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巩俐大胆之作,上映前被删了整整40分钟,不看太可惜了!

文|黄昏嘿嘿是神马

编辑|黄昏嘿嘿是神马

前言

巩俐,中国影坛的巨星,每一部作品都成为期待与话题的焦点。

近日,她的新片再度引起轩然大波,而引发关注的并非片中的精湛演技,而是上映前被删减的整整40分钟内容。

一个导演决定删减四十分钟的片段,背后肯定有他的深思熟虑,也可能涉及到影片的主题、叙事逻辑或是审查的因素。

然而,对于观众和影迷来说,这四十分钟无疑是一个永恒的谜团。是什么样的内容,才会使得这部巩俐的大胆之作决定做出如此大的牺牲?这无疑加深了我们对这部影片的好奇与期待。

追梦少女

在热爱艺术的世界里,每一个追梦者都有自己的故事。

而巩俐,这位后来红遍大江南北的女演员,其背后的成名史也是颇为曲折。

1965年,一位名叫巩俐的女孩儿在中国见到了这个世界。

家中的小公主,自小便被家人宠爱着。

在那个年代,有音乐和舞蹈作伴的童年是多少孩子所梦寐以求的。

但巩俐,她有着这样的幸运。

她的童年充满了歌声和舞姿,曾幻想自己长大后成为一位歌唱家,将自己的歌声传遍四海。

而在这个愿望的驱使下,小小年纪的巩俐就已经展露出了其过人的艺术天赋。

她的天籁之音很快便在济南人民广播电台响起,为听众们带来儿歌的甜美旋律。

而这只是开始,随着年岁的增长,巩俐在学校也频频展露头角。

中学时期,她成为了校文艺队的重要一员。

在众多的艺术比赛中,她总能脱颖而出,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

不仅如此,她还多次代表学校参与市级的艺术活动,展现自己的才华。

但正如许多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逆境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

当高考的大门为她敲响时,巩俐意识到自己对文化课的准备远远不足。

果不其然,她的第一次高考并没有如愿,遭遇了落榜的打击。

这个结果,不仅是对巩俐的打击,更是对她家人期望的落空。

担忧艺术梦想会影响女儿的前程,巩俐的父母开始坚决反对她继续追求艺术之路,希望她能立足现实,找份工作稳定生活。

在父母的压力下,巩俐初步放下了艺术梦,投入到了工作和学业中。

然而,梦想的火种,依旧在她心中熊熊燃烧。

1985年夏,巩俐再次迎接了高考的挑战。

此次艺考,她的出色表现令老师们印象深刻,与当时日本影坛的红星山口百惠颇有几分相似的她,令人感叹天赋异禀。

但命运似乎仍想与她开个玩笑,当文化课成绩公布,她与大学之间仍有十一分的鸿沟。

心情一落千丈的巩俐,几近失去了继续前行的勇气。

但命运的神奇之处,往往在你最不寄予希望的时候,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当招生组的电话响起,告诉她准时来学校报到的消息,巩俐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原来,中央戏剧学院的老师看中了她的天赋,决定破格录取,不让这样的好苗子被遗忘。

1985年,一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少女,带着自己的才华与坚韧,走进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大门。

从此,巩俐的名字,成为了中国电影界的一个传奇。

如今回首,我们都知道巩俐后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但背后的艰辛与波折,却是只有她自己知道。

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而巩俐的故事,就是一个关于梦想、坚持和勇气的传奇。

巅峰时期

巩俐,中央戏剧学院的五朵金花之一,与她齐名的其他女生同样受到了众人的瞩目。

当你走进校园,很容易就能从人群中捕捉到她那大气、抢眼的五官。

尽管身上还有些青涩的学生气质,但那份温润和质朴却使她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在还未正式涉足影坛前,她的特殊气质就吸引了大导演张艺谋的目光。

那时,张艺谋正在寻找适合出演《红高粱》中“九儿”一角的女主角。

巩俐的坚韧、倔强从她那稍显方正的脸庞和外凸的嘴巴中流露出来,为她加分不少。

张艺谋坚信,巩俐就是他心中的“九儿”。

虽然原著作者莫言对这一选角稍显保留,但张艺谋对巩俐的信心从未动摇。

这一决策被证明是正确的。

《红高粱》成为了第一部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的华语片,同时也席卷了国内各大奖项。

而巩俐,这位初次出演电影的女演员,也因此在影坛崭露头角。

随后的几年,巩俐的电影生涯可谓是风生水起。

1989年,她又与张艺谋合作出演了《一代妖后》,尽管这一年她并未掀起太大的轰动,但到了九十年代,她的事业迎来了真正的巅峰。

1990年,在《菊豆》中,她完美地塑造了一个遭受命运打击的农村妇女形象,这部作品成功被提名为奥斯卡奖,而巩俐也摘得了瓦尔纳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

她与张艺谋的合作如影随形,包括《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在内的多部作品都得到了观众和影评人的一致好评。

但巩俐并不满足于此,她还与其他导演合作,与陈凯歌共同塑造了《霸王别姬》这部影史经典,与周星驰合作演绎了轻松喜剧《唐伯虎点秋香》。

当黄蜀芹导演的剧本放在她面前时,她知道自己的艺术旅程仍在继续。

从学生时代的艺术追梦者到荧幕上的巨星,巩俐用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书写了一段传奇。

她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和毅力,就能够在自己选择的领域里创造奇迹。

特别的电影

在电影的寂静灯光下,巩俐化身为潘玉良,一名被命运折磨但永不放弃的女子。

当她与潘赞化的缘分交织,两人的生命轨迹永远改变。

巩俐沉浸在剧本中的每一个字句。

当导演向她揭示影片中大胆的情节,她没有任何犹豫。

对巩俐来说,真实的艺术来自于对角色的完美诠释,不论代价是什么。

这与电影中潘玉良对艺术的献身有异曲同工之妙。

潘玉良,原名张玉良,一直生活在妓院的深渊,成为了那里的“红倌人”。

然而,一次命运的巧合,她被送到海关监督潘赞化的面前。

但与众不同的是,潘赞化看到了她内心的纯真和才华,决定收留并保护她。

在潘赞化的关怀和鼓励下,张玉良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改名为潘玉良,开始接受教育,学习绘画。

她的绘画才华很快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而她也顺利进入了上海的一所美术高中。

然而,尽管潘玉良的技艺日益精湛,但社会的传统思想和她冲突。

当她尝试进行人体写生时,被视为亵渎,遭到了社会的谴责。

无法找到模特,潘玉良决定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模特,在家中对着镜子画。

这是她对艺术的完全献身,也是巩俐对电影的完全献身。

但电影的尺度太大,导致片长被删减,而潘玉良也遭受了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

她的过去像魔鬼一样纠缠着她,让她陷入了巨大的压力中。

但潘赞化始终伫立在她的身旁,成为她面对风雨的遮挡。

电影向观众展示了潘玉良如何战胜困境,再次出国学习,学成归来后,她的作品终于得到了大众的理解和欣赏。

她也终于找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安心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影片结束后,巩俐还沉浸在潘玉良的角色中,她的表演深受观众和评论家的喜爱,电影也成功入围了戛纳的电影展。

这不仅是对潘玉良的致敬,也是对每一个坚韧不拔、勇于追求梦想的女性的赞美。

沉稳称皇

巩俐,这一名字在中国影坛中如雷贯耳。

作为一名优秀的女演员,她在演艺生涯中屡屡为观众带来震撼,从张艺谋的农村题材电影到国际大银幕的荧光,她的表现始终是那么出色。

当年她的扮演的角色,如同电影中的潘玉良,都昭示着她内心的坚韧与独立。

对于巩俐而言,舆论和评价从未动摇过她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她有如一个巨大的山峰,不畏风雨,只是默默地守望着自己的艺术世界。

不仅如此,巩俐更是一名不断挑战自我的艺术家。

她曾是农村妇女,也曾是性感、内敛、忠实或张扬的女性。

无论是何种角色,她都能将之演绎得淋漓尽致。

她的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如同一次精心的艺术创作,令人叹为观止。

尽管她早已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和赞誉,但巩俐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1996年,31岁的她惊艳了全世界,成为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那张面孔。

而后,戛纳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席上,我们同样看到了她的身影。

巩俐不仅仅是中国影坛的代表,她更是中国走向国际的一张独特的名片。

《艺伎回忆录》、《迈阿密风云》和《少年汉尼拔》等英语电影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2010年,她成为了首位获得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司令勋位的女性华人,这更是对她演艺生涯的一种肯定。

观众们称呼她为“巩皇”,这并不是对她的盲目崇拜,而是对她在艺术上付出和成就的一种敬意。

不过,如同所有伟大的艺术家,巩俐也有她的另一面。

2014年,她与法国音乐大师让·米歇尔·雅尔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这次,她不再是那位站在舞台中央的女演员,而是一个深深沉醉在爱情中的女人。

如今,尽管她已经逐渐淡出了演艺圈,但每次她出演的作品依然都是精品。

这正是因为她对电影艺术的敬重和坚持。

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影坛会有更多的艺术家,能够像巩俐那样,持续闪耀着光芒,绽放着更为璀璨的光辉。

结语

巩俐的这部影片背后蕴藏着太多未知的艺术创意。

被删掉的40分钟,无疑是影迷们心中的永恒遗憾。

不得不惋惜,真正的艺术总是被束缚,但希望观众能从剩余的画面中,感受到那份原始的、纯粹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神马   影坛   女演员   中国   大胆   观众   导演   命运   梦想   艺术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