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阅文游西湖/吴山(12)/江湖汇观亭(吴山大观)

今人游访吴山,如欲登高揽远,观山水城郭之景,除城隍阁外,最佳处自然是在吴山最高峰——紫阳峰。今峰顶上有江湖汇观亭,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双层的八角楼亭,二楼是观景台。

江湖汇观亭,亭额与楹联。

江湖汇观亭,以“江湖”为关键词。杭城带钱江襟西湖,西湖周遭群山中可同时一览江湖之山峰甚多。如宋代的宝石山寿星寺中的“江湖伟观(亦名观台)”,是宋人一览江湖之最红打卡之地,留传甚多诗文(见《赏诗阅文游西湖/北山篇/江湖伟观》)。但从北山览江湖,是近湖远江之景;西山亦有多处可同览江湖,如南高峰等,亦大多是近湖远江之景;南山的近江诸山也有可共览江湖处,则大多是近江远湖之景,如在南山慈云岭上的老玉皇宫前,有一座江湖伟观亭,今仍在,明《西湖游览志》载:“慈云岭者……岭之巅有亭,曰:‘江湖伟观’。”而今玉皇山顶还建有“江湖一览阁”,是揽观江湖的佳处。

城隍阁景区中的康熙《吴山》诗碑

在吴山上观江湖城郭,如大清皇帝康熙玄烨《吴山》诗中描写:

“左控长江右控湖,万家烟火满康衢。偶来绝顶凭虚望,似向云霄展画图。”

唯有吴山紫阳峰上的江湖之景,几乎是等距离的左江右湖,且眼下还有万家康衢。康熙另写有一首《登吴山》诗:

“重经层巘暂停銮,天日晴和览眺宽。城市万家烟火近,念兹莫遣有饥寒。”

据说康熙登吴山,也到过吴山紫阳峰顶。于是,康熙二十年(1689年),杭州官员在紫阳峰顶(今江湖汇观亭)处,建楼名大观台,台中有亭,亭中立康熙诗碑。

到雍正年间,浙江总督李卫修缮西湖,新命名西湖十八景,紫阳峰顶的大观台取景目名为“吴山大观”,列十八景之一。今山中城隍阁景区路对面有“吴山大观”照壁,据说其上的“吴山大观”四字是集康熙之手迹。

也就是说,今紫阳峰江湖汇观亭处,在清代,才是雍正年间的西湖十八景之一“吴山大观”。

吴山大观照壁,城隍阁景区对面

清乾隆间杭州文人许承祖《雪庄西湖渔唱*吴山大观》云:

在龙神庙前,为吴山最高处。石面砥平,方广如削。远瞩江潮,近挹湖渌,群山环拱,俨列屏障。杭州府志云:其实山也。以其方而四削,故名台也。上为亭,恭奉圣祖仁皇帝御制诗《皇上吴山大观歌》,皆勒石正中。

平临星斗接天梯,极目烟云望欲迷。两岸界分湖里外,一江横截浙东西。”

许承祖文中的圣祖仁皇帝(康熙)御制诗《吴山大观歌》,未能找到;倒是找着了玄烨之孙弘历(清乾隆帝)的《吴山大观歌(乾隆辛未)》, 此诗是1751年乾隆第一次南巡杭州时所作:

“我逰名山亦已多,吴山大观今作歌。兴安大岭及长白,嵩泰台麓田盘窝。

诸山未兼江海胜,此间旷览俱遮罗。南北髙峰走龙脉,蜿蜒入郡成嵯峨。

琳宫梵宇许居下,不许墙宇盘尖螺。平列坎石镇火患,风从其俗无烦诃。

第一峰头纵遐瞩,壮哉所见真无加。左江右湖互环抱,海气蓊匌含羲娥。

维水有四三已具,故富鱼族蛟鼋鼍。天吴阳侯时出没,列缺丰隆相荡摩。

吴颠越踬阅兴废,宋迁元伐纷誵讹。只剩吴山青不磨,吴山大观今作歌。”

诗中“羲娥”:羲和嫦娥,指日月;“天吴”、“阳侯”分别是水神名与涛神名;“列缺”与“丰隆”,分别指雷电。“遮罗”,意为“拦截捕捉”,此处为尽收眼底之意。

清乾隆时大臣沈德潜作《恭和御制吴山大观亭歌,元韵》

“西湖三面名山多,我登大观亭子歌。高歌吴山一峰紫阳顶,玲珑洞穴疑是千蜂窝。

青红金粉遍祠宇,谛视半属乾陀罗。离明有象势炎赫,镇以坎卦高巍峨(以石列坎卦,镇火灾也。)。

当年丁仙蜕骨去,野鹤冲举辞青螺。传闻风清月明仍到此,仙踪荒幻谁嗔诃。

其前罗刹之江江外海,一气汹涌真无加。浺瀜泱漭失崖岸,倒浸星宿沉羲娥。

疑是伍胥文种之魂犹斗战,驰骤白马惊蛟鼍。壮哉千里决双眦,心胸磈礧相荡还相摩。

枚叔七发语未畅,淋淋白鹭形犹讹。题诗青崖终欲磨,何如且登大观亭子歌高歌。”

“罗刹之江”:钱塘江。此诗主要篇幅写钱江潮。

结合许承祖文与乾隆及沈德潜诗歌,可知,到乾隆时,紫阳峰上还建了龙神庙,许承祖在文中言:(吴山大观)在龙神庙前,为吴山最高处。”据史料载:雍正五年(1727年),李卫在紫阳山巅加建龙王庙,六石条呈坎卦状。以水镇火,有人说此时吴山大观台移至另处,恐不确。乾隆诗中云:“平列坎石镇火患,风从其俗无烦诃。”沈德潜诗句:“离明有象势炎赫,镇以坎卦高巍峨”,并自注云:“以石列坎卦,镇火灾也。可知,建龙王庙,并用六根巨石条组成“坎”卦的形状,意欲镇住杭城多发的火灾,因在八卦中,坎为水,离卦为火。

江湖汇观亭:西湖

江湖汇观亭远望。远处是北山,近处是城隍阁

清*柴杰《西湖百咏*吴山大观》诗:

“山实东吴秀,江湖满座看。烟霞交隐映,城阙郁盘桓。

律应三阳首,心知万井欢,会当凌绝顶,玉辇步云端。”

(此诗依次集杜牧、张祐、太宗、陆坚、岑参、杜牧、杜甫、岑羲诗句。)

清•严光禄《登吴山大观台》:

“绝顶盘空磴道开,一亭高踞气雄哉。磵边奇石冲云出,树杪危峦踏雾来。

斜揽湖山图半壁,全收江海入层台。射潮尚忆三千弩,落日阴沉见霸才。”

紫阳山江湖汇观亭的主楹联是明才子徐渭的名联: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处楼台。”其中“八百里湖山”,据说是指当年吴国从北到南的疆域长度;而“十万家烟火”,或是化用南宋柳永《望海潮》词中的“参差十万人家”。

江湖汇观亭的楹柱上另外还有有三副对联,其中一副是:

“湖色西来开玉镜,江光东走见银涛。”湖开玉镜,江见银涛。想此亭当年初建时,是应该看得见钱塘江的。随着改革开放,杭城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吴山前的钱江两岸,高楼林立。因此,从江湖汇观亭看钱塘江,大抵是看不见了,反正我去了几次都没有见所谓“钱江银涛”。但登高揽远之趣,应仍不减古人。

有趣的是,竟然搜寻到一首明代诗人冯行可所作《吴山大观亭》诗,诗写的不错!

“选胜登临兴自豪,披襟对酒咏离骚。坐来湖影揺空碧,啸入江声作远涛。

灵气常通三竺近,浮云忽断两峰髙。秋风桂子云中落,时见天香满客袍。”

可是明代时,吴山紫阳峰上应尚未建大观台,或此诗是张冠李戴,或是明代时吴山它处可能已经有了大观亭,待考。

江湖汇观亭,东望,难见钱塘江。

今江湖汇观亭前另有一亭,名望鹤亭;江湖汇观亭中还有一副楹联:红尘不到真佳境,白鹤重来更几时。望鹤与白鹤,暗含曾经的紫阳庵故事,毕竟紫阳峰是因山而名,紫阳山因庵而名,紫阳庵因北宋紫阳真人张柏端而名。有关诗文,下篇见。

江湖汇观亭,亭前之茶亭,名望鹤亭。对联是:仙佛缘中湖山胜处,楼台影里云水闲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西湖   城隍   紫阳   钱塘江   大观   雍正   乾隆   江湖   峰顶   康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