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白帝城

记得高中毕业的我,因事到县城去,给寄居在县城里的父亲说,想去白帝城看看。那个年代,三峡水库未建,白帝城还是三面环水的半岛,乘船至白帝城山脚下,经过层层的山门拾级而上,深褐色的白帝城院墙尚显古朴,翠柏森森,修竹茂林;大门左边立着两块石碑,分别是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题写的《早发白帝城》。大门上的楹联为清代黄元藻先生所题,上联:万国衣冠拜冕旒,僭号称帝,岂容公孙跃马;下联:三分割据纡筹策,托孤寄命,赖有诸葛卧龙。

而今,三峡水库蓄水后,白帝城成了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再入白帝城经风雨廊桥直达白帝城门前,白帝城在夔门雄峙下,显得更加娇小,但依然像一颗绿色的翠珠,镶嵌在瞿塘峡(夔门)口。站在白帝城之巅,遥想白帝城几千年来的风雨洗理,不由对它的前世今生产生好奇。
大约在1985年,郭沫若先生再次来到白帝城,当时奉节的领导请他给白帝城门匾题字,他欣然答应,白帝城文管所庚即去北京找他,郭老已病重住院,他想,奉节这么远来很不容易,在病中也要将白帝城门匾题好,在病房的他,欣然命笔写下三个遒劲的大字一一白帝城,由于病中写字时手颤抖得厉害,现在白帝城山门牌坊上“白帝城”三字,每个字的笔划显得颤抖。据说,“白帝城”是他唯一一次在逝世前的题字,无形中寓意托孤之笔。
白帝城上建筑,多次毁于战火,大部分建筑是清代后期的建筑群,解放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和改造,依然保持着原有风格,东碑林、西碑林陈列室、文物陈列室、悬棺陈列室、观星亭、武侯祠、出土文物陈列室、山庙大门等建筑群。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浸润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在这浩瀚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寻先人留下的足迹,拾几朵精美的浪花,聊以慰藉这灵山圣水。

在亿万年前,欧亚大陆版块的挤压,逐渐形成西部隆起,四川盆地的湖水只好向东涌出,在重庆市奉节县所在地将四川盆地撕开了口子,将横亘的大巴山撕裂成一条世界上最大的地缝,万马奔腾的长江水经这条地缝向东涌去。经过几次大型地质运动,山体断裂形成刀削斧劈的雄姿,呈现在世人面前,夔门成为三峡地缝标志性的起点。长江舒缓的江水来到这里被夔门收窄,借着水的冲击力涌向夔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以这里为中心,东北面是草堂河,几乎从夔门之口垂直汇入长江。白帝城以东的北岸,就是“夔门天下雄”的赤甲山,就在赤甲山的山底,上个世纪末,发掘出土亚洲猛犸象化石,这具化石完整连接成一头活生生猛犸象骨架结构,穿越时空的再现远古时代这些动物驰骋在夔门两岸。与赤甲山相对的南岸是白盐山。无论何时,只要来到这里,就能看到成群结队的猿猴出没,不知道现在的猿猴与哪道元、李白笔下的猿猴进化了些许,差异何在?是否得知,江畔何人初见猴,江猴何年初见人?
在204万年前生活在距夔门南岸40公里处的巫山龙骨坡猿人化石遗址,无语的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生活着新石器时代的猿人,遵循适者生存的原则,他们选择灵山圣水的夔门之畔。这里,温润的气候、充沛的雨量、绿色的生态、和煦的阳光,成为最佳的宜居环境。至今仍依稀传承着远古的遗风,绿水青山、花香鸟语。

就在这里向北的半山上,不足500米处有紫阳城遗址,沿长江北岸再向西是2000多年前建县城的鱼复县遗址,越过梅溪河就是奉节县老城旧址,现已被淹没,再向西就是奉节县新县城所在地。

夔门的北岸,也就是瞿塘峡中的绝壁上,古时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古栈道。头顶悬崖欲坠,脚下汹涌波涛,这就是古时船夫拉纤、军事运输和客商行贾的唯一陆上通道。崖壁栈道上有清代所刻“开辟奇功、天梯津隶”八个大字。栈道旁有七道门洞,峭壁岩石之间,有一天窗面对长江,登天窗而望,双峰插云,蓝天一线。向下俯视,江水奔腾,飞舟似箭,入洞观景,钟乳林立,如飞禽走兽,栩栩如生。这条古栈道,一直向东延伸,起于白帝城脚下的悬崖,高约2米,宽1米左右,全长约10余公里,止于巫山的大溪古镇。古栈道有许多段道路已被江水淹没,还有部分路段,让游客去领略它曾经的雄奇与惊险。

古时,这里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入川的咽喉。公元35年,公孙述自立为王,他在白帝城山上看到山中有一口井,白雾缭绕,宛若白龙升腾,似白龙献瑞,以为吉祥,于是公孙述自称“白帝”,年号“龙兴”。公孙述在白帝称帝后,刘秀派大将岑彭攻破荆门,擒公孙手下大将任满,占居了白帝城。公孙述派刺客刺杀了岑彭,后来刘秀又派吴汉、臧宫率师直上成都,公孙述战败而亡。后人为纪念他,在白帝山上建起了座寺庙,陆续扩建为白帝城现在的规模。
目睹白帝城陈列室里面一件件文物,看到八张明式官椅,不得不提到一个奉节籍人士鲍超,鲍超是曾国藩时代的一员骁将,因不识字,曹被太平天因军围困时,给曾国藩写求救报告,在报告上只划一个圈,中间打一点。曾国藩深解其意,立即派兵营救,鲍超打击太平天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当朝封为爵位。他告老还乡时,将他攻陷天津所夺得陈玉成的八张明式官椅运至奉节老家鲍爵爷公馆,那八张明式官椅镇嵌着玛瑙、翡翠、玉石、金线、珠宝,价值无可估量。他的后人捐献给白帝城文馆所,现陈于白帝城文物陈列室。明式官椅和明式三角椅,无论男女、高矮、胖瘦均坐着舒适。现在奉节一带地区,已按这一尺寸规格,仿制出不少的明式三角椅和明代官椅,这一古代能工巧匠做出来的御用家俱,回归到了民间,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穿行在东西碑林之间,琳琅满目的各类碑刻让人目不应暇,里面堪称镇店之宝的凤凰碑、竹叶碑只有亲眼目睹了方能深刻感知它的美学魅力。将目光定格在一块六言诗碑上,想起曾在北京游览恭亲王府见过康熙题的长寿碑,一个小小插曲萦绕心头。恭王府里面的陈设、布局无不有浓郁的京都文化,戏厅充分利用了仿声学,在戏厅的各个角落都能听清台上声音,有点象天坛回音壁一样。转过戏厅是一处后花园,那里有康熙皇帝亲笔所书写的“寿”字碑,字体瘦长,上面刻有一些小字,意遇着长寿福之意。导游给我们介绍,这是康熙仅留给大臣的墨宝,民间少有留存,南方没有。导游还衍生讲黄河文化的雄浑宏大,气势磅礴,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云云。我当时就给那导游讲,以后不能以这样岐视性的解说,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仅仅是黄河文化,也有长江文化,长江清澈蜿蜒,灵动秀气,各有各之美,共同构成灿烂的中华文明。就奉节白帝城就有一首康熙的六言诗碑,是赠送告老还乡的监察御史傅作辑的(相当于现在监察部副部级特派员),其诗:“危石馋通鸟道,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当时,傅作辑向康熙辞行时,康熙说,你的家乡是个风景秀丽地方,很适合颐养天年,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六言诗。康熙大帝字迹大气、灵动、随性,传导的是帝王的风范与霸气。就以浪漫的情怀来解读康熙的这首诗:高山岩石挡不住飞鸟自由的来去,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农户人家,那里世居的人们就象生活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里,清澈的山泉水中飘浮着无数的山花,传来一阵阵清香。雅致、宁静、安祥的竹枝碑林区。翠竹苍绿,榕树互拥,树的根须恣意漫漶,仿佛可触摸到竹枝歌舞的欢悦。刘禹锡在这里为官时写下《竹枝词》: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毅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瀼西:草堂河西岸,杜甫曾在这里居住过,现白帝镇浣花村)。另一首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浓郁乡土气息的竹枝歌谣成为诗词中的一朵奇葩。这里,60多块竹枝碑林,镶嵌在榕树和翠竹之间,以奉节当地著名书法家书写,雕刻出隽永的竹枝词韵。


三峡壮丽的风景,历代文人都有记述。郦道元《三峡》描绘,干练的180多个字让人心旷神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瞿塘峡口的长江两岸,沟壑千仞,宽度约100米左右,紧锁长江水,陡峭的绝壁直逼浩瀚东去的长江,江面时而有小渔船驶过,抬头仰望,几近垂直的两岸绝壁映衬下,人显得是那样的渺小,倘若在山之巅俯瞰,长江像一条小溪横亘在青山绿水之间,但这一俯一仰之间便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与倒错。

过去,瞿塘峡之首的江水中有若干巨大的岩石,因季节之不同,水面的高低因而有异,岩石露出水面10多米,四季水位高差的变换,船夫必须记着江心石与水位高低的位置,高差之别竟然达到50米左右。这些岩石叫滟滪堆,是因为惊涛骇浪不断向大岩石冲击,水花飞散起来,犹如美女头上的云鬟雾鬓,因此而得名。滟预堆的巨石在完全淹没之时,则形成一片广阔的旋涡,再熟练的船夫也心惊胆战。当地有谚语:“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由此可见出入三峡这何等的艰险,出行的人,或为名,或为利,还者为了生存,一样闯三峡,行经三峡的人,在进入三峡时焚香祷告,出入三峡再焚香谢神,不管他们上行或下去的都会在三峡之首的这座城市里,美酒牛肉,大快朵颐,预祝或庆幸自己平安归去。
解放前的三峡之中每年都有船沉没,在如此之大而深的江流之中,一旦沉下绝无生还。三峡雄壮惊人之美在中国境内是无一处可以与之比拟,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古时四川得以自成一国,原因就在于自然地理方面,东面有高山耸立,水路则有三峡之险,敌人无可侵入。
古代长江航运,主要是木船,若是逆流而上,船夫真是万分辛苦,得几十人将绳子一头栓在船头,一头套在船夫肩上,在势如奔马的波涛中逆流而上,在沿江的岸边一步步俯首躬身跋涉而行。顺江而下时,则危险更大,顺水漂流时同,全船的安全系一个舵手身上,他必须有极高的技巧,丰富的经验,才能让船有惊无险的通过。三峡,指重庆境内的瞿塘峡、巫峡和湖北境内的西陵峡,都是江流激湍,旋涡急流交替出现,悬崖峭壁陡立水中。
自1955年后,中央政府作出治理长江三峡的决定,昔日的明岩暗礁,经过炸掉处理,滟预堆永远的消失在江底。清除了险滩,设置了航标,航运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现在,三峡水库的建设,三峡的水位,大大的超过常年水位,上升了近90米,险滩激流成为一段历史的印记,这条黄金水道,依然青春焕发,航运能力大增,激流险滩的三峡历史再也不复返了。木船航运成为长江水上运输的活化石;由此而寄生的川江号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瞿塘峡口的北岸临近水位处有一泉水,有“圣母泉”之称,是在岩石上有缝隙,能回答人声,每逢有旅客去向缝隙大专呼喊“我渴了”,泉即出水正好一杯之量而止,要再喝需再喊。由于灰尘、落叶,野草生长,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展翅的凤凰扑在悬崖绝壁之上,故又叫“凤凰泉”。
长江北岸的赤甲山像抹了一层胭脂红,南岸的白盐山像是涂了一层雪膏粉沫,故称为赤甲白盐,就让镜头给我们一个特写,赤甲山与白盐像刀削斧劈一般,就看见地壳断面,因赤甲山岩石中含铁,故千万年的氧化铁呈深褐色,赤甲山的地壳纹路的岩层清晰可见;白盐山富含碳酸钙成份,断面呈粉白色。
每到秋天时节,繁星满天的苍穹下,一轮满月正对着夔门,“夔门秋月”是夔州最美十二景之一,吸引了无数的摄影师创作拍摄,夔门雄姿,被选为人民币第五套10圆券的背景。

公元766年(唐大历年间)杜甫在夔州居住1年零9个月,于公元767年3月搬迁至“瀼西草阁”(现奉节草堂镇),与成都的草堂遥相呼应,这里现有草堂镇、草堂河,因杜甫曾在这里居住而得名。对瀼西草堂,杜甫发自内心的喜欢,迁入不久写下了一首五律诗《草阁》:“草阁临无地,柴扉永不关。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久意睛初湿,高云薄未还。泛舟渐小妇,飘泊损红颜。”杜甫在夔州为官时,夔州都督柏茂琳将滚溪以西的40亩柑橘林赠送给了他。从此他与柑橘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年秋天,经他精心的呵护与管理,柑橘长势喜人,他写下了《阻雨不得归瀼西柑林》“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欲归瀼西宅,阻此江浦深。伫立东城隅,怅望高飞禽。草堂乱玄圃,不隔昆仑岑。”现奉节县草堂镇发现《重修东屯草堂记》残碑,“东屯草堂”即是这里最美的文化遗产,文化价值无量。
这里的柑橘因杜甫先生而闻名,灵毓的山水,孕育了更美更好的柑橘,这里的脐橙享誉天下,成为世界上最美的柑橘品种。以白帝城沿草堂河向北上5公里处,就是就是现在的草堂镇浣花村,再向北上是与之相连接的白帝镇八阵村,再向北上5公里处就是草堂镇政府所在地,因杜甫在草堂河上游的瀼西(现浣花溪)居住过,这里现在就叫草堂镇浣花村,这里的柑橘历经千年的进化,就在杜甫种植柑橘的地方,如今的奉节脐橙原产于美国华盛顿,一株编号“72-1”的美国华盛顿脐橙吸收这里的天地日月之精华,脐橙经这里培育和改良,依靠灵山圣水的浸润,已超越了美国脐橙,这个品种理化分析指标超过美国19%。或许是上苍的眷顾,在地球的同一纬度线上,这里最佳的温度,最适宜的土壤,最长的日照,最充沛的雨量,生产出这一独特的名果,“酸甜适度,脆嫩化渣”,因而驰名中外,享誉世界,这里被誉为“橙都”。有缘品尝这绝世奇果一奉节脐橙,这无疑是人生最美的境界。目前,这里的脐橙,己培育了20余个品种,早熟在初冬,晚熟到次年初夏时的夏橙,丰富了柑橘品种,延长了鲜果销售时间。

瞿塘峡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凌空架放着不少木棺,基本上放置在能遮风雨的偏岩地方。据专家考证,这是古代越族人的悬棺,越族是古代一个少数民族,大约在春秋前后定居在川东南、滇东、黔西北一带。明代越族人反对政府推行的“改土归流”的政策,结果14万明军于万历年间(1573年)围剿越人,越族人被赶往大山深处,第二年明军又在大山深处全力搜捕,从此,这个民族便从历史上消失了。悬棺是他们的一种丧葬习俗,成为遗留下来的唯一遗址,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棺木大多以整块楠木挖凿而成,也有专家认为是僰人悬棺,以楠木或小叶黄杨挖凿而成。一般上宽下窄,头大脚小,长近2米,重约千斤。悬棺由西向东放置,头向东方,为何如此,至今尚未解开这些谜团。还有学者对悬棺是如何弄上去的,进行了研究,有三种学说,一说是用葛麻搓的索子从上面向下吊,放置棺木的地方,有人在那里接着拉到位。二说是沿悬棺向下呈之字线路有20cm见方的孔洞,洞深约10cm以上,这些方孔插入木桩,再在木桩上铺木板,这样抬上去的。三说是在悬崖放置地方的岩下搭脚手架,抬上去放置的。悬棺里面伴有木梳、骨针、铜剑、陶器等随葬品。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小叶黄杨木制作的悬棺,人的骨骼呈金黄色,楠木放置后人的骨架呈黑色,说明黄杨木具有很好的防腐作用。现在白帝城文物陈列室保存着一架完好的悬棺,供游人评说与思考。

盐巴文化。在亿万年前,这里曾经是大海深处,存储着大量的食盐,随着地壳运动的挤压,岩层的逐渐增高增厚,平地隆起形成大巴山,在这些山里储存着几十米厚的盐,山体的裂缝,雨水的侵入,消融岩石中的盐,部分地方从山体流出来的盐卤水浓度达到30%以上,只要进行熬制蒸发水份,就能得到结晶的盐巴,经过高温,盐巴中杂质与毒素基本上消除,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在古代,拥有这一资源,无疑是巨大的财富。
早在5000多年前,巴人就居住在三峡一带繁衍生息,这里许多地方有盛产盐卤水,他们就利用这一资源制造食用盐,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北跨秦岭,东走楚吴,南走湖广,连通滇黔川陕,并远销珠江流域,开辟了川盐古道。
长江中下游行区,基本上没有盐,白帝城这个地方严格从狭义的角度说,这里也没有,距这里最近的巫溪大宁河畔有,新中国成立前后,那里还建起了巫溪大宁盐厂。在之前人类发达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印记里,这里属夔州(白帝城所在的辖区)管辖,当时人们为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从这里用石槽、粘土筑、竹子搭建起一个长长的渠道,历经60余公里,将盐的卤水输送到夔州的碛坝上,进行熬制。

夔州碛坝,这里距白帝城不足10公里。位于长江北岸与梅溪河的交汇处,因梅溪河集雨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左右,山大坡陡,暴雨形成的泥石流、雨水冲刷的泥沙涌入长江口,千万年在这里形成一个近5平方公里的乱石坝,俗称碛坝。紧邻碛坝的东部是唐代以前的县政府所在地,自宋代以后,县城在梅溪河以西拓展,这里更加开阔,有利于县城的布局。源源不断的食盐卤水,从巫溪流至。先民用什么东西作为熬制盐的工具呢,据考证,以粘士烧制而成的锅,如鼎一样的形状,俗称“鼎锅”,待卤水熬制水气蒸发以后,逐渐添加,至到熬成结晶固体整鼎锅,然后,将鼎锅敲碎,就成了固体的盐巴。
从古到今,食盐都是重要战略物资,供政府掌控,盐业由政府实行专营,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木上没有,只能从这里通过航运,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当地政府就成为最大的政府垄断的盐业公司,自然而然促进了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政府收取的税收相当于现在的资源税和增值税,个体私营者,因为没有经营特许权,只能是小打小闹走私经营,对市场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大约在宋代,在白帝城处(三峡的瞿塘峡口),以铁链将长江锁住,对过往船只在这里进行通关检查。没有缴纳盐税的进行追缴。随着三峡水库的建设,水位的提升,现在一个锁江铁柱被迁移在长江北岸的古象馆处,不时向游客们诉说曾经那段辉煌的历史。

因盐巴成就了这里的“巴”文化发祥地,在宋代,这里夔州路,行政管辖区域相当于现在的西南片区,辖陕南、甘南、云南以北、贵州以北、湖北以西、四川、重庆等区域。因盐巴,这里的大山叫做大巴山,湖北的巴东,重庆的巴南,都因盐巴而得名,过去的四川也称巴山蜀水。

站在白帝城头,历史离我们是那样的远,又这么的近,仿佛伸手就可触摸到清新的古代空气,白帝城方显得沧桑、凝重而悲壮。

古时,白帝城这里是入川的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因食盐的争夺,部落之间发生过无数的战争。
长江北岸与草堂河交汇的长江口左岸,这里在临近长江边修建了一个炮楼,炮台上的铸铁大炮全长3米左右,直径约0.5米。炮楼依山而建,飞檐翘角,黄瓦苍劲,红墙绿野,这里,满山是灌木丛,在夔门口的荒无人烟的地方,有这样的建筑格外醒目,特别是夕阳的照射下,更显得气势恢宏。护卫着白帝城,是白帝城的屏障,从长江下游进入的船只尽收眼底,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炮台沿山200米左右的小山脊上,有几处亭台楼阁,也是当时用于防御的观察和守卫的地方。在冷兵器时代,就在这里用石头、圆木抽下去,所有木船必遭重创而沉没。
公元222年,关羽死后,刘备不听诸葛亮及文武百官的劝阻,率领全蜀军进攻荆州,给关羽报仇雪恨,吴将陆逊利用刘备选择军队驻扎地点的失误,火烧蜀军700里连营,刘备兵败而归,退守白帝城,不久,因刘备吃了这一败仗,让他抑郁而疾,病情逐渐加重,急召在成都的诸葛亮等大臣从成都赶来白帝城永安宫托孤,病榻上,刘备对自己不顾三分天下的战略方针,草率出兵,破坏了孙刘联盟而懊悔。然后把遗诏递给诸葛亮,意在告诉诸葛亮,为了蜀国的兴亡,若其子能辅偌则辅佐之,不能辅佐先生可自立为蜀王。诸葛亮痛哭流涕,表示将“尽忠贞节,死而后已。”然后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现在白帝城陈列室的重头戏,依然有刘备托孤的大厅,托孤堂里,刘备、诸葛亮、李严、魏延、关兴、张苞、蒋豌、费祎等文武百官的塑像形态凝重,现代著名书法家范曾题写的“托孤堂”三字显得怆然悲壮。也有学者认为:将托孤堂移出白帝城,作为历史底蕴浑厚的白帝城里,托孤堂并非主流,是否游客来欣赏这里自然与人文景观有决别之嫌。

关于刘备死后究竟葬在何处,一直有争议,成都和奉节的三国学者一直争论不休。诗城学者认为,刘备兵败之时正是七月高温天气,若是送到成都,需要3个月之久,尸体无法保存,只能是葬于诗城。而成都学者认为,刘备墓一定在成都,当时由大将魏延护送到成都。故成都的刘备墓是真实的,诗城至今没有发掘出刘备墓的真迹遗址。不管怎样的结果,刘备当时破坏了诸葛亮制订的“东和孙权,北抗曹操”的战略方针,动摇了三国鼎立的基石。刘备墓究竟在何处,对白帝厚重的历史文化再增添一个未解之迷。
诸葛亮料想刘备可能兵败,在碛坝上布局“水八阵”,在草堂河上游5公里处,布设“旱八阵”,以奇门遁甲的“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卦布下石阵,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抵十万精兵:通过阵法的演变,在水八阵上,东吴大将陆逊被困。现在水旱八阵遗址沉没在江底,这些文献所记载的文化符号供人们探索、敬仰。记起杨慎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诸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诗仙李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入川来看,在古代没有飞机、没有铁路、没有公路,唯有水路是入川的通道。古代,认为四川是天府之国,入川方便成为人们的梦想。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所做的军事进攻方案中,如何占领中华民国政府的陪都重庆,只要占领重庆,就算是占领了整个中国。他们的方案中,三条路入川。一是从长江逆江而上经三峡入川是最便捷的通道,更是入川的咽喉之地,二是占领山西、经陕西、过汉中,从剑门入川;三是从云南方向,先打缅甸,经云南、再过攀枝花入川,日军一直是按照从攀枝花和三峡入川进攻方案运作。最终,日军选择了从长江三峡入川的方案,长江天堑是重要防务屏障。
“踏出夔门,打走倭寇”冯玉祥将军题的字刻在夔门峡口的悬崖峭壁上,30余万四川儿女奔赴抗日前线,写下可歌可泣的抗日史篇。在1943年5-6月,三峡西陵峡畔的石牌保卫战,中国军队参战书入15万人,伤亡1万余人;日军投入10万余人,伤亡25718人。是中国抗日战争为数不多的以弱胜强的并最终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石牌保卫战的意义极其重大,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甚至可以说,对中国抗日战争最后结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远古今朝的猿猴啼叫,八阵图里鼓角声声,古战场的马嘶人啸,公孙述的悲怆沉吟;穿越三峡的雨泣风行,竹枝歌舞的欢悦激情,崇山峻岭中高铁穿越,白帝苍穹上飞机轰鸣…这一切响彻云寰的音符穿越古今,转换成催人奋进的强音。
白帝城,历经几千年的沉淀,也决非是某一种文化符号所能代表全部,这里有遥远的化石,出土土陶、铜鼎、铜剑、铁器等历史发展的痕迹,有盐巴文化的文献,也有三国时代战火的印记,有悬棺向人们无声的诉说曾经这个民族的峥嵘岁月;有近500余块自隋唐以来的碑文记述历史沧桑,有物质形态的,有非物质形态的。还有许多不曾留下符号的民间文化,因此,白帝城所传承的文化是多元的,这颗三峡明珠经千年风雨洗礼,依然熠熠生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白帝城   瞿塘峡   白帝   奉节   公孙   悬棺   盐巴   陈列室   长江   草堂   风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