌的天猫官方旗舰店碰碰运气。在往年,品牌旗舰店通常都没有大主播的价格给力,但她发现,“这次品牌旗舰店直接把优惠给足了,买2支正装就送1支正装,价格比免税店搞特价还便宜,果断入手了。”

调查:伪低价套路仍不少

尽管提供真实惠已成为公认的能打动消费者的王牌,但参差不齐的“双11”促销活动中,仍然有不少暗藏水分的伪低价。

套路一:型号各不同难比谁更低

比较商品价格谁高谁低本不是难事,但记者发现,不同电商平台或直播间在主推产品上有意制造规格、包装、型号等方面的区别,让消费者很难判定谁是真正的“低价王者”。

最低多少钱能拿下一台海尔全自动波轮洗衣机?11月8日,记者在天猫平台搜索发现,同样是8公斤的海尔波轮洗衣机,有多达11个商家打出了“全网低价”“30天最低价”“60天最低价”“90天最低价”等标签,令人眼花缭乱,但仔细一比,11个商家有9种不同报价,门道就藏在型号上。

有2个商家展示出的洗衣机外观图片完全相同,但一个报价686元,一个报价777元,相差91元。记者点击进去看到,原来前者型号为“大神童”,拥有立体蝶形水流,后者型号则变成了M106,拥有极简大面板。

即使锁定某一特定型号的洗衣机,也很难判断哪个平台售价更低。以“海尔8公斤大神童”为例,淘宝表示有“超级补贴直降200元”,报价为686元,但颜色限定为冰雪白;京东表示“买贵退差价”,报价为768元,却将洗衣机升级成了“彩色面板”;到了拼多多,官方补贴110元后,报价739元,颜色限定却又变成了博卡灰。

“规格不同价难比”的情况,也发生在超级主播直播间和官方旗舰店的比价中。10月31日,市民杨女士通过某知名大主播直播间链接下单了一组81片护舒宝卫生巾,其中54片长度为27厘米,27片长度为24厘米,合计价格为182.99元,平均每片价格为2.25元,号称“全网最低价”。她刚下单成功,却发现品牌自己的官方旗舰店上架了一款“狂欢价”组合,一组30片的27厘米卫生巾套装,3组90片总价为159.8元,平均每片价格为1.77元。“各按各的组合方式卖,然后都说是低价,有意思吗?”杨女士有些哭笑不得。

套路二:“一品多价”存误导嫌疑

“欧莱雅花蜜套装只要29.9元?”消费者胡女士心底一喜,赶忙从淘宝“全网低价”的链接中点了进去,却发现,欧莱雅旗舰店参与补贴的仅为花蜜水乳体验装,精华蜜和乳液分别只有22毫升,而正装130毫升的精华蜜和110毫升的乳液组合需要489元。

一个商品链接中有多个型号、多种价格,主图标却只标出最低的一种价格,让消费者误以为下单就是这个价,“一品多价”现象在不少平台上都可看见。

“链接主图标的价格根本信不得,必须得点到拼单详情页才能知道真实价格。”市民赵女士今年“双11”被“1.5匹冷暖空调”只要866元的购物页面所吸引,但点击进去才发现,同一链接下的报价竟然多达20种,价格从1000多元至3000多元不等,而866元最低价格只能买到正1匹单冷空调,且特意标注不含安装。

“非标”的农产品更是“一品多价”的高发区。11月8日,记者打开拼多多“限时秒杀”板块,看到“全网低价”活动推荐的前20个水果生鲜链接,无一例外存在“一品多价”的套路。

以“空运智利车厘子”,其万人团标注的醒目价格为29.9元,但记者点进去一看,发现主图链接下,主打的5斤超值装价格实际价格为203.9元,高出宣传价格5.8倍,而29.9元只能买到100克车厘子,且不标注包邮。

甚至有商家以“限量低价”为噱头,打出“限量29.9元起,即将恢复59.8元起”的宣传语吸引消费者,却又在29.9元链接上赫然写着“不够吃”。

套路三:低价限时还限平台

“下单时认准‘全网低价’的闪电标识,就能买到全网最低价的商品。”这是今年天猫平台给出的选购秘诀。但消费者按照这一规则操作,却不一定能买到“全网最低价”。

11月8日晚间,天猫一商家打出了奥利奥饼干“全网低价”的标签,对应的商品为97克的香梨桂花味奥利奥饼干,售价为7.8元。但记者在同一时间的京东超市看到,同款饼干的到手价仅为5.9元。

原来,以“闪电标识”显示的“全网低价”包含着诸多限定条件:只能保证在消费者下单的这个时段,该商品才有仅限天猫平台的“全网最低价”优势。 换言之,“全网最低价”实际上是“全天猫限时最低价”。

类似套路也发生在直播间。近日,网友小九在某知名大主播的直播间购买了鸭脖,过几天打开短视频平台发现其他直播间也在卖同款鸭脖,虽然套餐不同,但实际算下来单根的价格更低,于是她联系了主播助理和商家客服。“结果两边都说不同平台不接受比价,原来‘全网最低价’仅仅是‘全平台最低价’?”小九失望地表示,今后不再盲目迷信大主播。

“价格保护”也充满了套路。网友“雪菜”称,自己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个镜头,第二天就发现同款镜头降价,联系客服要说法,客服坚持说价格保护仅限保护同一链接出现降价。

手记:数字之争不如长久实惠

在“双11”获取低价无疑是大多数人参与购物节的原动力,但是,过度迷信和追捧最低价也容易导致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前年因为划算囤的护肤品到现在还没用完,估计最后要过期扔掉。”白领王瑞林告诉记者,这么一算,自己冲着“全年最低价”而囤的东西反倒成了最贵的,“今年可不能为囤而囤。”

记者发现,这个“双11”会细细考量自己是否真需要的消费者多了起来。“都是反复研究过觉得有必要买的商品。”市民陈女士说,理性购物,钱花得才不亏。

与此同时,电商行业对“最低价”的过度追捧,也种下了不良竞争的种子。“如果你不想接受商家‘双11’前一个月先涨价后降价,那就得接受‘双11’降价、平日涨价。”一位电商从业人士反问,“如果长期处于低价状态,利润低得可怜,商家怎么会有动力做好产品呢?”

以低价带动单量却忽视利润的行为,对厂家、商家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旦供给方在促销活动中收益长期受打压,唯有通过日常涨价维持经营,作为需求方的消费者也难以获得长久的实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低价   套路   最低价   最低   消费者   记者   商家   链接   发现   价格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