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太大!神十六返回,航天员出舱后为何脸部浮肿,被抬着走?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从浩渺的九重天成功回到神舟大地。

载人航天工程的总指挥杨利伟和总设计师周建平早就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候,一会儿,三位航天员带着微笑在大家当地热烈欢迎中出舱了。

但是令大家意外的是,三位出舱的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脸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浮肿,刚和大家见面就被抬着送去了医院。

这三位航天员在这次耀眼的旅行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马上送去医院?

在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在大家的热情期待下带着三位航天员奔去了绚丽的星空。

三位航天员要在太空中度过长达半年的时间,虽然中国航空的技术基本成熟,但是在陆地上的大家依然为他们揪心。希望他们平平安安的归来。

其中景海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特级航天员,多次圆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而桂海潮和朱杨柱虽然是新人,但也是千挑万选经历过无数次刻苦训练选拔的。

三人经验丰富,在神秘的太空执行任务,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和空间站的维护等。在太空中,他们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是非常艰难的,由于失重很难控制住飘来飘去的身体。

那种无法控制和无力感会让本来就在陌生环境的他们产生压力。所以当他们出来的时候,猛一回到地球,环境变动的太快,身体不适应就会出现浮肿。

在10月31日,很多网友都密切的关注着神舟十六号的返回舱,其中大家看到了返回舱的降落伞好像出现了一个裂口。

这不仅让大家担心航天员的安危,毕竟在以往的神舟十二号、十三号、十五号的返回舱的降落伞似乎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很快航天相关专业人员就给大家解释了,因为飞船需要携带越来越多的东西去太空,返回舱的重量逐步增加,为了宇航员的安全,于是设计了更大的降落伞,面积越大,遇到气流越大,越容易破损。

在以往的的返回舱回城的时候,那些降落伞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都是可控的。

为了减少损伤,还有一次设计过三只伞带着返回舱降落,稳定的效果不是那么好,于是就设计了更大的降落伞来,稳定性强,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可以得到保障。同时,每一个返回舱都有一个副伞,如果主降落伞发生意外时的话,宇航员们也及时可以打开副降落伞来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而宇航员们出舱后的浮肿也是在所难免,毕竟在失重的太空中生活的时间有点长,身体已经适应了太空的生活,因此在猛一来到陆地,还有点液体重置导致的不适应。

在正常的地球环境时,心脏每一次都需要跳动一下,把血液泵出来,让血液充满全身,但是在失重的环境下,血液的输送会发生微小的改变,让头部的血液更多,因此在大家看来,宇航员的头部有些浮肿。

纵然设计返回舱降落伞的人员已经竭尽所能了,但是在返回舱落地的时候,依然是有不小的冲击力,几乎都是落在地面后,在强大的冲击力下,返回舱还会摔倒在地上。

返回舱里面的宇航员当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

而且细心的网友发现,返回舱的外壳还被烧焦变黑了,因为在高速降落的过程中,摩擦出火花,使返回舱表面的温度达到了2000摄氏度。

为了他们的安全,他们的座椅增加了强力弹簧装置,就是为了卸去大部分冲击力,保证宇航员的生命健康。

在他们从返回舱出来的时候,身上还穿着厚重的宇航服,这些衣服材质昂贵,十分笨重,并不适合去行走,因此让工作人员抬走是最适合的。

他们将会被抬向隔离仓,工作人员会进一步检查他们的情况,避免会携带病毒或者辐射等等。

在保证他们身上没有任何不妥后,还会进行重力恢复训练,来重新找出作为人类在地球上行走的感觉。

而且在失重的情况下,宇航员的心脏也发生了微小的变化,左右心室都会变得小一点点,血压也会比平常更低。

这些参与航空探索的宇航员,为了人类在太空的贡献有重要意义,他们是太空英雄,值得大家每一个人尊重。希望中国在航天事业中做出更傲人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航天员   神舟   降落伞   宇航员   重力   冲击力   脸部   太空   血液   返回舱   牺牲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