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稀缺龙头,铂力特:从 1 到 100,全产业链布局开启新篇章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信达证券 张润毅 任旭欢)

1 3D打印全产业链布局的稀缺龙头,驶入业绩高增长轨道

1.1 布局3D打印全产业链,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增材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铂力特(688333.SH)是国内金属3D打印先行者与领头羊、是全产业链布局的稀缺龙头。铂力特成立于2011年7月,并于2019年7月22日登陆科创板。公司始终专注于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属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解决方案,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金属3D打印产业生态链,整体实力在国内外均处领先地位。

公司具备金属3D打印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具备金属3D打印原材料、设备、定制化产品、工艺设计开发及相关技术服务的生产服务能力。

公司深耕增材制造领域十余年,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际控制人为折生阳和薛蕾。截至2023年8月18日,公司无控股股东,前三大股东分别为公司董事折生阳、萍乡晶屹、董事长薛蕾。

6家子公司,分工明确、协同发展:截至2022年底,铂力特共设立6家全资子公司:

1.2 公司业绩驶入高增长轨道,原材料+设备+服务齐头并进

量变到质变: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国金属3D打印已由研发阶段逐步过渡到批量生产阶段;而公司深耕航空航天领域,持续开发新产品、新市场,业绩亦进入快速增长期。

收入结构分析:“3D打印设备+服务”是公司两大核心业务,2022年营收占比达96.5%:

盈利能力分析:公司业务结构持续改善,2016-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自42.9%提升至54.5%(+11.6pct)。1)自研3D打印设备及配件销售毛利率达44-53%;显著高于代理:2016-2022年公司自研设备及配件毛利率稳定在44.7%-52.7%之间,而代理销售设备及配件毛利率在18.2%-23.3%之间波动。2)随着代理设备及配件营收占比的降低,自研设备及配件营收占比的提升,公司综合毛利率呈上升趋势。

下游客户分析:航空航天及工业领域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营收占比超90%。1)公司下游涵盖航空航天、工业、科研院所、医疗研究等;2)2022年来自航空航天领域营收6.38亿(+101.7%),占比69.46%;其次是工业领域,营收2.4亿元(+35.6%),占比26.18%。2023H1航空航天营收2.29亿,占比52.3%;工业领域营收1.74亿,占比39.8%。

航空航天与工业领域是公司毛利的主要来源:1)2022年航空航天领域业务毛利占比69.5%,工业业务毛利占比26.2%,二者合计占比95.6%。2)2022年航空航天业务毛利率57.1%,工业业务毛利率49.9%,两项业务营收占比逐年提升,拉动公司总体毛利率逐年提升。

1.3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股权激励推动效率提升

聚焦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司持续专注主业,致力于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具备技术优势与人才优势:

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团队积极性:

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进展顺利:1)授予:公司分别于2020年11月17日、2021年11月16日进行限制性股票的首次授予与预留部分授予,授予标的股票价格均为20元/股。2)限制性股票归属及上市情况:

激励效果明显,公司经营效率逐步提升:

2 3D打印:颠覆性技术,有望从1到100迎来黄金发展期

2.1 3D打印:第三次工业革命重点发展对象,传统加工工艺重要补充

增材制造(AM)又称“3D打印”,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它基于三维模型数据,采用逐层叠加材料的方式,直接制造与相应数字模型完全一致的三维物理实体模型;我们认为,3D打印或将对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产生深刻影响。

金属3D是传统加工制造技术的重要补充:目前金属3D打印技术在可加工材料、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加工效率等方面与传统的精密加工技术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其全新的技术原理及制造方式,也有着传统精密加工无法比拟的较大优势。

3D打印技术自诞生至今近40年,正处于多技术路线并存的状态:根据我国《增材制造术语》(GB/T35351-2017),3D打印可以根据成形原理分为7种基本工艺。

金属3D打印工艺原理主要为粉末床熔融(PBF)和定向能量沉积(DED)两大类别,采用这两类工艺原理的金属3D打印技术都可以制造达到锻件标准的金属零件。

3D打印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据铂力特公告、左世全在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广州)暨2023年增材制造产业年会上的报告《增材制造十年发展及展望》介绍,产业链可分为:

1)上游:主要包括增材制造装备零部件、三维扫描设备、增材制造软件系统、专用材料生产工艺及设备等;

2)中游:以3D打印设备生产厂商为主,大多亦提供打印服务业务及原材料供应,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3)下游:行业应用已覆盖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能源动力、轨道交通、电子工业、模具制造、医疗健康、文化创意、建筑等各领域。

①增材制造上游:据左世全在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广州)暨2023年增材制造产业年会上的报告《增材制造十年发展及展望》,增材制造上游具体包括增材制造装备零部件、三维扫描设备、增材制造软件系统、专用材料生产工艺及设备等环节。

②增材制造中游:据铂力特公司公告,增材制造设备是牵动增材制造行业发展的关键之一,增材制造的核心专利大多被设备厂商掌握,因此设备厂商往往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厂商大多亦同时提供打印服务业务。

③增材制造下游:据铂力特公司公告,增材制造技术在下游的应用方式主要分为直接制造、设计验证和原型制造。

2.2复盘过去,3D打印规模增长强劲,或已迈过从0到1的起步阶段

全球3D打印产业进入加速成长期,2017-2022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CAGR约为19.7%:

装备市场需求较大,增材制造设备销量稳步增长:工业级增材制造可广泛应用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较大。根据《Wohlers Report 2022》数据:

3D打印技术的应用模式逐步从试验验证阶段走向大规模应用推广阶段:3D打印行业或将面临规模化、集成化,精度化、快速化,材料通用化、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3D打印竞争格局:全球增材制造产业已基本形成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导,亚洲国家和地区后起追赶的发展态势。

我国3D打印规模增速高于全球,整体实现从研发创新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蜕变:我国3D打印行业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在解决了产业链分离、原材料不成熟、技术标准不统一不完善及成本昂贵等问题后,产业总收入持续增加,优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3展望未来,军民共进,3D打印或迎广阔市场空间

3D打印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步拓宽:1)越来越多企业将其作为技术转型方向,用于突破研发瓶颈或解决设计难题,助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2)金属增材制造产品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模具制造、医疗研究、汽车制造、能源动力、轨道交通、船舶制造、电子工业等各领域,并已在多个应用领域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

金属增材制造下游应用领域众多,航空航天应用最多:1)随着材料的多样化和增材制造设备的发展,增材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的产品开发。2)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率先得到验证和应用:航空航天企业对价格敏感度低,同时对复杂精密、大型构件制造的要求高。3)根据《Wohlers Report 2022》显示,在2021年全球增材制造服务规模中,航空航天占比最大,达到16.8%,医疗、汽车占比紧随其后,分别为15.6%和14.6%。

3D打印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航空航天(军机迭代+国产大飞机+商业航天)迅猛发展是金属3D打印需求的核心驱动力,与此同时,新领域也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驱动因素①:航空航天装备需求快速增长

驱动因素②:金属3D打印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3D打印最重要的应用场景非航空航天莫属:据王强、孙跃《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美国“增材制造路线图”把航空航天需求作为增材制造第一位工业应用目标,波音、GE、霍尼韦尔、洛克希德·马丁等美国著名航空航天企业都是美国增材制造创新研究所(NAMII)的成员单位。

金属3D打印已成为锻造、铸造等传统制造工艺的重要补充,未来渗透率有望达到20-30%:1)金属3D打印具有实现复杂设计、减轻零部件数量、提升零部件性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装备领域主要应用于飞机、飞船、火箭等精密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2)据铂力特《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数据,目前锻造、铸造等传统市场已有超过千亿元的市场规模,金属3D打印预计可以实现其中20-30%的技术替代。

航天领域:零部件 发动机 整机,3D打印在运载火箭中的渗透率逐步提升。

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运载火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左蔚、宋梦华、杨欢庆、陈新红《增材制造技术在液体火箭发动机应用述评》介绍,1)液体火箭发动机金属构件朝着复杂、薄壁、整体化和轻量化、高可靠的方向发展;2)传统的航天研究机构和新兴的商业航天公司为争夺国际发射市场,尤其重视新型号发动机研制周期的缩短和成本的降低。

3D打印零部件:或受益于下游主机研制模式转变而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从3D打印零部件到3D打印发动机:普惠·洛克达因公司持续推进3D打印在运载火箭中的应用。

第一枚3D打印火箭进入,开启航空航天制造新时代:据“增材制造技术前沿”公众号消息,全球首款全3D打印火箭——Relativity Space Terran 1于北京时间2023年3月23日11点30分左右试飞成功,本次发射,证明了3D打印制造火箭结构是可行的。

航发领域:3D打印在直接制造&零件修复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金属3D打印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显示出了重要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据闫雪、阮雪茜《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及进展》,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发动机零部件的制造对于提高发动机性能、降低制造周期及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驱动因素③:3D打印民用市场广阔,可应用于消费电子、医疗、汽车等领域

消费电子:钛合金技术正在成为手机公司创新的新靶点,3D打印有望迎来规模化应用。

荣耀手机首次采用3D打印钛合金零件:据“南极熊3D打印”公众号消息,2023年7月12日,在荣耀最新发布的折叠屏手机Magic V2中,成功应用了3D打印钛合金零件——折叠屏中的一个关键卷轴。在荣耀Magic V2发布会上,荣耀负责人表示卷轴采用“跨界航空工艺,行业首次钛金3D打印,材料强度提升150%,打印温度高达3500 。”

汽车制造领域:轻量化要求带动3D打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

3D打印为何在汽车制造领域开始广泛应用?据易加三维官网介绍: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汽车制造业对整车节能减重要求的日趋严苛,应用增材制造技术打印生产出来的汽车配件,不仅结构强度增高,自重还大幅降低。

轻量化是汽车节能、降耗、增加续航里程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据赵显蒙、李长青、张庆霞、刘坤、孙淑伟《轻量化技术和材料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数据,对于燃油车,汽车质量每减少10%,汽车燃油效率将会增加6%-8%;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每减重10%,续航里程可提升5-6%。

汽车领域对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稳定增长:根据铂力特公司公告援引的《Wohlers Report 2022》数据,2019-2021年汽车领域增材制造市场规模自19.46亿美元增至22.26亿美元,CAGR达6.94%。

医疗领域:对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快速增长,2019-2021年全球医疗行业增材制造市场规模自16.5亿美元增至23.78亿美元,CAGR达20.07%。

据“武汉必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介绍,增材制造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例如:

3 强者恒强,公司全产业链布局3D打印,龙头地位稳固

3.1全产业链布局,奠定公司竞争优势

我们认为,铂力特是国内最具产业化规模的金属增材制造创新研发生产企业,具备全产业链生产服务能力,整体实力在国内外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①金属3D打印设备:核心参数与出货量国内领先

3D打印设备是牵动3D打印行业发展的关键之一。1)设备厂商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3D打印的核心专利大多被设备厂商掌握。2)设备厂商对产业链的整体掌控能力逐步加强:通过并购3D打印软件公司、材料公司、服务提供商等,转变为综合方案提供商。

公司自主研发十余型增材制造设备,出货量及市占率位居国产金属3D打印设备前列,公司增材制造装备部分核心关键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设备产品主要有3大系列:

公司生产的部分设备国际先进,填补了国内空白:

光曜时代,不竭创新:公司设备不断向大尺寸、高效率、智能化、品质可控的方向发展。

主要竞争对手情况:世界主要的3D打印企业集中在欧美,除公司以外,该领域主要企业包括华曙高科、德国EOS、德国SLM-Solution、美国3D system、美国GE增材、雷尼绍公司(Renishaw)等。

A股上市公司华曙高科设备业务与公司有一定的重合,但也有区别。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公司专注于工业级金属3D打印,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华曙高科设备业务包括金属设备和高分子设备,且缺乏3D打印定制化服务业务。

②金属3D打印服务:工艺研发与工程化应用国际领先

公司在金属增材制造工艺研发与工程化应用领域国际领先,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从原材料制备、生产过程控制与仿真、零件检验检测等内控标准体系。公司目前主要使用三项金属3D打印技术:即选择性激光融化成形(SLM)、激光立体成形(LSF)、电弧增材制造(WAAM)。

SLM(选择性激光融化成形技术):

LSF(激光立体成形技术):

WAAM(电弧增材制造技术):

③金属3D打印粉末:自研钛合金/高温合粉末行业领先

金属3D打印的旺盛需求拉动了对金属粉末的需求:1)据《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展望》一文,金属3D打印的分类从材料角度可以分为金属粉末、金属丝(棒)和金属箔材,也即颗粒粉末材料、一维金属材料和薄膜金属材料。2)在所有的金属3D打印技术中,超过90%的装备以金属粉末作为原材料。

据《金属增材制造工艺、材料及结构研究进展》一文,金属增材制造发展至今,所涉及的材料种类可以分为5个体系,主要有钛合金体系、铝合金体系、镁合金体系、铁基合金体系、高温合金体系。

金属粉末领域参与厂商较多:1)国外厂商主要有AP&C、Sandvik、Carpenter、GKN、LPW及Hogans等公司;2)国内厂商主要有铂力特、中航迈特、西安赛隆、湖南顶立、上海材料所、广州有色、浙江亚通、宁波广博及苏州英纳特等。

公司在原材料研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④构建完整的金属3D打印软件体系

公司自主开发多项金属3D打印设备专用软件,包括:金属3D打印设备监控软件BLT-MCS,数据剖分、测算软件BLT-SliceViewer,报表统计软件BLT-Report,智能产线管理软件BLT-MES,增材制造工艺规划和切片软件BLT-BuildPlanner(BLT-BP)等。其中:

⑤推进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

投资正时精控,切入设备关键零部件领域:1)公司于2021年12月增资北京正时精控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5%,并开展与正时精控的深度合作。2)我们认为,投资正时精控或有利于未来批量化金属3D打印设备技术升级,以及控制扫描振镜产品成本。

3.2巩固航空航天领域优势,持续拓宽应用领域

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客户资源稳定:1)公司与众多知名厂家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包括中国航发、空中客车、法国赛峰集团、中航工业、中国航天集团等。2)公司具备较强的品牌和客户优势:客户范围涵盖航空发动机、飞机、航天等科研院所和制造厂,多年来累计交付数万件各类金属增材产品。

公司助力多家商业航天客户完成发动机热试车、火箭发射任务,据“金属3D打印专家铂力特”微信公众号消息,公司参与了蓝箭航天、东方空间、星际荣耀、九州云箭等公司的火箭研制过程:

公司3D打印卫星及其零部件,助力商业化太空实验:据“金属3D打印专家铂力特”微信公众号消息:

拓展3D打印汽车领域应用,助力汽车实现轻量化:据“金属3D打印专家铂力特”微信公众号消息,1)2022年10月24日,小鹏汇天在小鹏科技日发布了全新的飞行汽车,该汽车的卡钳与卡钳支架部分由铂力特参与前端设计并打印。2)相比原卡钳零件,在保证结构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实现了30%以上的减重优化目标。3)公司金属增材制造技术赋能汽车行业,助力汽车突破制造瓶颈,向更迅捷、更轻盈、更环保、面向未来的方向变革。

拓展3D打印鞋模领域创新发展:据“金属3D打印专家铂力特”微信公众号消息,1)近年来鞋模技术发展进入平台期:存在创新缓慢、产品开发周期长、用工难、环保压力大等产业化难题。2)金属3D打印在鞋模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已经成为推动传统鞋模制造技术发展最有潜力的生产方式之一。3)2023年7-8月,公司先后与永京集团和中科丰阳开启鞋模行业深度战略合作,切入3D打印鞋模领域。

公司持续拓宽金属3D打印应用领域,未来有望在电子、智能硬件、工业机械、生物医药、民用无人机、商业航天、模具、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充分发挥金属3D打印的优势。据“金属3D打印专家铂力特”公众号消息:

3.3加强产能建设,有望受益于新一轮需求释放

公司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及公司产业发展需要,持续加码生产能力投资建设,有望实现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设备的规模化生产交付。

2019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资6.6亿元用于金属增材制造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2020年,公司启动金属增材制造产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本项目达产后,公司金属增材制造装备年生产能力有望大幅提升:

推动金属增材制造大规模智能生产基地建设,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增发募资31.09亿元,用于金属增材制造大规模智能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4.1 核心假设与盈利预测

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产品类型,公司主营业务可划分为3D打印定制化产品、3D打印设备及配件(自研)、3D打印原材料三大业务。我们通过主营构成产品拆分,预测公司2023-2025年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

销售毛利率的假设:

1)受益于公司代理销售业务比重的降低和业务结构的优化,公司2020-2022年总体毛利率自52.7%上升至54.6%。

2)我们认为,随着金属3D打印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未来公司部分产品批产后,销售规模增加,产品的价格与成本或将同步降低,产品毛利率或将趋于稳定,预计2023-2025年公司毛利率为54.2%/53.6%/53%。

费用情况:我们假设公司2023-2025年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2.6%/8.35%/6.7%;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8.51%/18.2%/18.5%;销售费用率分别为7.55%/7.49%/7.39%。

4.2 公司估值

我们认为,铂力特是国内金属3D打印龙头,拥有原材料-设备-3D打印定制化产品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充分受益于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发动机对于3D打印需求的增长。公司通过不断推进产能扩张释放规模效应,通过提升产能利用率扩大经营规模及盈利能力。A股与公司业务内容相似的企业有华曙高科、悦安新材、超卓航科等。

PE估值法:市场担心公司长远的成长空间,我们认为,金属3D打印与传统制造工艺相比,材料利用率更高,制造周期更短,未来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而公司作为我国金属3D打印领域骨干企业之一,亦是稀缺的具备全产业链生产服务能力的金属3D打印企业,多项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公司持续推动生产能力建设,未来有望受益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领域需求的快速释放,率先进入规模化生产交付新阶段。

根据核心假设,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14.37/21.43/30.88亿元,CAGR为46.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4/4.65/7.1亿元,CAGR为64%;EPS分别为1.65/2.91/4.44元。

基于2023年WIND业绩一致性预期数据,预测行业平均值为60倍PE,考虑铂力特业务覆盖全面性和稀缺性。

5 风险提示

1)下游客户领域较为集中的风险

增材制造技术的产品已从定制化产品逐步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但目前增材制造在整个制造体系中占比有限,若该领域增材制造应用的拓展速度不及预期,或由于公司产品质量、行业竞争等因素造成主要客户流失,将对公司的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增材制造装备核心器件依赖进口的风险

我国工业级增材制造装备核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增材制造装备核心器件,如高光束质量激光器及光束整形系统、高速扫描系统、大功率激光扫描振镜、动态聚焦镜等精密光学器件等存在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公司进口核心元器件主要为激光器及扫描振镜,若上述核心器件受出口国贸易禁用、管制等因素影响,短期内或导致公司无法按需及时采购,或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3)收入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业务主要面向航空、航天制造业,因客户行业特点造成上述业务合同的取得多集中在下半年,加之公司3D打印定制化产品和3D打印自研设备生产周期的原因,交付亦集中于下半年,因此,公司经营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风险。

4)拟定增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未来要推进金属3D打印设备规模化交付、3D打印服务产业化发展,需要增加相关产能的投入,若公司拟定增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可能对公司规模及盈利能力造成影响。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来自【远瞻智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新篇章   航空航天   产业链   零件   零部件   布局   龙头   领域   金属   材料   设备   产品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