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布厅丨保护三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这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王培哲

近日,由四川省林科院等8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三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育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顺利通过科技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评价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曹福亮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人工繁育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三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分别是梓叶槭、五小叶槭和峨眉拟单性木兰,主要分布在四川。其中,峨眉拟单性木兰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属于受威胁程度最高的“极危”物种。梓叶槭和五小叶槭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后者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

峨眉拟单性木兰。 马文宝 摄

长期以来,人们不了解三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的原因,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拯救保护工作,人工繁殖技术体系也不够完善,难以支撑迁地保护、野外回归和乡土植物种苗市场的需要。

五小叶槭。 马文宝 摄

通过开展种群调查、繁殖生物学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导致三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的机制。峨眉拟单性木兰濒危的原因之一是“缺少种子”,野外条件下结实率低,造成种群“繁衍”困难;梓叶槭濒危的诱因之一是“基因突变”,部分基因发生了有害突变,直接影响胚胎发育和花朵生长;五小叶槭幼苗长成幼树“困难重重”,其种子在变化的温度下才能发芽,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和光照条件要求苛刻。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探索突破了人工繁育瓶颈。峨眉拟单性木兰的人工繁育需要“掐准时间”,人工授粉的时机非常关键;梓叶槭的萌发、生长则需要“轻装上阵”,研究人员发现,剥去果翅和果皮能让萌发率达到98%;五小叶槭“口味刁钻”,科研人员不断摸索找出合适的覆土厚度和培养基配方,已经成功繁育出十万余株幼苗。

梓叶槭。马文宝 摄

为壮大野生种群,研究人员探索出三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幼苗移栽、基质配方、种植及监测等技术参数,建立起一套野外回归技术体系。目前,峨眉拟单性木兰的回归幼苗成活率达到95%,科研人员建立起8个野外回归点,共野外回归1000多株;梓叶槭回归幼苗成活率达到92%以上,改善了梓叶槭种群结构,促进种群复壮;五小叶槭幼苗最适宜在海拔1700—2500米之间进行回归,回归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省林草局高级工程师隆廷伦认为,这项成果的意义不仅在于三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抢救性保护,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野外资源调查、繁殖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人工繁育技术及种群恢复重建技术等研究,找到导致这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的关键因子和关键环节,揭示濒危机制,形成一套有效的综合保育技术,达到保护更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资源的目的。

(受访者供图)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种群   极小   峨眉   木兰   单性   野生植物   幼苗   研究人员   野外   成果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