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中学牵手,新建的这座实验室带高中生“设计卫星”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实验室,来设计卫星,来‘玩’卫星!”9月19日下午,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在武汉大学与华师一附中共建的“空天探测实验室”揭牌仪式上,向高中生发出邀请,他期望同学们能在实验室内了解空天探测领域,了解世界前沿科学知识,成长为能为国家做贡献的创新型人才。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空天探测实验室”是华师一附中与国内顶尖高校搭建的第三所实验室。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左)和华师一附中校长周鹏程为实验室揭牌。 记者杨枫 摄

“空天探测实验室”什么样?

在19日的揭牌仪式上,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带队,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负责人和教授们来到华师一附中同学们的身边,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测绘遥感领域的兴趣,同时还带来了由武汉大学学生设计的卫星“启明星一号”等比模型。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的讲座受到华师一附中学生的追捧。 记者杨枫 摄

“武汉大学的遥感测绘专业不仅是全国第一,还是世界第一,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数据的获取尤为重要,而遥感和测绘实际上是获取数据最多的领域之一,空天信息在全世界越来越重要。”张平文院士说,武汉大学和华师一附中搭建“空天探测实验室”是为高中生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了解空天探测领域的世界前沿知识,在实验室中了解卫星,有进一步兴趣的还可以来到武汉大学设计卫星,为国家在相关领域做出贡献。

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王绍举教授介绍,在建设实验室的前期,教授们有过多种设想,要设计出一间既有科技感,又能够让高中生贴近航天世界的实验室,让他们能够更加有兴趣投入航天的学习中来。记者了解,“空天探测实验室”从去年底开始筹建,直到今年8月份完工,实验室分为三个部分——航天知识墙、武汉大学卫星家族墙和卫星动力学仿真系统。

记者看到,航天知识墙展示了航空航天科学常识,多个航天器、空间站的真实模型,模型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使用,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空天探测的原理和知识。武汉大学卫星家族墙则展示了武汉大学已经发射的卫星和即将发射的部分卫星,武汉大学的教授们也期待着在未来,由华师一附中学子参与设计的众多卫星会出现在墙上。最令学生们感兴趣的是武汉大学团队设计的卫星动力学仿真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学生们可以很直观地用三维视频的形式观察空间天体的坐标关系。

在揭牌仪式上,摆放在实验室内的“启明星一号”等比模型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秦昆教授介绍,这颗由武汉大学50余名在校学生参与研制的“启明星一号”微纳卫星,这颗卫星个头很小,但可以“看清”湖北长江、湖泊等水体内的主要污染物,它主要服务湖北地区,为水体环境监测提供预警。学生通过研制还收获了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创新创造的过程也帮助学生更全面掌握遥感、航天方面的知识,小巧但功能强大的“启明星一号”引起了学生们一阵又一阵惊呼,“多期待着有一天我设计的卫星也能飞上天!”在实验室内,华师一附中高一学生们许下心愿。

“启明星一号”等比模型吸引了高中生们的注意。 记者杨枫 摄

武大教授将为高中生上12堂科普课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秦昆教授向学生们介绍了实验室开设的《空天探测及相关基础知识》课程概况。记者了解到,这套课程共计12堂课,由武汉大学多个学院联合打造,全部由武汉大学教授给学生们授课,课程具有科普性、前沿性的特性,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讲授空天探测的高新技术以及相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知识,包括:宇航与遥感、电子与通讯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等。“希望通过该课程,激发同学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科研兴趣和科研热情,促进高中生向自主兴趣性学习转变。”秦昆教授说。

揭牌仪式后,课程的第一节课由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带来,他带领学生们领略数学之美,从数的起源和发展开始谈起,在数学史中遨游,进而探索无理数的由来和奥秘。在讲座中,张平文院士还介绍了对大学数学学习的看法,以及如何对待基础学科的学习。记者看到,张平文院士在高中生中犹如明星一般,数百人的大讲堂数次响起学生们的呼喊声和掌声。

现场有学生席地而坐,认真聆听。 记者杨枫 摄

据悉,华中师大一附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主张人才一体化培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人才贯通式培养,家校社协同培养。此次课程也是该校继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AI机器人科普实验室,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开设“新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后,第三次与大学共建的实验室。

华师一附中校长周鹏程介绍,近年来,华师一附中一直在促进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有效衔接方面展开诸多探索。开设“高校文化周”,邀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众多著名高校的专家团队走进学校,帮助高中生开阔视野、规划人生。与985高校合作共同打造校本课程,进一步探索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等,将大学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向中学延伸、辐射,为高中生搭建培养兴趣、发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了解大学文化、大学学科专业,能够规划自己的人生。

(长江日报记者杨枫 通讯员孙梦嘉)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实验室   启明星   遥感   武汉   附中   院士   武汉大学   牵手   教授   记者   高校   课程   中学   高中生   卫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