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港时评」“过桥米线门店变少” 启示商家要守正创新

【来源:昆明信息港_原创】

你多久没吃过桥米线了?还记得你上一次吃过桥米线是什么时候吗?你家附近的过桥米线门店有几家?作为云南的特色美食,过桥米线曾经在全国各地受到广泛追捧。然而,近年来,人们对这道美食的热情似乎有所减退,甚至有本地人表示已不再钟爱。在新浪微博平台,话题 #为什么过桥米线门店越来越少# 引发网民关注,在30日登上昆明同城榜首位,截至目前,话题阅读量达5164.5万,互动量2.1万。

数据显示,过桥米线相关企业虽然超过6.5万家,但是存续、在业状态的只有3万多家。过桥米线为何变得不受欢迎了呢?对此,网民们的观点不一,但存在一些共同的关切。

过桥米线的美味,关键在于汤底的独特口感。网民“植物人史军”提到,一碗正宗的过桥米线需要用土鸡、筒子骨和火腿等材料熬制汤底,汤上桌时热气腾腾,足以将肉片烫熟。然而,如今市面上很多过桥米线采用方便汤料,甚至连汤都不一定是热的,这破坏了人们对过桥米线的期待和口感记忆。

有网民直指现在市场上很多过桥米线是“科技与狠活”,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网民们对此表示失望,认为这些变化彻底破坏了过桥米线的形象和口碑。不可否认,也有网民认为,过桥米线价格过高,消费群体不占多数,才导致门店减少,并非质量问题。

的确,过桥米线的价格相较于一般面条会略高,这也可能是“劝退”部分消费者的一个理由。然而,要理解过桥米线的价值,就需要深入了解其独特之处。正宗的过桥米线注重选材,骨汤的熬制需耗费时间和精力,每道食材都经过精心烹制,这使得它在制作工艺上与传统米线有所不同。因此,过桥米线在价格上的高昂也与其独特的工艺和品质有关。

原材料成本上涨、店铺租金和人工成本增加,迫使许多过桥米线店不得不调整价格。然而,消费者认为价格的上升未能与所提供的享受相匹配,这引发了他们对过桥米线价值的质疑。过桥米线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怀。多年前吃过过桥米线的网民“跳舞蓬蓬裙”在评论中写道:“那时很流行过桥米线,还记得有的店进门还真有个小木桥走进去。拿上好多小碟都是切好的香肠片、肉片、蔬菜、鹌鹑蛋等,然后再端来一碗高汤,直接把那些碟里的食材一个个倒进去过一会儿就熟了,味道很是鲜香。”

时隔多年还能清晰铭记初尝过桥米线的情景,这种“情怀”正是过桥米线产业需要重视并挖掘的核心。过桥米线的独特制作过程、口感和历史文化背景赋予了它独特的情感价值,这是其他面条所无法比拟的。

过桥米线作为云南的特色美食,既有情怀价值,又有口感品质。市场份额的减少暗示了过桥米线产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和竞争力,在多方面“下功夫”,方能走出困境,走向未来。

过桥米线产业需要回归正宗制作工艺。许多消费者对于过桥米线的口感和品质有着清晰的期望,他们希望能够品尝到正宗的过桥米线,而不是简化版或者以次充好的产品。传统的熬制汤底,配以鲜香的食材和独特的配方,方能确保口感和味道的正宗性。

找回正宗“秘诀”也不能忽略产品创新。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崛起,他们对于食物的创新和多样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过桥米线店可以尝试推出新口味或者创意的搭配方式,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兴趣。过桥米线再好,也要有个“大喇叭”告诉别人,这就需要在营销和宣传上下功夫。短视频时代,过桥米线店也需拿起手机,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积极推广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展示制作过程、优质食材以及顾客的满意度,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兴趣。

不得不提的是,过桥米线产业需要关注价格的合理性。虽然过桥米线的制作过程独特,但过高的价格可能成为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的原因。店主可以寻找合理的成本控制方式,降低原材料和运营成本,以提供更为亲民的价格,吸引更多人尝试过桥米线。

只有找准市场方向,回归正宗的制作工艺,确保每一碗过桥米线都原汁原味。同时,通过创新与时俱进,结合现代餐饮技术,推出更多具有创意和个性的过桥米线产品,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只有这样,过桥米线才能重拾消费者的喜爱,并在市场上继续繁荣发展。(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谭石艳)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过桥   米线   昆明   口感   时评   正宗   网民   启示   独特   消费者   商家   价值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