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灿烂顺阳川

  从淅川中部的板桥川到东南部的顺阳川,丹江要流经一个叫小三峡的地方。这里两山夹峙,悬崖壁立,林木葱郁,怪石峥嵘。三十多里长的峡谷,十步不重景,百步两重天,虽无长江三峡之雄伟险峻,却有它自己玲珑幽深的秀美。清咸丰九年秋,时任淅川厅同知的诗人徐光弟在游览了小三峡以后,对这里的自然风光赞赏有加,吟出“河身如带势环弯,一线中流两岸山”的美妙诗句。

  出了小三峡,突然间天宽地阔,被淅川人津津乐道的“四十五里顺阳川”展现在眼前。 顺阳川北、西、南三面环山,东边是连绵的浅山丘岭,川内地势平坦,无一起伏,阡陌纵横,人烟稠密。丹江从它南边一个叫党子口的隘口冲出,告别淅川,进入湖北,又前行三十多里汇入汉江,结束了放荡不羁、高歌猛进、豪情满满的全部行程。

  顺阳一马平川,地势较低。遇到丹江和汉江同时爆发大洪水的时候,受汉江洪水的顶托,丹江水位急剧升高,顺阳川中的大部分耕地就被洪水淹没。待洪水退去,被淹的土地上会留下厚厚的一层淤泥。因此,这里的耕地十分肥沃。有人说,在顺阳的田地里行走,下脚不敢用力,稍不留心就会踩出油来。

  顺阳川的农村有两大怪事,一是每年春节前后,家家都会把牛、马、驴、羊赶到自家麦地里啃吃麦苗,用这种办法抑止麦苗过旺的长势,防止小麦在成熟前倒伏,造成大的减产;二是顺阳川中的人家,基本无厕所这一在其他地方农村必有的设施,理由很简单——在这里种地是不需要肥料的。每家在房屋后边用几捆玉米秸、高粱秆拢一拢、靠一靠,遮挡一下人眼,什么问题都解决了。那句“种地不施粪,等于瞎胡混”的农谚在这里是不适用的。

  在淅川县城读高中时,每当听到顺阳的同学说起这些,我心里就感触多多。在淅川的其他地方,农民可是把粪肥看得很重,从某种意义上说,肥料就是粮食,多了就能吃饱饭,没有就要饿肚皮。受父母言传身教,读小学时在放学的路上见到一坨猪屎、狗屎,我都会揪一把青草或树叶把它包起来,双手捧着带回去,丢进自家的粪池里。

  顺阳川的耕地面积占淅川全县耕地面积的八分之一不到,而粮食产量却占全县的一半,所以就有了“桥半县”的美称。这里的“桥”,是指顺阳川的首府李官桥。

  李官桥自古以来就是闻名河南、湖北、陕西的重镇。西汉时在这里设置顺阳县,晋时改为顺阳郡,明、清时期常有重兵驻守。镇内有五大街四小街,商业店铺数百家,仅粮行、山货行就有二十多家,中西药店十五家,其他什么酒坊、油坊、醋坊、染坊,什么饭店、酒肆、茶馆、客栈,什么戏楼、青楼、说唱、杂耍等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1930年前后,李官桥已有电话设施,兼营电报业务。就是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仅烟厂就有七家,卷烟远销西安、武汉乃至上海等地。

  站在李官桥西寨门外向西遥望,茫茫苍苍的一道峻岭从天际逶迤来到丹江岸边。它虽然只是秦巴山的一支余脉,但那山势的巍峨雄奇依然使人望之兴叹。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独具慧眼的高僧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在此修建了长寿寺,后更名香严寺。据说唐宣宗李忱曾因避祸在这里做过沙弥,因此晚唐多位皇帝颁敕予以保护。一千多年来虽几度兴衰,但其寺院多位主持在佛教界的地位以及寺院规模之壮阔,在豫西南都居领袖位置,甚至一度被称为“中州诸山之冠”。寺院内高大壮阔的大雄宝殿、与寺院等寿的一雌一雄两株巨大的银杏树,以及经历数百年仍栩栩如生的七百多平方米壁画,都让人驻足,不忍离去。

  香严寺分上下两院,上寺在山中,下寺在丹江河畔,两院相距二十五里。上世纪60年代初,我和我的老师、同学在完成支援李官挢麦收任务返校途中路过下寺,看到乌泱泱一大片佛殿僧舍十分壮观,特别是那一百多座佛塔尤其让我们震撼。这些塔多数为六七层级的砖塔,也有十多级的琉璃塔或汉白玉塔。最让我们震惊的是,两座相邻的九级琉璃塔竟然很严重地向北倾斜,好像随时都会倒下去。老师告诉我们,这可能是塔基沉降不均所导致,说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就是这样形成的。六十多年来,下寺塔林的美一直存留在我的心中,以至于每每看到别地的塔林,我都会在心中把下寺塔林拿来作比较,结论都一样:不论从哪个角度上说,下寺塔林都是最美的。

  顺阳川的最上部,有一处较大的集镇叫埠口,集镇旁有一大片墓区,古来就被称为范氏九冢。据《淅川厅志》记载及上世纪50年代末考古证实,这个墓区九座大墓和一百多座小墓,埋葬的正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不朽的史学名著《后汉书》的著者范晔及其上下许多辈人。埠口范氏自西晋经东晋至南北朝的宋、齐、梁,上下两百多年中人才辈出。范晔的高祖父范晷、曾祖父范汪、祖父范宁、父亲范泰,不仅在政界有所作为,而且都有著述影响后世。深厚的家学渊源,为范晔日后能够成为诸多领域的大家打下了坚实基础。

  顺阳川文化底蕴的厚重远不止体现在以上方面。l978年楚国贵族墓葬群发掘展现的重大成果更是轰动了中国考古界。那一年汉江流域和丹江流域发生了十分严重的干旱,丹江口水库水位下降得十分严重,几座被黄土覆盖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古墓及随葬品,因库水的冲刷被暴露在地表。国家和河南省的考古专家在进行抢救性发掘时,这些经多见广的专家像是一下子被推进了考古天堂,兴奋得目瞪口呆。这是一个春秋中晚期楚国贵族墓群,位于临近丹江老河道的仓房乡下寺沟村,占地十万平方米,共发掘墓葬二十五座,其中贵族墓九座,车马坑五座。出土随葬品6098件,包括国家一级文物4件,其中的龙耳方壶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云纹铜禁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河南博物院。值得一说的是,根据2号墓出土平底鼎上面的铭文,专家判断墓主是楚共王和楚康王时期的令尹(相当于宰相)子庚,也就是那位野心膨胀到要“问鼎中原”的楚庄王的孙子。这些实物和随后在楚贵族墓群不远处又发掘的和尚岭楚墓群、徐家岭楚墓群一起,为研究楚都丹阳、楚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楚国与周边诸国的关系、楚国的礼乐制度以及古文字等,都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尚岭、徐家岭这两个墓群还分别在1992年和200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有句成语叫“如数家珍”,说的是对自己家中所藏珍宝一样样道来。作为淅川的儿女,我实在数不清我家的珍宝究竟有多少,但有一点是毫不含糊的,就是我家在传统文化方面富有得很。这种认知和感受在我每次经过丹江口水库,尤其是见到顺阳川中那烟波浩渺的水面时就格外地强烈,它让我为做一个淅川人而骄傲和自豪,让我更清楚自己的这么点聪明才智是从哪里来的,就来自这一库清水的下面,来自淅川那三道肥美的、富含诗意的、闪烁着灿烂文明光辉的山川中。(黄玉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淅川   塔林   丹江口   楚国   汉江   麦苗   寺院   洪水   贵族   灿烂   时期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