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院士当“砖家”!中科院发布5条禁令,为啥有人开始急了?

“关注”一下,我们一起探讨更多内容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层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代表这不仅仅是国家的认可,更是终身荣誉的象征。

每位从事科研的工作者,都在为成为院士而努力着。

不过,院士虽然代表着荣誉,但同样也需要肩负起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前段时间,中国科学院已发布了5条禁令,杜绝院士当“砖家”。

然而因为此事却有人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

据悉,中国科学院已公布了新版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行为规范》。

这是继2014年至今,中国科学院首次修改此规范。

相比较于旧版的26条,此次规范增加到了33条。

其中对于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并将其分为三大类诸多小项。

新版规范中要求,在培育科研团队的同时,科研活动也需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主要对自己的主要责任和主要业务负责,发挥学术带头作用。

对于在职院士,本人需要在专业领域从事一线科研工作,解决一线科研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还规定了院士的待遇问题,尤其是对于院士兼职更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院士不得牟取不正当的利益。

除此之外,对于院士的兼职也需要合理规划时间,不得在主要科研活动外进行兼职。

还要做好保密工作,抵制不正之风。

从这次最新的行为规范来看,主要是在匡正当前院士圈子里的不良风气,尤其是涉及科研领域上更是非常重视。

以往出现的情况,对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一些院士,依靠着自己院士的名号,却在外面当起了“砖家”。

二、院士当“砖家”

院士这个称号,不单单是一种荣誉,同时也象征着一种权威。

一直以来,院士都被当作是国家的财富,他们所说的话,被人们认为更具有权威性。

因此院士自身也需要负起责任和担当,也要为自己说出的话负责,不能一味地跟着金钱走。

在新规范实施之前,因为规范中存在很多漏洞,并且对院士的限制并不多,使得院士群体的约束性降低。

这时候就有一些院士受到了利益的诱惑,开始为“钱”办事,对自己说出的话不负一点责任,更是帮助一些企业谋取不当利益。

科学作为有着事实依据,也是检验客观事物的唯一形式,它所具有的权威性和系统性是毋庸置疑的。

而院士作为践行科学道理的人,群众对其的信任程度也非常之高。

但是一些院士却违背了科学的原则,选择站在了利益的一方,更是说出了不切实际的道理。

这些院士表面上来看是专家,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砖家”。

随着相似情况的不断增长,对院士的行为规范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管理。

这次新规范的实施,不单单对院士规范进行了修改,还增加了5条禁令,杜绝了院士成为“砖家”。

三、5条新禁令

此次规范中,从科研活动、社会活动再到增选工作进行了修改,其中增加了一条禁止行为,在这以往是没有出现过的。

对于这次增加的禁止行为,目的显然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院士的一些行为。

尤其是当涉及利益牵扯,也是保障了公众的利益。

第一条,禁止院士参与有损院士名誉的活动。

包括以院士称号谋取不正当利益,参加中国科学院以外的学术活动和期刊。

同时也禁止参与应酬性的学术活动,不能以院士来冠名非学术活动。

这一点很好理解,就是避免了院士称号被滥用。

第二条,禁止院士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无关的意见。

其中涉及的有专业领域之外的评估、咨询和估价,并且对于推荐某种项目也是禁止的。

除此之外,违反了保密原则和公平性的评审也不允许,这也保障了相关活动的公平公正。

第三条,禁止院士增选的不当行为。

院士作为一种终身荣誉,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意义非凡,每年的院士增选都会是一场学术界的竞争。

这也会引发很多不当行为,包括无原则性地推荐等。

新规范中,既杜绝了说情打招呼,也避免了利益交换等。

第四条,禁止与候选人交流增选工作事宜

以往出现过在院士增选过程中,一些院士因为各种原因,通过各种渠道与增选者联系,并对其透露内情等现象。

这条规定也是出此目的,避免了在院士增援中存在一些不当行为,减少了人情院士的数量。

第五条,禁止向他人泄露评选过程中的任何情况。

院士增选工作至关重要,不仅关系着院士称号的归属,同时也会给科研领域带来一股新鲜血液。

禁止泄露评选的同时,也禁止了擅自对网公布信息的情况,避免了增选环节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四、新规范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最新的规范中的5项禁止行为,不仅条理清晰,还明确地界定范围。

其中对院士的言论作出了明确要求,禁止院士发表一些非专业的理论意见。

在以往很多院士因为各种原因,充当着某些企业的专家代表,以此误导了社会各界。

不过有人认为,新规范对于院士的要求太多,会不会影响到未来院士人数的增选工作。

实际上这份担心是多余的,院士作为一种荣誉的象征,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入。

而荣誉不单单是荣誉,还需要让院士明白自己的责任。

对于禁止院士对外发表非专业意见,也是明确地说明是非专业意见,并非要将院士“禁言”。

只要是符合院士研究的专业领域,自然是可以畅所欲言,不会受到任何限制。

对于为何有此规定,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要让院士谨言慎行。

之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某些人在被评选为院士之后,开始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在专业领域之外同样有话语权,并且时常以“百晓生”的态度面对公众。

除了热衷于四处演讲之外,还通过利益输送帮助企业谋取利益,获取大量的不当收入。

除了有意识的行为之外,还有一些人是无意识的,经常在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充当专家。

虽然无法判断其意见是真是假,但因为其院士的身份,公众对此也不敢有疑。

随后更是造成以讹传讹,并因误导性还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后果。

院士作为科研领域的专业人才,他并不是万事通一般的存在,在某些领域可能还不如普通人。

因此控制其言论也是有利的行为,不仅避免了公众对于院士盲目的信任,也是制止了恶性行为的出现。

从根本上来说,也是让院士回归到了专业本身。

五、有人开始急了

虽然这次发布的新规范,目的是要让院士更加专注于科研领域的研究工作,但引发了一部分人的不满。

其中就有人表示,禁止院士说话无疑是管得太宽。

这种显然是“着急”的言论,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为何院士不急有人急呢?

答案就在于这五条禁令中。

禁止院士以院士名号来发表言论,可以说是断了某些人的财路。

以往有一些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和院士进行联系,希望能够让院士“代言”自己的产品。

其中还存在以院士来背书的情况,以此获取更多的利益。

如今,新规范禁止院士私下走穴,更是杜绝了院士和社会上的不当行为,也是彻底断了不法分子的谋财手段。

因此在新规范出台之后,自然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想要以舆论的声音来迫使相关禁令名存实亡,目的也是昭然若揭。

除此之外,还有人是为了谋取院士之位。

之前可以通过请说等手段,获知院士增选的内情。

然而在此次新规范中,也禁止院士群体违规透露相关情况,并禁止与候选人交流。

这也让想要通过走后门成为院士的某些人急了,自然对此发表不满。

这次中国科学院发表了最新院士行为规范之后,有人表示应当让中国工程院也发表禁令。

实际上,中国工程院早就发表了相似的禁令,对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也进行了要求。

所以说中国科学院的新规范,其实早就该实施了。

院士作为国家的财富,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是要对社会负责,同时也要认清楚自己的定位。

新规范中的5条禁令,其实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如若连这些都无法遵守,那么也实在愧对院士之称。

结语

综上所述,院士新规范的5条禁令,从多方面对院士的行为给出了规范要求。

让院士们能够聚焦自己的主要业务,端正自己的态度也能够提高科研领域的进步速度。

并且在新规范的实施下,院士也能发挥出自己的带头作用,推进学术继续前进。

你认为新禁令的作用大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禁令   院士   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院   行为规范   中科院   荣誉   科研   利益   领域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