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面面观-点燃亚运火炬震撼世界,惊艳出演国漫抢镜,揭秘顶流出圈记

视频加载中...

最近,大放异彩的除了亚运健儿,就要属它了!在亚运会开幕式上,当结合力量、文化、科技元素的数字人,手持“薪火”,踏着滚滚钱塘江水,奔着“潮涌”而去,数字科技的力量令观众心潮澎湃。

近期“《异人之下》的“二壮”居然是Al”的话题登上热搜榜,不少网友惊讶地发现,热播剧里面竟然有演员是数字人。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主创团队如何“调教”虚拟数字演员厘里的演技。

数字人踏潮点火,

与国人同频共振

9月23日晚,象征着上亿名数字火炬手的一颗颗粒子汇聚在钱塘江上,最终组成了数字人的形象。数字人在钱塘江上踏着浪花,一步步来到亚运会开幕式主会场上空,和第六棒火炬手在现场共同点燃主火炬塔。

这背后有幕后人员的辛勤付出。开幕式上这名“数字火炬手”的幕后拍摄原型,来自广州一名高中学生高愉。据悉,其籍贯为常州金坛。经过亚组委的严格选拔,他以阳光健美的运动员形象入选。

作为亚运史上首个“数实融合”的点火仪式,数字人要和现场真实的火炬手实现零秒误差,共同点火,要经过无数次的打磨。比如数字人和真实火炬手同时跑到主火炬前,其实是真实的火炬手在跑,而导演团队在控制数字人播放的频率和速度。

图源新华社

据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虚拟执行创意总监崔永江介绍,在点火的刹那,数字人要激活现场的一个点火装置,这几个环节融合到一起,难度非常高。这需要反复调整数字人的角度、大小、动作、点火的姿势。

大莲花体育场内安装了185米宽、20米高的超大IMAX立体透视网幕,数字人传递火炬的超燃画面,通过它传递给了现场的观众,让虚拟数字人“跑到”现场观众面前。

满满的高科技,千年文明与现代技术的碰撞,东方美学与国际视野的交融共生,让“中国式浪漫”惊艳世界。

出演热门国漫,

数字人跟演员“抢饭碗”

最近,

热播剧《异人之下》中出演“二壮”的虚拟数字演员厘里实现成功抢镜。万万没想到,再不努力演技就比不过AI了!

作为当下热播的国产奇幻剧,豆瓣开分8.1,创漫改剧最高开分记录。《异人之下》改编自米二的虚构网络漫画作品《一人之下》,原作将中国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结合异能超级英雄,塑造了张楚岚、冯宝宝、王也等个性鲜明的“异人少年”。《异人之下》的手串、情侣伞、皮环、道士服等周边的销售额也突破了500万元。

《异人之下》同步落地约200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剧集在海外播出,剧中关于中国功夫、阴阳八卦、建筑山水等中国文化元素,也掀起了海外年轻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目前海外播放量超1.6亿,剧集热度和影响力的火爆,也让国漫IP火到海外。

除打造中国本土的“超能英雄”之外,《异人之下》还实现了超写实数字人首次参演真人剧集的“第一步”。作为已经实现了影视级精度的虚拟偶像,《异人之下》中,数字人厘里出演的“二壮”第一眼看去跟真人没有任何差别。

厘里出道不久就已经通过代言、直播、数字藏品等多种形式,与年轻潮流用户建立更加直接、紧密的连接。今年3月,厘里还在动画电影《铃芽之旅》联合宣发中,展开跨次元联动。随着阿里影业对智能数字科技的持续探索,厘里未来还会继续尝试参演剧集、综艺、动画或电影。

采访中,阿里大文娱首席技术官郑勇介绍了厘里的制作经验,他表示,相较于传统虚拟制作,通过自研AI技术打造的厘里在《异人之下》中降低了在建模、原画等环节投入的成本和时间,也避免了对动捕技术的依赖,让制作成本降低了80%、效率提升了40%,呈现效果也更趋近于真人拍摄。

谈及创作过程,导演许宏宇对记者表示,请数字人出演,也要考虑角色与故事的适配度。在将《异人之下》改编成剧集的过程中,许宏宇发现一个失去四肢、异能(杰出的才能)是通过电磁波游走的角色——“二壮”,这非常适合用数字人或者虚拟角色来呈现。

如何“调教”数字人的演技?阿里大文娱首席技术官郑勇介绍说,从技术角度讲,如何将演员细腻表演用数字人呈现出来,包括细节、毛孔、表情等。在他看来,此前行业中有多种相关技术,但单一技术都难以以假乱真,《异人之下》中最后综合运用了CG动画(计算机动画)、AI换脸和光场技术等多种融合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异人之下》最初计划使用的是传统动作捕捉,后面才改成了数字人厘里,所以技术团队是在整个片子拍摄完成后,才进场的,这对后期的光影、合成等带来了比较大的挑战。

“未来围绕厘里,我们还会探索影视内容、商业代言、线下演出等领域。在《异人之下》的第二部,厘里的戏份会增加,同时还会在别的剧集里担任女主角。”郑勇还透露,阿里大文娱打造的第二个数字偶像IP(知识产权),国风男数字人“询焱”也即将上线。

把想象力变成现实,

给创作带来更多可能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以虚拟主播、虚拟偶像、虚拟员工为代表的数字人,频繁“现身”金融、文娱、互联网等各个行业,进一步释放商业价值。数据显示,中国虚拟数字人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1年,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074.9亿元和62.2亿元,预计2025年分别达到6402.7亿元和480.6亿元。

2022年11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从国家层面对元宇宙产业的支撑技术、产业应用、规范治理以及软硬件端的发展给出指引,随后,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发布数字人专项政策,促进数字人在数字营销、在线培训、电商直播、影音娱乐、服务咨询等多场景的应用,推动建立元宇宙形态的节目制播体系,打造未来电视新模式。

在亚运会开幕式上,新的数字技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来自全球各地的亿万名“数字火炬手”成为这一神圣时刻的参与者、见证者。作为亚运会史上首个“数实融合”点火仪式,它让亿万观众沉浸式参与其中,切身体会到科技与体育的完美融合、数字技术与文艺盛宴的双向奔赴。

数字演员参演真人剧集,给数字人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能够“以假乱真”的高精度的虚拟数字人画面需要使用动作捕捉,面部捕捉、光线追踪、渲染农场(分布式并行集群计算系统)等技术,费用以秒计算。

尽管成本高昂,但数字人角色给《异人之下》带来的加成,也让业内人士看到,未来影视行业可以融入更多的数字角色在里面。

大家对《流浪地球》《长津湖》这样的大片片尾长长的特效名单记忆犹新。传统特效片都是要花很多的钱,很长时间,以及很多人力才可以完成,虚拟技术也给未来的影视特效制作带来更多可能。

在内容创作当中,与其说降本增效,不如要增效提质。导演许宏宇说,“当这个技术变得更清晰,更多年轻导演有想象力而得以实现的时候,将给整个行业带来非常大的价值。观众喜欢这个故事,这些东西会反哺到整个影视生态里面,最终收益的是观众。更多优秀的导演把他们脑子里面的想象力,在有限成本情况下体现,更新的技术弥补了空缺,这是五到十年内可以达到的新高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王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文娱   剧集   阿里   亚运   亚运会   开幕式   中国   惊艳   观众   演员   数字   世界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