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写作真的更适合中国高考?

2023年高考结束,高考作文又一次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今年的考后仿写环节,除了各路媒体、专家积极参与之外,还有一群别样的考生——有人将高考作文题目输入多个人工智能软件中,几秒钟内便获取了一篇篇成熟的“考场佳作”。

在一些语文教师看来,人工智能出品的作文中,有几篇鲜少硬伤,大体上可以评到中高档次的分数,在考场作文里算是不错的成绩。其中,以ChatGPT为首的国外人工智能产品用大量套话填充文章,虽然逻辑清晰,但一味说理,在与国产AI的交锋中落于下风;相较而言,百度研发的“文心一言”表现亮眼,结构清晰的基础上运用了名人名言和古诗词,甚至融入了辩证思维,被网友戏称“更适合中国高考的人工智能”。

从AI进军高考作文,不难看出人类在写作过程中的难点。高考作文大多为议论文形式,优秀的内容需要在清晰文章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填充,才不失为一篇文采和逻辑兼具的好文。逻辑和结构恰好是AI擅长的部分,因此得以大展身手;相对而言,缺乏系统训练的考生可能会在作文思路上落于下风。人工智能背靠海量素材库,能够不受限制地旁征博引;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学生只有通过背诵的方式,才能提高写作的丰富度。不仅在作文领域,人工智能的触须还伸到了古诗词赏析、阅读理解等题型上,给出详细、标准的答案。

毋庸置疑,AI写作就像预制菜的加工,将文章框架、写作素材都提前准备好,真正的写作过程只需短短几秒,极大提高了写作者的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有人因此认为,作文不必再多加练习,毕竟人脑永远无法达到AI的境界。

不过,面对AI写作,有人消极,也有人更自信。在抱有积极态度的一类人看来,写作不同于一般的重复性劳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融合了知识积累、价值判断、情感表达和逻辑思辨等环节。一篇作文,就是浓缩了一个人成长过程和学习内容的结晶。AI写作乍一看让人眼前一亮,但看过很多篇之后就能发现,虽然篇篇逻辑缜密、用词恰当,但依然有千篇一律的痕迹,人类写作过程中融合的人情味,人工智能依然难以企及。因此,除了理性客观地表述事实,一篇作文中可以呈现更多真诚的表达和人文关怀,让人情味成为打败AI作文的强项,也成为学生在考试评价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人工智能落后于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素材库里的知识都是“二手”的,没有创造性的人工智能,依然是人类的附庸。拥有洞察力、能够直观感受和发现生活的人类才是生活素材的第一发现人、第一“作者”。这样的特点解释了教育的意义所在。从小到大,为什么作文贯穿各个教育阶段?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学写作文的功能性原因,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在学写作的过程中,感受文字之美,提升个人的理解力、想象力和表达力。

面对人工智能,更需要警惕的是滥用。偶尔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写作文或许很有新奇感,但时间久了,只会让人失去思考和表达能力,沦为机器的附庸。后续可能产生的文字生产高度雷同、版权纠纷等问题也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人工智能进军作文界,让一些对自己写作水平本就不自信的写作者打起退堂鼓,但全社会依然应该鼓励真诚、积极的作者多写作文,写好作文。(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臻儒 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古诗词   附庸   人工智能   中国   高考作文   素材   逻辑   清晰   人类   发现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