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峨嵋山奇景“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上流”就是兴善寺之漏桥垂瀑

在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峨嵋山村东沟旧有兴善寺(水峪寺),距今已有1161年的历史了。

据《平谷县志》记载:兴善寺在峨嵋山营东二里,至平谷县二十里。唐咸通三年建(公元862年),正统八年重修,寺之东北里许,灵泉山下有泉出焉,经流于寺,俗称水峪寺。

明代南京国子监博士文彭,在《文氏五家集》卷八记载下了他游览平谷兴善寺的诗句:

游兴善寺

峨眉山外即长城,斥堠无惊秋气清

黄叶拥山飞殿角,青烟出树隐钟声

偃松岌嶪双蛟舞,流水玲珑万玉鸣

莫道遐荒多寂寞,五云咫尺是神京。

释义:

平谷的峨嵋山北侧就是长城,秋天的烽火台静静的矗立在山顶,并无战事,高大浓密的枫叶簇拥着山体,只露出兴善寺大殿飞檐的一角,供奉的烟火及钟声从树间隐隐飘出,两棵高大巍峨的卧松,好似蛟龙在飞舞,灵泉之水声好似万玉触碰发出清脆的声音,玲珑悦耳,不要说这里边远荒僻之地有多寂寞,皇帝的都城近在咫尺。

寺庙东北约一里,灵泉山下有泉溢出,经流寺庙院中,俗称寺庙为水峪寺。《平谷县志》卷六下 诗类记载:

断岸谁安略彴横,半容流水半人行

中间有漏根因在,听取珠喷万斛声

注案:水峪寺有漏水桥,桥环植杨柳绿荫满地,真消夏湾也,余为之语曰平桥飞瀑

灵泉漱玉,是平谷八景之一,位于平谷城北10公里。此处有座灵泉山,山上有长城、烽火台,山麓下有座龙王庙,在龙王的神座下有一泉名灵泉。

灵泉沿着山路逶迤西南行,闪露在野草山花间,如诗如幻。路中有一断崖,约一米宽,不知是谁巧思妙设,将条石凿成凹槽,槽底早有一孔,然后铺在断崖之上,槽中走水,两旁行人。这就是令多少听景之人素感不解的峨嵋山一奇景,“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上流”。

更妙的是,水流经凹槽时,一股水从槽孔漏下,飞珠喷玉,声若骤雨,此又是一景,名为“漏桥垂瀑”。

流过石桥的水继续西行流入寺内。寺西厨房里有一方井,深约0.6米,泉水流经井底。将一木盘放入井中,酒肴至其上,任其随水流行。三四好友,可于寺西溪边静坐,待木盘流至面前,取出享用。这就是水峪寺的明溪传肴,故宫乾隆花园、京西潭柘寺的曲水流觞,怎比明溪传肴之奇绝有味?

(灵泉漱玉之平桥 摄于2022年10月)

清代关中刘爱赋诗曰:

野寺云根骤起澜,龙宫喷出碧琳琅。

清凉远得天潢液,唇齿忽生六月寒。

清代长白人乐克山赋诗曰:

灵泉喷碎玉,一曲傍山泉。

处处供游客,年年送落花。

清音云外和,哀响涧中哗。

到海须时日,安流且莫夸。

清代平谷人马一骥赋诗曰:

灵泉通万流,玉漱润千家。

势亚瞿塘泻,高翻雪浪花。

灌籼遗厚利,浸草注深洼。

终作朝宗思,蓬瀛路未赊。

兴善寺遗址后有座近三米高的山石,上面分别篆刻有明代“三生石”“今古云峰”字迹,字体古朴苍劲。

(兴善寺“三生石”“今古云峰”摄于2020年11月)

文:李立民

资料:《平谷县志》《文氏五家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平谷   峨嵋山   明溪   凹槽   烽火台   断崖   县志   长城   奇景   清代   寺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