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王小节:央视一对著名主持人夫妻,幸福风光背后是彼此成就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如今的娱乐圈中,明星夫妻的分分合合大众早已见怪不怪。

若有数十年恩爱如初的明星夫妻那犹如稀世珍宝。

其实,在中央电视台里就有这么一对。

他们是从事业有成结婚到如今家庭美满的主持人夫妻:张羽和王小节。

在各自的工作中熠熠生辉

说起张羽这个名字,估计熟悉他的人很少。

但他主持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观众应该都不陌生。

张羽是北京人,他大学时期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

这个专业可以说和主持毫无关系。

张羽大学毕业后,偶然间得到进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机会。

最开始的他一直在央视的新闻栏目做着幕后的编导工作。

张羽在平时就是一个很爱思考的人,他经常会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和同事讨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因为领导发现他对新闻的关注,就安排到《新闻调查》节目组转型当起了记者。

由于张羽平时在工作中观点犀利,反应迅速,不少同事都认为他更适合当一名主持人。

自然而然地他就开始了做主持人的生涯。

央视当时有两档品牌栏目,分别是《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

这两档栏目恰恰都是以社会热点新闻进行深度报道,十分符合张羽本人的特点。

于是顺理成章的张羽就成了这两档栏目的主持人。

当时这两档栏目都是由敬一丹、白岩松等这些从中国传媒对应专业毕业的主持人。

张羽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员来主持,免不了受到观众的诟病。

不少观众点评他:普通话不标准、表情管理不到位。

面对这些质疑,张羽并没有退缩又回到幕后,而是选择迎难而上。

普通话不标准就每天苦练发声,声音不够清晰就多练咬字;

每天观察优秀前辈的神态,语气,对着镜子刻苦训练。

努力不会白费,渐渐地,观众对于张羽的进步有目共睹,开始喜欢上张羽的主持风格。

张羽不是科班出身,虽说是一项短板,但他另辟蹊径,以一种亲切温暖纪实的主持风格来展现自己。

张羽对于新闻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更喜欢深入一线去观察采访。

所以不管前方如何危险,他也会到达目的地亲自上阵。

当年的日本海啸大地震轰动全世界。

张羽深入到日本离核电站只有二十多公里的极限地带,向观众展示了生动的核危机现场

期间他在这个地段遭遇了若干次强烈余震,但张羽丝毫没有退意,他坚持在一线。

并带回了十多期的关于《日本灾后观察》的深度报道。

张羽的努力,使自己的短板变为长板。让他在央视主持人界也闯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张羽事业有成的时候,他认识的同样在电视台工作的王小节。

同是北京人的王小节比张羽小七岁,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毕业后的王小节进入了中央电视台工作,一路从记者、主编、主持人做到了记者站站长。

小时候的王小节喜欢在大海里游泳,久而久之她明白了一个道理:

每次有巨浪袭来,要么踩水从浪头翻过,憋口气扎进浪中,可唯独不能逃跑。

这样苦咸的海水会将鼻腔灌满。

所以,王小节悟出的人生哲理就是,她的人生没有被动二字。

遇到困难,迎头而上,绝不能退缩。

王小节多年一直坚守在新闻一线工作,她认为每一名新闻工作者就像是战场上的士兵。

节目播出才是这场战争的结束,中间即使再难也要咬牙坚持往前冲,绝不能轻易下火线。

有这样拼搏精神的王小节让台里更加器重,许多重大典型的报道都落在了她的头上。

她也不负众望,发展成了台里的全能型选手。

她采编制作《新闻联播》重大主题报道。

“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等系列报道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受到了一致好评。

年仅二十八岁的王小节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全国新闻优秀工作者”。

此后,王小节以四个借用编辑起家,创建了央视北京记者站站长。

虽然是成立最晚的记者站,但其成绩始终位列全国前三甲。

仅仅建站三年就做新闻四千余条,包含了很多有重大影响力的报道。

低调结婚,恩爱多年

有着拼命三娘称谓的王小节一心扑在工作中,似乎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感情生活。

不过,意外闯入了她的世界。

张羽在台里认识了她并且一见钟情,两个人对工作的认真拼搏的态度也让彼此惺惺相惜。

没多久,张羽与王小节就低调地结婚了,并且于不久之后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王小节和张羽都是电视台的大忙人,一忙起来顾不了家也是常事。

不过好在两个人都明白彼此对事业的追求,不但不会发生矛盾还会在彼此有困难的时候互相打气加油。

他俩对彼此的信任和鼓励也一度成了央视夫妻界的佳话。

王小节为新闻事业奉献了自己整个青春。

有了女儿后,就连怀孕期间也带着肚子里的女儿工作在新闻的最前线。

女儿出生后,她陪伴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

面对这些,张羽从来没有说过王小节的一句不对,反而他还时常照顾被病痛折磨的妻子。

新闻工作者常挂在嘴边的“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

这句话形容王小节很为贴切,除了产假,大家似乎没有见过王小节休息。

所以,王小节对工作近似疯狂的执着,也让她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常年劳累奔波和伏案工作让王小节的心脏、颈椎都有了严重的问题。

精神的高度集中和长期的压力也让王小节日常休息特别依赖安眠药。

有时候连安眠药对她都没有作用。

不过,幸运的是,作为同行兼丈夫的张羽深知这种痛苦,他选择去陪伴开导王小节。

慢慢的,王小节也在丈夫的照顾下状态好了起来。

当然,好的婚姻都不是一方的付出,更难能可贵的是二人的双向奔赴。

当王小节的工作蒸蒸日上之时,张羽有了新的想法。

央视虽然是电视人梦想的殿堂,可在这里一成不变的工作。

有时候让待久了的人员会有想去外面闯荡一番的想法。

这时,字节跳动向张羽伸出了橄榄枝,张羽随之也萌生了离开央视的想法。

他与王小节商议自己的这一想法时。

他以为升级三口之家的王小节内心还是传统的向往稳定,所以准备了很多理由去说服妻子。

但,意想不到的是,王小节想都没想,就表示支持他。

其实妻子和张羽生活多年的默契早已看明白了对方的心思。

结婚以来,有不少他们的老同事离开央视,不乏成功的同事,但也有一部分失败的。

如果张羽从央视离开,他也许不会再有在央视的知名度,能否成功也很难说。

可作为一个男人,对更高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不可磨灭的追求。

作为工作狂的王小节是懂张羽的,她也认为张羽需要更广阔的平台去实现抱负。

所以达成共识的夫妻二人,王小节继续留在央视工作,张羽则从央视辞职去字节跳动,担任副总裁。

近况

张羽坦言,之所以加入字节跳动,也是想尝试人生别的可能。

他希望能把自己负责的公益事业做出成绩。

张羽无论是以前做主持人还是如今做公益,他的初心都是相通的。

是想做有意义的事情,推动社会的进步。

到了新岗位的张羽,把之前做新闻的精神也用在了做慈善事业中。

他推动的寻人公益项目,不少家庭通过这个项目找到了家人,获得团聚。

同时,他也鼓励更多山区的人用短视频来记录生活,卖出农产品,创造了另一种可能性。

王小节则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深耕新闻,也因为工作的成果获得不少奖项。

这就是张羽和王小节的故事,两个人既彼此独立,又不断地给对方鼓励。

没有人要求对方为家庭做出牺牲与奉献。

这种相处的模式让两个人在相互陪伴中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好的婚姻关系也应该像他们那样,彼此可以理解对方的想法。

有精神默契、感情交融,灵犀相通,心心相印。

如高山流水,又有空谷回音。

就像《致橡树》中所写: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夏日生活打卡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小节   央视   夫妻   中央电视台   主持人   观众   想法   成就   风光   栏目   幸福   著名主持人   工作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