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世7年后,才明白阎肃86岁的遗孀,为何非要将亲生儿子告上法庭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江诗月

编辑|江诗月

前言

阎肃,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凭借一首《敢问路在何方》更是成为“国宝级”巨匠。

但在他离世7年后,家庭却陷入一场纠纷中,86岁遗孀亲生儿子对簿公堂。

为什么亲生母子要选择反目成仇?阎肃与世长辞后,为什么家中会落得如此下场?

遗产争夺大战

2016年,我国著名作曲家阎肃不幸去世,享年72岁。他一生创作了不计其数的代表作,其中不少经典之作广为传唱,在国内外音乐界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根据阎肃生前立下的遗嘱,其巨额财产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归其妻子李文辉所有,另一较大部分则由其两名子女平分。

阎肃生前创作的上千首音乐作品,版权收益数额可观。这些版权收益构成了他留给家人最宝贵的遗产,也是他一生辛勤创作的积累结晶。

按照遗嘱,这些收益原本应该依比例分给妻子李文辉及子女阎宇和阎茹。

但遗嘱执行过程并不顺利。为了确定著作权归属,音乐版权协会要求阎肃的家人在相关法律文件上签字确认。

李文辉和女儿阎茹很快签完了手续,而独子阎宇却一拖再拖,迟迟不肯签字。

主因是阎宇坚持认为,自己作为阎肃的独生子,有权独占父亲的全部遗产。这与母亲李文辉的意愿相左,李文辉一直希望遗产按比例平分给两名子女。

为此,80多岁的李文辉多次积极主动地与儿子阎宇沟通,希望他能意识到母亲和妹妹的感受,但阎宇态度强硬,始终拒不让步妥协。

3年过去了,年近90岁的李文辉身心俱疲,情绪低落。她意识到通过协商已无法打动儿子。

只能选择去法院状告这一途径,起诉自己的亲生儿子,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和女儿的该有的权益。

消息一出许多人士觉得难以置信,一个母亲竟然被逼无奈到要告自己的儿子,争夺丈夫遗产。

舆论纷纷质疑阎宇的作为,认为他不应该独占父亲的遗产,母亲和女儿本来就该有继承权。也有声音质疑李文辉竟为了争财产而告儿子。

这场家庭纠纷在公众面前洗脏了他们的关系,李文辉的心情可以想象。作为母亲,她当然不希望与自己的亲生儿子对簿公堂。

多年来,她一直在用自己温和的方式试图说服儿子,希望他能体谅母亲的立场。

她并不在乎遗产的具体数额,只是希望子女们能平分父亲留下的收益,体现父亲的遗愿,也给自己一点生活来源。

起诉对她来说也绝非首选,而是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被逼的无奈之举。

经过深思熟虑,儿子阎宇也终于意识到自己处理这件事的方式过于武断、自私。作为儿子,他不该执着于遗产的分配比例,而更应该关心高龄母亲的感受。

最终,他在法庭上与李文辉达成和解,签下了遗产分配协议,这场持续3年的家庭争端也就此落下了句点。母子两人冰释前嫌,重拾家庭和睦。

这件遗产纠纷虽最终得以平息,但亦潜藏着警示意义。它反映出丧偶老人的困境,也警示人们不应让金钱争端撕裂家庭。

子女应关心父母感受,遗产虽重要,却不能成为伤害亲情的导火索。只有互谅互让,才能成就家庭美满。

阎肃与李文辉

阎肃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家境贫寒,但阎肃勤奋好学,靠自己的努力被保送到大学学习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阎肃顺利分配到一家文工团工作,成为一名平凡的编剧。尽管生活简陋,但阎肃对文学创作充满热情。他勤于钻研,经常通宵达旦地写作。

30岁时的阎肃仍然单身,对感情不甚了解。战友黄河看在眼里,主动提出要给阎肃介绍对象。

黄河找到了共同的老友林野,询问她是否有合适的姑娘可以介绍给阎肃。

林野欣然同意,她将自己的外甥女李文辉介绍给了阎肃。李文辉是个非常出色的女性,生于一个在军人世家,自小家教温柔娴淑,拥有良好的教养和学识。

起初,李文辉对阎肃这个文艺界小编剧不感冒。她在给舅舅林野的来信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阎肃的外表与身份不相称,不够高档。

但是经过林野数次耐心劝说,李文辉还是软化了态度,同意给阎肃一个机会。

阎肃开始给李文辉写信表达心意,他选择了简洁流畅的文字,抒发对爱情和生活的理解,展现他对李文辉的真挚感情。李文辉看后也回信表示欣赏。

1961年,两人终于走入婚姻的殿堂。婚后的生活平淡幸福美满,阎肃全心投入创作,李文辉也尽心相夫教子,照料老人和子女。

1967年,阎肃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话剧《江姐》声名大噪,但没过多久,随着社会的动荡阎肃被诬陷为“黑帮分子”,与妻子一起经历了家破人亡的艰难岁月。

绝望的环境里,李文辉体会到丈夫的伟大,坚定不移地支持鼓励阎肃,与他携手渡过难关。

艰苦岁月终将过去,林野再次给予他们巨大帮助,夫妇二人终于熬过荆棘,迎来新的生活。感情在磨难中升华,李文辉看到阎肃不屈的创作精神,夫妻情谊更加深厚

晚年阎肃患上疾病,李文辉悉心照顾,陪他度过人生最后时光。

两人欣慰地目睹儿女成家立业,结下美满果实。这对共渡磨难的夫妻以温馨收场,描绘了一幅感人至深爱情图景。

歌手阎肃的艺术人生

阎肃出生于河北保定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深知没有文化只能在扛着锄头田间耕作,一辈子都不会有出路。

所以就算吃不饱饭也要让阎肃上学,希望他将来能有所成就。阎肃也不负众望,尽管生活苦,但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列。

抗日战争爆发后,阎肃随父母逃难到重庆。一家人起初无处栖身,只能住在涵洞,后来才搬到贫民窟。

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打消阎肃读书的热情。连交不起学费的他,一直刻苦学习靠着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来交学费。

一路走来,靠着奖学金阎肃从中学读到了大学,顺利进入了重庆大学。大学期间,阎肃经常参加话剧社活动,展露出文艺方面的才华。

毕业后他加入了西南青年文工团,正式步入文艺道路。他不仅担任演员,还兼任剧务、导演等多重职务,创作了不少曲艺作品。

为了更贴近基层生活,阎肃还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宣传鼓动工作,见识到了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

他也代表团队去前线慰问演出,与战士们分享歌声和欢笑。这些经历为他日后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

1955年,阎肃被调入北京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他在团里深受欢迎,工作出色的同时,也常以幽默逗乐同事。

1958年,他还与战友们一起体验了军营生活,进行了种各种辛苦的劳动,这也进一步增长了他的阅历。

在空政文工团工作期间,阎肃喜欢和战友们一起分享工作中的趣事,经常用自己的幽默风趣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他总能在繁重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并传递给他人,受到队友们的喜爱。阎肃不仅工作出色,也很会团结集体,经常主动帮助新来的年轻人适应环境。

阎肃从小喜欢文学创作,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加入文工团后,他积极钻研各类文艺作品,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名著。

他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将看似平凡的点滴都融入创作中。1958年,阎肃创作了知名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

这首歌不仅旋律优美动听,歌词也饱含热爱祖国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在全国迅速流传开来。

阎肃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描绘出壮阔的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出对美丽家园的热爱之情。这首歌为阎肃赢得了广泛知名度和赞誉。

晚年的阎肃继续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多部散文、诗歌集,并撰写回忆录讲述自己的艺术生涯。

他利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创作了大量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阎肃用热忱持之以恒的创作精神,丰富了中国文艺事业,他的歌曲和文学作品将永远闪耀在中华文化的星空中。

总结

世事无常,人心难测。阎肃一家的遗产纠纷,已经落下帷幕。我们作为局外人,不能评论得太过绝对,要学会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究竟阎肃的财产去向如何,他的遗嘱中又隐藏着什么秘密?我们终究无从得知,只能等待时间的答案。

只希望时间可以抚平一切,亲人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珍惜这世间最宝贵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儿子   遗孀   文工团   遗嘱   遗产   纠纷   子女   收益   年后   母亲   家庭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