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制新“房改”来了,指路明灯的新加坡模式,却并非万能灵药

深度下行的中国楼市迎来终极性解决方案。

最近,楼市最火的消息是新“房改”来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文件(以下简称“14号文”)。“14号文”核心精神就两点:1、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2、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媒体把本次新“房改”形容为新加坡模式取代香港模式。众所周知,中国房地产市场化最初学习对象就是香港模式。香港土地拍卖,卖楼花的楼市经验被内地沿用借鉴并发扬光大。在造就过去20年房地产辉煌的同时,也留下高房价、烂尾楼、居民透支买房的痛苦。本次新“房改”,房地产分成保障房和商品房双轨制运行,住房问题今后将是低端有保障,改善居住通过市场解决,与新加坡模式非常相似。

新加坡是世界上公认的住房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国家之一,政府将“居者有其屋”纳为国策,几十年来,政府通过推行“组屋制度”为每一户家庭解决居住问题。

新加坡“组屋制度”的成功点在于:1、历史负担小,民众支持度高。几十年的组屋制度让新加坡民众适应且拥护该政策,八成人口居住在组屋中更是让多数民众的利益捆绑在一起。2. 《土地征用法》保证公屋供给量充足,同时补贴力度更高、公积金制度也更为健全。3. 申请政策灵活。新加坡的组屋制度允许申请人二次转售组屋。二级市场的活跃使得居住人的资产会随着组屋价格的上涨而扩大,同时高流通性使得不断有组屋空缺出来,满足新申请人的需求,从而缩短排队时间。

新加坡的“组屋模式”确实解决了多数居民的住房问题,避免了香港模式高房价,住房狭小,供楼压力大的弊端。但是,新加坡和香港一样,都是袖珍型发达城市经济体,与14亿人口的大国面临的多元化复杂住房难题不可同日而语。

新加坡基本住房需求由组屋解决,高端居住是购买市场商品房。近些年,新加坡吸引了全世界的富人和资本涌入,新加坡楼市应声而起。

2022年,新加坡私人住宅价格中位数为120万美元,位列亚太地区各大城市房价之首。新加坡房价在2021年暴涨10.6%之后,2022年继续大涨8.6%。大批海外移民涌入,是新加坡房价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2023年,新加坡人发现,买房比原来更难了。

新加坡房地产销售平台针对本地购房者的调查报告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房屋价格“昂贵”或“太过昂贵”,37%认为自己“似乎”或“肯定”买不起房子,两个数据都比去年分别高出15和12个百分点。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已经考虑将购屋计划延后,有24%的人甚至考虑放弃购屋。一方面是本地人抱怨房子越来越难以负担,另一方面则是豪宅越卖越好。新加坡在今年第一季共有37间超级优质豪宅售出,总交易额达5亿7900万美元,其中价值1000万美元以上的超级豪宅交易量比去年第四季多了8个,交易额环比增41.6%。这些豪宅的平均售价为1560万美元。

高涨的房价也影响到了组层的租售。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一套4房组屋月租已经高达6200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3.28万元),再创纪录。由于新加坡居民靠组屋二次转售,来实现购买新房改善居住。商品房价格的暴涨,让低于市场价的组屋房价也连带大幅上涨。超过很多新加坡人的承受能力。

新加坡是个转口贸易港,资金的自由流动是国家竞争力的根本。热钱涌入和房价暴涨是开放性经济体无法避免的问题。新加坡住房制度无法做到让居民有房住和住得好的平衡。组屋只能保障最基本的住房需求。组屋二次转售和购买商品房都面临高昂房价的难题。

中国二次新“房价”后,房价两极分化不可避免。保障房和商品房双轨制后,普通百姓改善性居住的难度会更大。中国目前的房地产问题不是居民有无住房的问题,而是普通居民现在的收入无法买更好房子,年轻人没有能力在事业发展的大城市上车购房。

新加坡模式固然不错,但自身都面临房价暴涨后居民换房困难的挑战。中国的住房问题,遇到的问题更多,解决的难度更大。解决泱泱大国的住房问题,需要切合本国国情。新加坡,作为袖珍型城市经济体的成功模式,并不是万能良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新加坡   模式   双轨制   灵药   明灯   香港   商品房   中国   住房   房价   住房问题   居民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