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布月球基地方案,主体建在地下,机器人就能施工

文/熊姐

中国人擅长修地球,同样也擅长修宇宙。

据央视报道,近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介绍称,未来15年内,中国深空探测将继续稳步推进,会在月球探测等多个领域论证实施十大工程任务。而就在几天前,哈工大地外建筑研究中心的梅洪元院士还介绍了一个中国的环月空间站及月球熔洞穴基地方案。

(月球基地内景)

从介绍视频看,我们会先在环月球轨道建设一个空间站,之后利用无人月球车,扫描定位一个月球地表适合建造基地的熔洞,由环月空间站的钻地装置和无人机器人配合作业,将熔洞扩展成为适合建造月球基地的月洞。

(扩建月球熔洞)

(扩建月球熔洞)

之后,空间站核心舱降落到月洞内,在月球地下相继充气打开植物舱、工作舱等主要 、建立支架、灌注月壤混合物,成为未来月球基地的主要结构;月球表面则会建造光伏阵列、能源站、往返中心等设施,整个中国在月球常驻的科研基地就此完工。

(建造基地设施)

(建造基地设施)

这个月球基地的设计方案相当有智慧,既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地形构造,从而可以大幅度节约成本,又能极大提升基地的建造速度和安全性。

更重要的是,整个方案根本不是那种外国人经常拿出来的眼花缭乱骗经费的PPT,而是相当成熟的“施工方案”,也都是中国人在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探月工程实践中早就使用过的施工技术和方案。

比如,利用灌注月壤混合物,其实就是建材的就地取材,与之类似的操作,就是我们在南海的“吹沙填海”;还有光伏阵列,正是我国近年来在全球遥遥领先的技术;另外,大批机器人协同作业,自然需要稳定快速的信号传输,中国一直在大力发展的5G甚至6G网络基建,这就会派上大用场。

(中国吹沙填海工程)

这也就难怪有业内人士称,这样的方案甚至算不上“遥遥领先”,而只是“不算先进,可以展示”的存在,是现在中国基建工程的“基本操作”。而这个方案,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新,也展示了中国人的远见和雄心。我们不满足于在地球上修建高铁、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也不满足于在太空中发射卫星、空间站、探测器等载具,而是要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性的科研基地,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玉兔号”在月球上)

这不是为了占领或开发月球资源,也不是为了与其他国家竞争或对抗,而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和共享,让月球成为人类的第二故乡、第二课堂、第二实验室,从而可以让人类在月球上观测太阳系和深空天体,研究月球地质和环境,测试新材料和新技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实现人类的共同梦想和福祉。

当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肯定不是这么想的,他们只会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探险之一的活动,狭隘地理解为国家与国家间的对抗。不过,我们不用在乎这些杂音,也不用理会这些干扰,我们会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向着星辰大海奋勇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月球   中国   吹沙   基地   方案   作业   混合物   空间站   机器人   主体   地下   人类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