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这个新晋世界文化遗产,寻找“茶托邦”



作为今年中国唯一的申遗候选地,云南普洱的景迈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茶文化世界遗产。这个令很多人都感到陌生的地方究竟有何魅力?





在人类的世界里,茶树被归于“经济作物”,因为它们能为人类带来不菲的经济利益,是人类赚钱的工具。然而在景迈山,我却发现了人与茶相处的另一种方式,人们视茶为伙伴,甚至对茶如神灵般敬重。这里,应该就是茶树的乌托邦吧!


旋转查看大图


在普洱茶被疯狂炒作的年代,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茶园的景迈山却始终处于癫狂价格战的边缘,风轻云淡,好自为之。曾有好事者对景迈山为何没有搭上普洱茶价格炒作的“过山车”、实现“家家大别墅、户户开宾利”的暴富梦想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只怪景迈山的古茶树太多了!


图源 图虫:蔡立能


景迈山古茶林的面积多达2.8万亩、320余万棵,核心保护区有10个村寨、1231户人家,即使加上缓冲区的5个村寨、265户人家,每户平均拥有的古茶林面积也将近19亩。要知道,在处于普洱茶价格战风口浪尖的冰岛(云南双江县的著名产茶村,当地人也称“丙岛”)、班章、易武,每户人家所拥有的古茶树都是以棵计算的。所谓“物以稀为贵”,古茶树过多的景迈山似乎就这样错过了暴富的“过山车”。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景迈山长久以来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也因此避开了商业大潮的冲击,由古茶林和传统村寨组成的文化景观也得以保留,最终在云南众多的古茶山中脱颖而出,成为2023年世界文化遗产的候选地。



那么,景迈山因何可以保存如此之多的古茶树?普洱市于2010年正式开始筹备景迈山的申遗工作,加大力度对景迈山进行保护和管理,然而这也只是近13年间的事情,景迈山种茶的历史将近2000年,山上的古茶林在如此漫长的时光岁月中得以相对完好地保存下来,肯定不是因为得到了某些特殊政策的庇护,而是出于当地民众自觉自愿的保护意识。



生活于景迈山的布朗族被认为是最早驯化野生茶树、实现人工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在布朗族的传说中,先祖帕哎冷发现茶叶可以治疗瘟疫,并因此保全了整个部族,自此之后,布朗族便视茶为民族的灵魂和自己的生命,将“两叶一芽”的茶叶形象作为部族的图腾,而帕哎冷也作为“茶祖”为后人所供奉。在布朗语中,所有的树叶都被称为lā,唯有茶叶被称为lá,这个特殊的发音也显示了茶叶在布朗族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景迈山的布朗族和当地的傣族一样,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同样保留着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在布朗族的意识中,山有山神,水有水神,茶树也有茶神。布朗族每开辟一块新茶园,便会将第一棵种下的茶树视为茶魂树,也就是茶神之位。每当茶祖节时,布朗族都会进入山林,以一种悠长的特殊叫声呼唤“茶魂”,召唤它们回来过节并接受人们的祭拜。


也正是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布朗族在开辟新茶园时很少会砍伐原生树木,久而久之,形成了“林下种植”的特殊农业景观,人、茶、大自然也形成了乌托邦般的和谐共处的关系。由此可见,景迈山的传统文化与古老信仰是与当地保存完好的古茶林景观密不可分的,对现代社会来说,两者都是极其珍贵和极具启发意义的遗产。



“茶祖”帕哎冷在临终前曾留给后人一番遗训,如今几乎每个布朗人都会背诵传唱,大意如下:我若给你们留下猪羊牛马,只怕瘟疫会让它们死光;我若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只怕你们会挥霍一光;所以我要给你们留下这些茶园和茶树,让后代子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若将这番遗训换成现代的话术,那应该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吧!


·感谢普洱学院李莲老师、普洱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明泽老师对本文的帮助与指导;本页插画为创意作品,与景迈山实际景观并无对照关系。





茶叶长在屋顶上


布朗族将“两叶一芽”的茶叶图案(这是茶叶采集的基本标准)作为本民族的图腾,在景迈山上最古老的寺庙——翁基佛寺入口处的石墙上,便可以看到茶叶图案的石刻,展示了这个图腾传承的历史。景迈山上的布朗族与傣族都住在干栏式建筑中,若想加以区别,只需看屋脊两端的装饰,“两叶一芽”的是布朗族,牛角形的是傣族。



长脚的茶树


景迈山上有一道著名的药膳,叫“螃蟹脚炖鸡”,据说可以疏通血管,还能养颜补气。其实螃蟹脚与螃蟹毫无关系,它是茶树上的一种寄生植物,形似蟹脚,全株可以入药。景迈山上的居民有时会拿螃蟹脚当茶冲泡来喝,但螃蟹脚性凉,更适合泡酒或炖鸡。



豆角之王


云南的蚊子以大出名,号称“三个蚊子一盘菜”;来到景迈山你会发现,这里的豆角也格外大。很多人家的房前窗外都挂着巨型的干豆角,当地人称之为“咕嘎”,大的足以和六七岁的孩子比身高。这些超级大豆角的学名叫榼藤子,是生长于热带雨林中一种巨型豆科藤本植物的果实,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豆荚。在过去生活艰难的时候,景迈山上的居民会取出榼藤子的果实煮来充饥,据说很难吃,如今把晒干的榼藤子挂在房前窗外,其实并没有驱邪祈福之意,倒更像是在表示将过去的苦难生活拒之门外。



漂亮包包挎起来


景迈山上生活着傣、布朗、哈尼、佤、拉祜等各种少数民族,服饰各异,却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大家无论男女老幼,身上总会斜背着一个挎包,居家也好外出也罢,几乎包不离身,既为装饰,也为实用。各民族的包包见多了,你便也能加以区分:装饰着绒球的是拉祜族包包,有流苏的是布朗族包包,佤族挎包则常常饰有牛头的图案。



葫芦娃的民族


按照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的说法,拉祜族是诞生于葫芦中的民族,所有族人都堪称“葫芦娃”。这个神话传说是这样的:天神厄莎创造出天地万物后,种下一粒金色的葫芦种子,这粒种子最终长成葫芦,厄莎青来小米雀和松鼠啄开葫芦,拉祜族先祖扎迪和娜迪便从葫芦中走出来。如今在拉祜族的村寨中,随处可见葫芦图腾的形象,每年4月初举办的葫芦节是景迈山所在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最为隆重的节庆。



土陶和茶做搭档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都觉得普洱茶等同于熟茶,其实普洱茶山自古只产生茶,当地居民也只喝生茶,熟茶发酵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传入普洱产茶区的。因为生茶性凉,景迈山的居民便养成一种独特的喝茶习惯——烤茶,也就是先将干茶叶放入陶罐中在炭火上烤制,然后注水烧开,以此驱除生茶中的寒气。景迈山一带以谦六彝族乡出产的土陶最为有名,目前当地依然保持着手工制陶的传统,只是制陶的家庭作坊已越来越少。



寨中有神灵


在景迈山上,每座村寨都有一个寨心,这是村寨建设的起点和中心,建寨时由部族的头人确定。当地人相信,寨心是寨神的所在,所以每逢有土木工程、婚丧嫁娶或重要节庆,人们都会祭拜寨心。不仅寨子里有寨神,每户人家中也有家神,神位是在家宅二楼的神柱那里,这是家中最神圣的部位,绝不允许外人碰触。



357的秘密


经紧压后形成“茶饼”已成为普洱茶最经典的形象,在传统上,一饼茶的标准重量是357克,这个数字是如何来的呢?我们不妨在此做个算术题:普洱茶的传统包装标准是七饼一筒、十二筒一件,如此算来,一筒茶约2.5千克,而一件茶约3千克,一匹马驮上两件,正好符合茶马古道上一匹马驮60千克茶的规矩。原来这357克的重量是先人根据货运标准计算好的,至于现在有人用所谓的周易之说去解读3、5、7这三个数字,听上去更像是无稽之谈。





文:陆毅

图:沈卫新

插画:张璇

本文刊载于《时尚旅游》2023年9月刊,有删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拉祜族   傣族   普洱   布朗   茶托   布朗族   村寨   茶树   云南   普洱茶   葫芦   茶叶   世界文化遗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