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共建共享数字孪生城市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数字孪生城市如何更好地支撑智慧规划?24日,中国城市规划年会长江日报“对话武汉”全媒体直播间,特别邀请到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委会委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甄峰,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牛强,共同探讨数字化时代的智慧规划。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牛强(右一)和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委会委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甄峰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共同探讨数字化时代的智慧规划。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甄峰说,数字孪生城市是近几年在信息化高速发展下出现的重要概念,是规划师对未来更美好人居环境建设的追求。相较于早期的概念,数字孪生城市能获得更多的数据信息,反映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推演未来城市的走势,成为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委会委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甄峰发言。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数字孪生城市的核心关键词是孪生,孪生是从制造业而来,将其引入城市领域是重大创新。”牛强教授说。有了孪生城市,可实时动态映射城市当前的状态,快速分析并实时调整优化。如智慧交通问题,转瞬即逝,需要当下快速调配资源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城市为人民,用数据为城市赋能。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牛强发言。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牛强介绍,武汉在推动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上个世纪就引入国际上GIS先进技术来赋能城市规划,最近十年提出智慧城市规划。武汉在数据搜集阶段、调研阶段、编制阶段、审批实施阶段都有前沿探索。

如数据采集阶段,武汉在上个世纪末就搭建“一张图”的平台,把城市相关的所有信息如建筑、道路、市政、园林、社会经济、教育等整合到“一张图”上去,成为数字底座;在城市规划领域,武汉很早建设仿真实验室,通过各种交通、用地、市政、内涝灾害等规划模型去计算分析,进而优化,提升规划科学性。

甄峰也表示,武汉城市规划在数字化、数字孪生、数字赋能等方面,在全国具有优势。未来更要做好各个信息平台之间的统筹,在数字孪生城市平台上做好时空信息底座,支撑各个行业的应用,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好。

数字孪生城市是智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托,牛强表示,两者的落脚点都是人,规划中要有人在空间的行为,进而调动更广泛的力量共建共享数字孪生城市。

(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通讯员陈思 邹悦)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武汉   南京大学   数字   城市   城市规划   副院长   教授   阶段   智慧   记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