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之父吴鹰沉浮史:30美元闯世界到70亿,最后被谁扫地出门?


此篇文章为今日头条首发文章,其他账号如出现相同文章,均为搬运

导语:

在2001年,华为的财务首次出现了停止增长,两年后,任正非曾寻求摩托罗拉合作,差点把华为卖出去。然而,这段时间,华为所面临的挑战并非来自国际竞争对手,而是来自国内小灵通技术的蓬勃发展。这一技术,虽然在国际电信领域已被视为过时,但华为坚守“持续创新”的文化,毅然放弃小灵通技术,全力投入研发3G技术,投入数十亿的资金。


然而,这巨额资金就像是一颗悬挂在高空的石子,直到2008年12月3G牌照的发放,才真正见到效果。

一、

吴鹰,出生在北京,享有优越的家庭背景。他的母亲曾是清华大学的学生,而他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年后,他选择在北京工业大学深造,专攻无线电通信,并在毕业后留校担任大学老师。

吴鹰在校期间一直保持着对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他不时关注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技术。


然而,一段恋情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他的女朋友前往美国留学,为了追随她,吴鹰在1980年代也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有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版本,讲述了吴鹰在美国的传奇经历。当时,他只携带着30美元前往,其中1美元用于在飞机上购买啤酒,2美元捐给了机场的乞丐。因此,他只剩下27美元来在美国生存。

在这段时间里,吴鹰像大多数前往美国留学的学生一样,做着各种兼职工作,包括在餐馆洗碗和在码头搬运货物。


他看起来只是众多留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很难想象他会在未来经营的公司达到70亿美元的市值。

吴鹰的命运转机在于他坚持深造。他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并于1987年加入贝尔实验室,担任项目主管,负责研发个人通信服务等技术。这个实验室每天可以产生1到3项技术专利,因此在通信领域备受瞩目。

1991年,吴鹰接到了一个电话,问他是否有兴趣创办一家公司。吴鹰的愿望是拥有一家拥有1万名员工的高科技通信公司,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个机会。


于是,Starcom成立了,公司的业务仍然集中在吴鹰的研究方向上。然而,将技术转化为产品依然是一个挑战。四年后,另一位海外留学生陆弘亮找到了吴鹰,两家公司再次合并,成为了“UT斯达康”。

UT斯达康的业务遍及全球,但吴鹰回到中国担任分区CEO,正是在这个时候,他抓住了一次机会。1996年,浙江余杭市电信局局长徐福新去日本考察,发现被通信业界嫌弃的PHS技术有巨大潜力,可以解决移动通信的难题。


他回国后,尝试联系华为等通信巨头,但都未能成功。业界普遍认为小灵通技术只是3G技术的过渡,通信质量差,经常掉信号,基站建设成本高昂,不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对于各地电信局来说,当时的固定电话市场已经饱和,没有任何利润增长点。电信局通过重组将移动通信业务转交给了移动和联通,所以小灵通技术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

回到中国后,吴鹰看到了电信行业的困境,决定承担起这个项目,全力购买小灵通技术专利。


二、

小灵通技术最初是由日本开发的。吴鹰最初选择与三洋和京瓷合作,但合作效果不佳,他不得不付出巨额代价,加大技术改进的力度。吴鹰知道这个项目的成本较高,因此为了降低预算,他带领研发团队完成了网络接入、基站和手机等一整套设施的研发。此外,他还基于日本芯片公司的基础,自主研发了芯片,将人均成本从4000元降低到了1000元。

然而,研发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资金。


这时,

UT斯达康的资金来源变得至关重要,而吴鹰的合作伙伴陆弘亮则扮演了关键角色。

吴鹰与陆弘亮分工合作,吴鹰负责管理,陆弘亮则负责融资。1995年,两家公司合并后,美国两家基金投资了650万美元。不久之后,日本的孙正义也投资了4000万美元,并且日本企业继续追加投资,UT斯达康总共筹集到了1亿美元的资金。

有了资本的支持,市场上的需求巨大,吴鹰开始将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合理合法。


1999年9月,在西安安装了“小灵通无线市话”的设施,宣告小灵通手机正式进入市场,给国内通信行业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小灵通手机的问世意味着摆脱了固定电话的束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话,即使价格高达2000元,也有人为了炫耀而购买。然而,小灵通手机的成本仅为每台300元左右。仅仅四个月后,西安地区的小灵通用户就突破了10万人。

2000年,UT斯达康的业绩出现了爆炸性增长,并且在当年3月3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达到了70亿美元。


UT走向了巅峰,吴鹰也享受着幸福的生活,但其他坚持技术创新的通信企业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华为的任正非坚决不投身小灵通技术,而是不断投入资金研发3G技术。然而,市场的炙手可热令华为内部感到焦虑,纷纷劝说任正非改变立场,但他坚决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坚持不动摇。

2003年,UT斯达康的市场份额占据了70%以上,其他厂商的日子越来越艰难,华为内部也充满焦虑,不得不发布“罪己诏”,承认自己犯了三大错误,并开始拓宽业务范围,着手研发华为手机。


尽管UT斯达康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但吴鹰依然感到焦虑。高新技术的发展一直处于“创新和被淘汰”的循环中,只要某项技术突破,就可以抓住机会,取得领先地位。因此,UT斯达康需要选择新的方向,以寻找增长点。

三、

尽管UT斯达康曾试图研发3G技术,但其研发实力薄弱,没有先发优势,项目在一半时被迫终止。上市五年后,UT面临首次危机,技术研发失败,业绩下滑。吴鹰建议将小灵通业务与海外业务分离,将小灵通独立出来。


然而,陆弘亮不同意这个建议,因为UT当时已经将大量资源投入到IPTV技术中,而这项技术与小灵通密切相关。业绩下滑对企业来说是一个致命打击,2003年,正是由于业绩下滑,华为的任正非差点将公司出售。

UT斯达康面临着内外夹击的困境,吴鹰在小灵通业务上做出了最后一搏,将小灵通的用户数量带到了顶峰,为UT斯达康带来了10亿美元的额外营收。

然而,尽管取得了成绩,资本市场似乎对吴鹰的付出并不认可。

由于UT提交财务报表的时间问题,纳斯达克对其发出了停牌警告。资本、市场和技术形成的稳定三角形出现了不平衡,UT斯达康岌岌可危。

为重新确立UT斯达康的方向,董事会进行了内部人事调整,吴鹰被任命为全球CEO,但这一决定的有效期限不长。不久后,UT斯达康发布了一则重大消息,吴鹰被辞退,陆弘亮接任中国区CEO。

吴鹰被辞退的事件为UT斯达康披上了一层灰色,外界纷纷猜测是否是陆弘亮故意逼走了吴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斯达康   电信局   纳斯达克   小灵通   华为   美元   扫地出门   日本   通信   世界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