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行记·近镜头|这座只有2件藏品的博物馆,装着曲靖近500年的爨文化记忆

认识曲靖、了解曲靖,是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爨”字开始的。

正是这个落笔复杂、生僻陌生的汉字,背后隐藏着曲靖一段近500年的地方文化史。9月19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在曲靖学习考察的最后一站来到了爨文化博物馆一探究竟。

爨文化博物馆

爨文化博物馆位于百年名校曲靖市第一中学校园内,由学校创始人、第一任老校长谢显琳先生于1937年修建,将《爨宝子碑》和《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合为一亭。因两块碑均属国务院1961年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在曲靖一中校园内划定2亩地作为保护区,因而又称“爨园”,同时也是云南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爨文化博物馆会盟碑亭

一个博物馆只有两件藏品,足见其珍贵。在爨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平永的讲述中,二爨碑与爨文化的源起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碑,距今有1618年的历史,是近500年爨文化的重要实物佐证。碑文书法介于隶楷之间,下笔刚劲,字如磐石,横画两端上举,是研究汉字和书体演变情况的珍贵资料。康有为评其“端朴若古佛之容”“朴厚古茂、奇姿百出”,为“正书古石第一本”。

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距今有1052年的历史,是大理国时代的文物,与拉萨大昭寺“唐蕃会盟碑”齐名,体现了云南26个少数民族是怎样较早完成“政教合一”“相融相生,和谐发展”的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及民族史学价值。

爨文化博物馆中的“爨”字

碑文记录历史、见证文明。灿烂的爨文化如今也能从二爨碑中窥得一斑。博物馆展碑上的文字这样解释道:“爨文化是源于中原汉文化又融合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多远复合型文化。它上承古滇文化,下启南诏文化,被誉为云南历史文化发展的三大高峰之一。”

爨文化博物馆爨碑亭

“博物馆担负着保护和传承的重任,如何将‘藏’化为‘用’,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这些承载文明的内容,是当下的重要课题。”王平永向记者介绍。现在的曲靖人茶余饭后谈论爨文化,除了最具特色且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二爨碑外,还存在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爨文化宣传中。

爨文化博物馆馆中一景

爨文化博物馆馆中一景

时至今日,走在昆明、曲靖大街小巷,由爨体写成的招牌题字俯拾皆是,爨文化俨然成了曲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最具代表的,当属云南大学里传承云大精神的“会泽百家 至公天下”、翠湖的“洗马河”、“昆明火车站”地铁站站名、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我不是药神》海报字体……

一路走、一路看,代表们纷纷表示,贵州与云南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多彩贵州走进七彩云南,必将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学界声音】

贵州民族大学旅航学院教授范莉娜

贵州省党政代表团赴云南省学习是“多彩”与“七彩”的交往交流,彩彩相融碰撞出了更多的新思想,为贵州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乡村旅游是贵州旅游的特色和优势,是贵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渠道。在对云南乡村特色产业的学习考察中给了我们三点启示:一是推动乡村旅游集聚发展。以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为抓手,转变乡村旅游发展方式,由注重数量增长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实现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二是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培育乡村内生发展能力。以村民参与的“内源式”村集体经济为主导,发展“村民+合作社+平台企业+专业运营”的乡村旅游多元发展模式,实现共同富裕。三是鼓励制度创新,不断激活农村“沉睡”资源,使“死产”变“活权”,“活权”生“活钱”,有效破解农村发展中的“人、地、钱”问题,实现城乡流动综合价值。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许邵庭 陈毓钊 曾书慧 刘蓝婴

图/海报/视频杜朋城 徐全莉周麟宇

编辑 张婷

二审 李劼

三审 周文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曲靖   博物馆   贵州省   文化   贵州   云南   藏品   大街小巷   乡村   镜头   记忆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