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连洞里怀英雄

五连洞在永顺县东部松柏镇仙人村的一处高山上,那里悬崖峭壁中嵌着五个高低不同的山洞,因而得名。

十五年前,我曾在永顺县工作过三年,长官、回龙等几个乡镇是我的联系点,每次去的时候,同事们会指着村后那一片高耸的悬壁告诉我,那是五连洞---六、七十年代著名剿匪小说《武陵山下》专门有记叙的地方,由于工作忙,我一直没有去过五连洞。

五连洞是近些年来湘西户外人喜欢露营、游玩的一个景点,2020年10月24日,按照行程安排,游完张家界崇山,我们便赶往松柏,与从吉首过来的小伟、友情等人和稍后赶来的吉石的朋友们汇合,露营五连洞。


五连洞风光

松柏镇地势平坦,不仅所产大米在湘西出名,而且猕猴桃产业也十分显著,一路过去,成片的猕猴桃尽管已被采收,但仍有些漏摘的果子,经日晒而熟透,在满山遍谷中弥漫着诱人的芳香。车过松柏,沿山而上,除了果香外,一路过去到处树叶泛红,茅花绽放,天蓝云白,景色怡人。

翻过一个山坳,一处剿匪烈士陵园牌坊便耸立在人的眼前,烈士陵园建在两座山前的悬崖山脊上,由停车场、烈士墓、观景台三个部分组成。我原本以为五连洞是一处纯粹的野外自然景点,不曾想,这里还建有陵园,而最佳的露营点就在烈士陵园里。

烈士陵园建有观景的亭子、石栏围起的简易石道和石块铺成的小坪场,朴实、简洁、庄严。前方是深深空谷,面对空谷的是一条横着的绵延起伏似山脉般的山脊,人走在山脊上,脚下是峭壁深渊,即便是胆大的人,若想欣赏谷底的风景,也只能先远远地卧倒在地,然后,徐徐往悬崖边移动,待完全确保安全后,再小心翼翼伸出半个头去探望。而且,为景色所激动了,也不敢有所表露,心怕一个闪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意外,只能静静地看,让心起伏波澜。

在观景亭边,一些光秃秃的大石块鬼斧神工般地屹立在悬崖峭壁之上,似石桌,又似石凳,让人遐想,那是不是仙人纳凉闲聊的地方?石块伸向空谷,因为实在太陡太过惊险,让人有种风吹都会把人带入深渊的害怕,大部分人只能远远地看着那一块块如鹰嘴,又如千年神龟的石块而不敢近前,只有胆大的人才敢去尝试,在那里稍为停留,感受凌空的惊心,任由山风吹拂的摇摆,收获凌云的超脱。

虚怀若谷在这里确实是最能体会的,越过空旷的山谷,对面群山绵延,深绿似墨,眼望不尽,与天相连。一条白带穿谷而去,那是酉水的一条小支流,酉水两岸是依山而建的一户户土寨人家,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个灰白的小点,稀稀疏疏点缀在山坡上,隐约浮现于林木之中。岸边白点最密集之处,是长官和回龙两个乡镇的所在地,这些地方青山依旧,而我一恍已是十多年再没去过。


五连洞风光

五连洞就在山脊下悬崖的半山腰中,要进洞,只能沿着陡坡而下,走一条人为踏出来的、刚好能让人落脚的小径,或沿着山横着走,或依着山斜着行,或直坡上下。路面也不尽相同,有的是泥土,有的是沙石,有的是乱石堆。若不是有人走过留下途经的痕迹,简直就不敢相信这是路。如果不是一些树木挡着和路边长着的杂草让人踩着走,这“路”估计也没有几个人敢去尝试。

由于前段时间雨水太多,山路还很湿滑,同行的大部分人都不敢去看洞,我还未到,驴友“油酒石头”自个儿已先下去了,我喊了几声,只听见山谷中传来他的应声。既然来了,我肯定是会去看洞的,便一个人往山下沿着山路走去,想去赶“油酒石头”。大学同学“田鸡儿”也跟着过来,我每次回头叫他,一闪神便摔一跤,也就更加地催促他快一点赶来,他看到路滑,便告诉我,要我先走,并说,如果路难走,他就不去了。

我们违反了户外的常识,走这山路,没有带刀,也没有结伴一起,对于未知的前路缺少了相互的照应和准备应有的工具。“田鸡儿”不来了,“油酒石头”一个人往山下走,没有横着往疑是五连洞的方向去。我只好捡了根木棍,搜索着独自朝洞里走去。凭着常识和一些旧痕迹,我看到悬崖边自然形成的小台阶上隐隐约约有条路,在一些危险的悬崖处,还捆绑着一些砍倒了的树干作为护拦,透过树叶,可以看到山下的山谷和山上的悬崖,人走在当中,既怕滑倒跌入山谷,也怕山上有落石,很是惊险。




五连洞风光

几经峰回路转,路越来越窄,景色也越去越美,走过一处处悬岩,踏过一丛丛青草,跨过一根根横倒着已经干枯的树木,尽管我不时呼喊,只有山谷的回声应我,而且越去回声越大,仿佛有人在故意拉长我的声音。然而,这一切并不影响我的情绪,反倒让我越来越感觉刺激。

爬过一处很窄的岩壁,踩在一个倒在悬崖边的大石头上,只听前方有哗哗的水响,却不见溪水在哪儿。凭直觉,水流应该是从两座面向深谷呈“U”字型的悬崖连接处流出来的,但肉眼就是看不见。

正前方几百米远的地方还有座山,山后约十几米的地方是处高耸的悬崖,悬壁上有个较大的洞,洞口有几棵人工架起的树干,像是在洞中装修房子用的,稀落地半掩着洞口。我怀疑是五连洞之中的一个洞,却不知道是哪一个洞。回来后,查阅相关资料才了解,那是匪首李兰初当年居住的最险要也是最安全的洞,陵园里的烈士就是因为攻打那里而牺牲的。我环顾四周,静心感受,除了水流声,这个地方幽静得连一点点轻微的声音都响动很大。

绕过石头,走上一段光秃秃的岩壁,路的尽头,一个山洞豁然出现在我眼前。洞口高、宽约六、七米,洞的外围有四、五个平方米左右,洞里敞亮的地方可以容纳20来人。面向断崖的溪流处还有保坎的痕迹,似壁上碉堡的遗迹,上下共有两处,确实是一夫当关,万户莫开的架势!这让我想起了当年解放军的剿匪,这么险难,是怎么攻进来的。

走进洞内,里面很干燥也很暖和,我打开手电继续往里走。这个洞不是很深,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尽头,里面的钟乳石很多,也很硬,有的还在手电的光照下闪着金光。我爬上爬下玩了一会便往回走,并细细地观察着这个山洞,发现洞中地下有条缝隙,可以容纳一人进出,我用手电照了下,狭缝很深,估计里面溶洞也不小,只是洞口上面被一块倒塌的大石头压着看不清白里面,而那一块大石头仿佛是被人为炸过。我判断溶洞一定有个出口可以连接外界,便好奇地走出洞口,去寻找狭缝里面溶洞的出口。往左是我来时的路,往前是绝壁,只有右边,虽然也是绝壁,但有树木,攀着这些树木应该可以走。我想探个究竟,便艰难地往上爬去,借着树干,往右上方爬了约五、六米,笔直悬崖下的一处悬壁上居然有个约二、三平米的台地,一个低矮的洞口低于台地紧靠着岩壁,洞口很小,约半米高,二、三米长,非常隐秘,外围是天然的战壕,上面被悬崖罩着,不用看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掩体,对第一个洞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易守难攻外,还很安全。我用手电照了照,感觉洞里越去越宽敞,应该是个大溶洞,洞口边上,有依着洞口作壁上碉堡和战壕的遗迹,仿佛也被炸过一样,泥石比附近的显得蓬松一些,没有结块。仔细一看,这个洞确实特别易守难攻,从上面来,只能从几十米高的地方吊放绳索,但只能被下面的人吊打,不合算。从正面来,即使想爬上来,不认真看路和借助树干,随时都有摔落悬崖的可能,更何况要冒着枪林弹雨。若想攻打占领,除非守的人枪打哑了,攻的人才有可能。从后面来,简直想都不要想,因为,后方是绝壁,或许可以借助悬崖上的树木攀爬上来,但,上面的人,只要一根木棍完全就可以抵挡你上上下下的千军万马。经过判断,这个洞的位置比下面那个洞要高许多,应该不是下面那个洞中狭缝洞口的出口。

我仔细观察,发现刚才走过的悬崖边下有个很隐蔽的洞口,位于第一个洞的左下方,基本处于悬壁之中,估计应该就是第一个洞里那处狭缝洞口的出口。要进那洞,除了从第一个洞进去之外,只有把绳索捆在上面的树干上,然后,人拉着绳索横着从悬崖边上走方能过去。

找了半边,我也只在我这片悬崖中找到了自己认为的三个洞,加上第一次看见对面悬崖上的那个洞,也才四个,而第五个洞,再怎么找,再怎么看,就是没有发现,哪怕是疑似的洞都没有。

仅这四个洞,将它们称为连洞,就很形象。我这片悬崖上的第一个洞和第二个洞,就是守我来的方向的,那方向的路在接近第一个洞洞口时有约五、六米的地方全部处于悬空无遮拦的悬崖上,且只能容纳一人经过,守方完全可以用单射将攻方一个个射杀。而第二个洞就是保护第一个洞的,哪怕攻方九死一生攻入第一个洞的洞口平台处,第二个洞的人就可以利用掩体用机枪扫射。第三个洞是从第一个洞的狭缝处下去的,犹如坑道,第一个洞守不住了就可以下坑道,然后,与第二个洞互相掩护重新攻占第一个洞。

第四个洞的作用更大,洞在悬壁半腰上,几乎没有路能够走到那里。若是发生战斗,它可以居高临下,对对面悬崖上的三个洞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四个洞之间就这样互呈掎角之势,而攻方又不能从山上往下放空炮,从山下又打不着,从来的路上,炮又没有立处,所以,只能用轻武器。想要攻下哪一个洞,都是难之又难、险之又险。

我看得正起劲时,“油酒石头”过来了,我便邀约他继续往洞后的悬崖深处走去,看去对面悬崖上的那个洞是否有路可寻。然而,走了一、二米,前方全是悬崖,要想去对面的洞,山谷中还隐有一座三面是悬崖的小山,且没有发现有路的迹象,我们都不敢走了,便停了下来看看周围的情况。只看到,对面那个洞口下面还有一个疑似的山洞,两洞隔着不远,估计上下可以相通。那个洞的左前方有一座三面是悬崖的独山,比大洞所在的那座山略低,独山仿佛凌空拔起伸向空谷,山巅处有几个大悬岩,长着几棵树,非常雄势,一看便会让人想起,那是虎啸的地方。独山背后有一条小山脊,密林丛生,貌似可以爬上山顶,但是,相当凶险。

因为无路可走,我们只好原路返回,回走的路上,一条蛇与我同向走了一段路,蛇也通灵性,狭路相逢,却与我互不侵犯。在这悬崖之上的小径里,我们谁也不敢作出任何举动,我放稳脚步,在留心脚下的同时密切关注着蛇的动向,蛇也又紧张又镇定地走在前面。万幸相安无事,我们各走半边,到了一个稍微宽敞的缓坡时,那蛇一溜烟窜入密林,很快就消失在深草丛中......

晚饭的时候,我与友情、油酒石头特意去祭奠了陵园的烈士,共有三位,两位是黑龙江省的,一位是副连长,一位是副班长,一位是热河省的,是名普通战士。他们都是林彪元帅领导的第四野战军47军141师422团和423团的。该部队的前身是当年在湘西的红军肖克上将领导的红六军团,后来成为湘西人贺龙元帅领导的八路军120师359旅,南泥湾开垦的英雄部队。1949年进军湘西,后主力随二野进入川黔追击国民党部队,1950年初入驻湘西剿匪,1951年入朝作战。这个部队有许多朝鲜籍的战士,抗美援朝时回国,成为朝鲜最具战斗力的主力部队之一,部队里,也有许多作战英勇的湘西人,他们作风顽强,前些年,纪实的电视里就常有有关他们的记叙。

当年,47军进入湘西剿匪后,国民党暂编第五师副师长兼第一旅旅长李兰初利用五连洞地势的险要负隅顽抗,一时形成老百姓怕土匪,土匪怕解放军的局面。为彻底消除匪患,1950年4月,解放军逐洞围攻盘踞在五连洞的匪兵,有两名战士牺牲在我们走过的第一个洞的附近,而另一位战士牺牲在我第一次看到的那个洞的悬崖下,牺牲得非常惨烈,他是从几十米的悬崖上吊着绳索,一只手带着炸药包,另一手拉着绳索下去攻击土匪的,后掉入深渊,炸药包也被引炸。据说,在寻找到烈士后,因为四周全是悬崖峭壁,无法将其背上山,也无路下山,最后只好将烈士分成几块背上山来就地掩埋,非常惨烈。

饭后,我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纪念亭上,望着深深幽谷和五连洞方向,眼前仿佛有道屏幕,屏幕的那一头硝烟四起,马叫声,枪炮声,撕杀声,声声响起,一幕幕,一个个,鲜活地从我眼前掠过,而屏幕的这一头,日暮西沉,残阳泛红,彩霞映满了一边天际,我整了整仪容,再次走向烈士,深深鞠躬。

硝烟早已散尽,世间一派祥和。烈士的墓地雄伟地屹立在群山苍翠之间,如画的江山对着烈士绽放着无限的容颜,英烈长眠,永垂不朽!人民江山,万代永传。

(海纳百川2020年11月5日于花垣镇赶秋路188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独山   湘西   狭缝   山脊   绳索   洞口   烈士   山谷   悬崖   英雄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