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花5000亿发展南水北调,却成日本生物入侵高速路,该如何阻止

| L先生

编辑 |笑史云烟


前言

南水北调这项工程可以说是利国又利民,如果没有这项工程,北方五省的4亿多人口都将受到缺水的威胁。

然而,近几年南水北调工程却出现了一个弊端,那就是生物入侵。

环保人士纷纷表示,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条被寄予厚望的“生命之水”,可能会变成北方生态的“定时炸弹”。

面对南水北调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我们该如何应对?

南水北调,一项惊世骇俗的巨型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确实解决了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问题,为北方干旱地区带去了生机。

然而,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这项工程也给一些区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该如何看待南水北调工程呢?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利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这个设想以来,经过几十年的论证和准备,终于在21世纪初正式启动实施。

按照规划,南水北调将分东、中、西三条线路,由长江及其支流向黄河流域调水,形成合理的水资源布局,东线和中线已先后建成通水,明显缓解了北方地区的用水短缺状况。

以山东为例,2022-2023年度,南水北调东线累计向山东输送了8.5亿立方米水,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东省水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以来,山东省境内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量明显增加,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水资源的增加,直接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城镇供水保障能力的提高,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

河南也从南水北调中线获得了超过2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补给。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解决河南省水资源匮乏状况,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正面作用,受益最直接的是河南农业用水。

工程通水后,中线沿线每年可新增灌溉面积667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50亿斤,对保障河南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此外,南水北调中线还大幅度改善了黄河河南段的生态环境,有力保护了河南段黄河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

北方干旱地带重建绿洲,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这些成果有目共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它既直接增加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给,又通过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产生经济、社会效益“乘数效应”。

可以说,南水北调工程已成为中国水利事业的一面旗帜,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南水北调的进行,一些原本只分布于长江口等南方地区的鱼类,也乘势向北迁移扩散,对北方生态环境造成冲击。

南水北调工程,这条高速公路上到底有哪些蹭车的生物”入侵者”?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北方地区用水问题得到极大缓解,但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一些原本生活在南方的物种,乘坐这条“水路高速公路”北上,对北方生态环境产生了入侵性影响。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性格凶猛的鱼类。比如须鳗鰕虎鱼,这种红色的丑陋鱼类,眼睛已经退化,但两排尖牙异常锐利。

它们原本只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后来乘坐南水北调的水流进入安徽巢湖等北方淡水湖泊。

本地的草鱼等淡水鱼类根本不是它们的对手,很快就遭到捕食,巢湖本地渔民原本每天可以捕上百斤鱼,现在需三天才能捞几十斤,生计严重受影响。

除了须鳗鰕虎鱼,双带缟鰕虎鱼也同样凶猛,它们原产南方,随水流进入山东东湖后,捕食了东湖四分之一的鱼虾,这些外来鱼类严重破坏北方水域的生态平衡。

不仅如此,一些藻类植物也“移居”到北方,导致水华问题频发,严重污染水质。

据了解,可能会出现水华的藻类种类多达7种,一旦藻类大量生长,会释放大量毒素,导致鱼类死亡。

除鱼类和藻类植物外,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南方螺类也可能乘机北上,对北方农田造成危害。

比如福寿螺,这种螺原本作为经济作物引入我国,后来逃逸到野外,它们繁殖能力强,已在稻田广泛分布。

一只福寿螺可含6000多条寄生虫,即使煮熟也有危害,严重影响农田生态。

面对入侵生物的负面影响,有关部门采取了电捕等手段进行控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这些生物繁殖能力强,要彻底清除十分困难。

目前更实际的做法,是通过控制生物数量,尽量减缓它们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冲击,此外还需加强监测预警,避免新的外来入侵生物进入北方水系。

如何防治

为有效防治南水北调引发的日本生物入侵,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是建立科学监测系统。可以在南水北调沿线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区域设置多个定点,利用先进的环境DNA技术以及水质监测设备开展高频次的监测工作。

对水体中的微生物、藻类、浮游生物等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密切关注外来入侵物种的最新动向。

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一旦发现可疑的入侵迹象,应立即展开溯源调查工作,通过对比上下游监测数据。

对入侵物种的来源进行定位,找出具体的入侵途径,以便尽快采取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其次是优化调水方案。据专家研究,南水北调的调水时段如果与某些鱼类的繁殖期出现时间上的重叠,极易导致鱼卵随水流被带离原生境,从而实现异地繁殖。

为最大程度化解这一风险,南水北调运营方必须充分调研下游河道和湖泊中的鱼类生态信息,对黑鱵、鲢鱼等重点保护对象的产卵期进行精确定位。

并以此为基础科学制定年度及季节性的调水计划,严格控制调水高峰不与鱼类繁殖期交错出现,从源头上杜绝入侵鱼种随水流向北方扩散的可能。

再次是完善法规体系。针对南水北调的特殊环境,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共同起草水生生物保护及入侵防控的专项法规,对沿线江河湖泊中的重点保护物种及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明确界定。

建立严格的监管措施或许可证管理制度,明确各类物种的数量阈值上限, 一旦该阈值被超出,触发相应预案开展物种数量回补与调控,严防入侵物种数量失控。

最后是采取物理隔离措施。在南水北调的主要干管和重点连接河段设置专门的滤网、栅网等隔离设施,对水流进行多级过滤。

以尽可能截留各类外来入侵生物,阻隔其向北方更大范围扩散,对于已严重入侵的湖泊、湿地等区域,可以组织定期的大规模打捞活动,控制入侵种群的数量,为其他本地物种重新争取生存空间。

笔者认为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确实给北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缓解了用水短缺的压力。

但是,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生态系统的耐受能力,科学制定管控措施,以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南水北调   北方地区   生物   国花   中线   河南   鱼类   水资源   物种   湖泊   高速路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