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蛋白质样品随神十七上天,将助力可降解仿生骨骼研制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刚刚干了一个通宵的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仓怀兴和同事,正激动地目送火箭腾空。就在8小时前,他们成功护送一批鲜活的蛋白质样品乘上了飞船,现在,这批样品正与神十七乘组一起飞往空间站。

生命体是由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精密、高效系统,通过它们的协同工作,各种生理功能才得以实现。对科研人员来说,只有大量获知各类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揭开更多生命的奥秘,开展理性的药物设计。“但就像一杯奶茶放久了会分层,地面上的溶液在重力作用下,内部会存在对流和沉降。”仓怀兴打了个比方,而在太空,微重力环境则可以消除或减弱对流沉降,蛋白质单晶的生长有了相对均一、稳定的环境。

本次随飞船上行的空间蛋白质分子组装与应用研究项目,包括了蛋白质、多肽、核酸、生物材料、药物5类29种实验样品。“从器官到细胞,再到蛋白质,空间生物实验的对象正在不断细化。”仓怀兴说,这次用于胰岛素或癌症治疗的蛋白复合物、核酸聚合酶、胶原多肽等蛋白质类样品,都需要在实验时保持良好活性。这意味着,从实验设计、材料制备到发射升空,各环节都不容有失。

26日凌晨3时许,科研人员顺利完成了样品制备,将其“封箱”送往整装待发的飞船。“又要看着自己的‘孩子’飞天了。”仓怀兴感慨,早在2000年,他就参与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当时受限于客观条件,我国的空间科学实验需要以数年为周期开展。现在,每年都有2艘载人飞船、2至3艘货运飞船可搭载实验样品抵达空间站,在轨实验数据和样品还可跟随飞船返回地球。空间实验的科研周期大大缩短、承载能力大大增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价值开始显现。

这批蛋白质样品进入太空后,将开展蛋白质、核酸及其小分子复合物的单晶体制备,进一步研究空间微重力环境和辐射等因素对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生物学功能、药效和药理等的影响。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能生长出大尺寸、高质量的蛋白质晶体,帮助科研人员更好解析原子水平的蛋白质晶体结构。未来,这些实验成果有望指导空间安全用药、地面药物设计与开发、更接近天然骨的可降解仿生骨骼研发等。

“药物的研发周期是很长的,行业内常说‘双十’,就是研发一款药物至少要投入10亿美元,花费10年的时间。”仓怀兴说,这次上行的实验中,仿生骨骼有望最快走入日常生活。目前人们发生骨骼损伤后,主要用金属材料固定治疗,而由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胶原多肽制成的新一代可降解仿生骨骼,不仅能在体内自行降解,其降解产物还能为人体骨骼所用,成为新骨骼生长的“砖瓦水泥”。“这项实验在太空开展,能产出内部结构更均匀的材料样品,帮助科研人员研发控制降解技术,开发出更好用的仿生骨骼。”

空间站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和高精度时频系统的备附件,也乘坐神十七飞船上了天。待飞船与空间站完成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会将相关产品转运至舱内,按飞行任务规划陆续开展相关科学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骨骼   蛋白质   样品   多肽   科学实验   核酸   空间站   飞船   助力   药物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