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边进口原油,一边却低价出口大量石油,到底为什么?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记得“关注”我呀!谢谢支持!

石油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能源,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每年都要从海外购买大量的原油,以满足国内的工业、交通和民生需求。

然而,有人可能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我国在进口了这么多原油之后,还要出口一部分石油呢?而且出口的价格还比进口的价格低,这不是在白白浪费资源和金钱吗?

一、我国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原油?

我国的原油进口量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本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我国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根据海关数据,2022年我国进口原油51298万吨,比上年下降5.4%,但仍占到了总消费量的72.6%。那么,我国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原油呢?

根据BP统计,2021年底我国的真实原油储量为32.9亿吨,位居全球第14位,但是与全球总储量的比例只有1.9%,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而且我国的原油储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而东南沿海等地区则相对缺乏。因此,我国需要从其他地区或国家进口原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2021年我国生产原油19898万吨,比上年增长2.4%,但是与2015年相比仅增长了0.6%。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老油田产量下降、新油田开发难度大、成本高、效益低等因素导致的。

而且随着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的要求提高,我国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原油开采。因此,我国需要通过进口原油来满足市场需求。

2021年我国进口原油中轻质低硫原油占比达到了67.8%,而重质高硫原油占比仅为32.2%。这主要是因为轻质低硫原油更适合生产汽柴油等高附加值产品,而重质高硫原油则需要更多的加工成本和环境成本。

然而,我国自产的原油中重质高硫原油占比较高,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因此,我国需要通过进口轻质低硫原油来优化供给结构。

综上所述,我国进口大量原油,主要是因为自身的储量、产量和结构都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且进口原油也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保障安全。

二、我国为什么要出口一部分石油?

1、我国的炼油能力过剩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加工原油70355万吨,比上年增长4.3%,创历史新高。而且我国的炼油能力还在不断扩张,目前已达到9.5亿吨/年,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0.5亿吨/年。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炼油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和提高利润,纷纷投资建设新的炼油厂或扩建现有的炼油厂。

然而,由于国内的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以及环保和节能的限制,我国的炼油能力已经超过了实际需求。因此,我国需要通过出口一部分成品油来消化过剩的炼油能力。

2、我国的成品油结构不平衡

根据中国石化联合会数据,2021年我国汽柴油产量分别为1.9亿吨和1.6亿吨,而需求量分别为1.7亿吨和1.4亿吨。这说明我国的汽柴油供大于求,而且汽柴油之间也存在结构失衡。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炼油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优先生产符合国六标准的清洁汽柴油,而忽视了其他类型的成品油。

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节能减排的推进,我国的汽柴油需求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因此,我国需要通过出口一部分汽柴油来平衡供需关系。

3、我国的贸易政策有利于出口

根据海关数据,2021年我国出口成品油261万吨,比上年增长58.8%,创历史新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贸易政策对出口成品油有所鼓励和支持。例如,我国对出口成品油实行退税制度,可以降低出口成本和提高出口收益。

另外,我国还对一些特定地区或国家实行优惠关税或免税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因此,我国可以通过出口成品油来扩大贸易规模和优化贸易结构。

综上所述,我国出口一部分石油,并不是在亏本做生意,而是有着合理的经济和市场逻辑。通过出口成品油,我国可以消化过剩的炼油能力、平衡供需关系、扩大贸易规模和优化贸易结构。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进口原油和出口石油,并不是一种无谓的浪费或者亏损,而是一种有利于我国长远发展和战略利益的选择。当然,这也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优化相关的管理和服务,以及加强相关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我们在能源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和贡献。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打在评论区”一起讨论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原油   石油   我国   低价   成品油   储量   成本   需求   能力   结构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