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十大面食,你吃过几种?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有文字记载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世界面食之根”。山西作为面食之乡,其面食种类繁多,吃法别致,风味各异。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山西的十大面食,快来看看你都吃过哪些。

一、刀削面

在山西的面食中,最有名的还是山西刀削面。吃过刀削面的想必都知道有这么句话:吃刀削面是饱口福,看刀削面是饱眼福。削面的工具为瓦型钢刀,削面的技术主要在刀工,传统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开水锅里面起。面条形如柳叶,又薄,又细,又长,煮熟捞起,配以各种浇头。


山西刀削面

二、拉面

拉面又叫甩面、扯面等,制作方法主要有和面、晃条、拉面、下锅四道工序。煮熟后捞到碗内配上各种荤素浇头,别具风味,其特点是柔软、筋、韧、光滑,其中尤以晋中平定县的拉面最著名。


拉面

三、猫耳朵

猫耳朵在太原、晋中地区享有盛誉,深受人们的欢迎,因形似猫耳而得名。其用料在晋中一带一般为白面、高粱面;在雁北、忻州地区则用莜面、荞面,称之为“碾疙瘩”或“碾坨坨”。这种面食形状美观,吃起来劲滑爽口,别有风味。

猫耳朵

四、剔尖

剔尖是晋中一带城乡日常食用的传统面食。原料为豆面、白面,也可用高粱面或混合面。制作时把面搅和得稀软,放在一个盘子里,用筷子沿盘边往锅里剔面条。剔出的面成两头尖,中间圆、光溜溜的形状。食用时,配上炸酱、荤素打卤。


剔尖

五、饸饹面

这种面的特点是制作速度快、吃着筋滑利口。制度时要使用专门的工具河漏床子。做饸饹面时,先将河漏床子架在锅台上,再把和好的面团放在钢管臼里,依据杠杆原理,将木柱从上往下压,面条就会从一个个小圆孔里挤出来,落入锅内。


饸饹面

六、刀拨面

刀拨面,为晋中、晋南一带的传统面食,其做法是把白面用凉水和制成较硬的面团,再把擀好的面叠起来,然后用特制的两头带把的拨面刀,两手各执一头,一刀一刀地向前边切边拨出,要拨得宽窄相同,将面下到锅里煮熟后配上荤素浇头或炒着吃均可。刀拨面的形状呈三棱形,具有筋软可口、不易粘连等特点。


刀拨面

七、擀面

擀面是山页农村的家常返。把和好的面置于案板上揉匀,用面杖擀开、擀薄,再用刀成面条。擀面因个人喜好,面片可厚可薄,面条可宽可窄。斜刀切成斜三角形的,称一柳叶面,切成菱形块的称“棋子疙瘩”煮熟后加上炒菜,即为“干面条”,与菜汤合做而成,谓之“汤面”。


手擀面

八、揪片

在山西无论城市与农村,揪片是一种家常便饭。制作方法是:首先将面和好,然后擀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宽的条,最后用手一片一片揪入开水锅里(大小与手指头肚相同),面片飘起即熟,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食用。这种面食做法简单,口感筋滑,老少皆宜。


揪片

九、抿尖

又名“抿圪蚪”。是山西晋中阳泉等地的特色面食。当地人制作民间通常不会只用白面,会掺入一些杂粮面。其中豆面抿尖最受欢迎。吃抿尖的时候,不用筷子,通常会用勺子舀上一勺,慢慢品味。

抿尖

十、擦尖

又名“擦圪斗”。制作方法是: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擦子上,向前方推擦,使面从擦子眼漏下,掉入开水锅里,煮熟配上各种浇头、打卤食用。此面还宜配用高粱面,杂豆面或玉米面进行擦制,味道和口感更具特色。

擦尖

山西十大面食就介绍到这里了,有感兴趣的小伙伴一定要去品尝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山西   面食   晋中   切成   浇头   刀削面   白面   拉面   面条   煮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