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发报!五湖四海观鸟人贡献210余万条鸟类数据

日前,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朱雀会)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指导和支持下,联合国内四家基金会及90家组织和机构,共同发布《中国鸟类观察年报2022》(以下简称《年报2022》)。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观鸟人,为这份报告贡献了210余万条基础数据。

众人拾柴,海量数据如何保证科学性?

“2022年更新数据量达到2103672条,比上一年度的1211281增加57%。”《中国鸟类观察年报2022》写道。

《年报2022》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数据库。这是我国目前最全面完整的民间鸟类数据库,依托线上平台,全国的非职业科学家、鸟类爱好者和志愿者分享着自己的鸟类观察数据。

众人拾柴,为爱发报。2022年,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已有近3万名活跃用户,较上年度增加74%;记录地点涉及全国93%的县级行政单位,较上一年度增加7.38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中国鸟类观察年报2022》

那么,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如何确保其准确性、专业性?

朱雀会秘书长雷进宇介绍,为了确保基于该记录中心的公众科学数据能可持续地为中国鸟类保护提供支持,朱雀会建立了数据服务制度、数据审核制度等内部制度,规范日常运营行为;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基本维护、功能更新,以保障数据库的顺畅使用;建立了一支近40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负责在AI审核基础上对记录进行人工辅助审核,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同时,与相关专业研究、技术团队开展长期合作,以充分发挥数据的使用价值。

不容小觑,数据库为科研、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据了解,近3年来,朱雀会已经连续发布3份《中国鸟类观察年报》。

谈及初衷,雷进宇说:“编写年报,是希望向包括公众、保护组织、企业、研究机构和主管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分享观鸟爱好者所见的中国鸟类生存动态。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观鸟者们的见闻转化为持续输出的知识,成为科学评估、监测各种鸟类状态的重要参考,并希望让更多人能看(kàn)见鸟、看(kān)住鸟,推动将观鸟爱好者对鸟类的关切上升为全社会对鸟类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认同和投入。”

事实上,确如各方所期待的,这些数据直接助力了鸟类保护。例如,它为我国第一份鸟类多样性和栖息地评价地方标准——《鸟类多样性和栖息地质量评价技术规程》的制定提供了参考。类似的数据分析框架,2020年以来也开始影响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标准。2015年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也与朱雀会合作,利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所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发表了一系列鸟类保护相关的学术文章,为中国鸟类保护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委托,以记录中心为平台执行的《全国鸟类多样性评价》项目,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供了全国鸟类多样性基础数据。

另一个好消息是,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收到“鸟友”们上传的观鸟记录数据量,已经超过去年一整年的数量。“随着防疫政策放开,相信大家会热情高涨重回野外。”对于未来,雷进宇充满信心。(陈妍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鸟类   数据   朱雀   多样性   年报   中国   爱好者   贡献   数据库   全国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