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光福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奇特景点,是米堆山上的“老虎洞”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湖山毓秀,风景优美,名胜古迹,遍布全境,真不愧是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光福众多景点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奇特景点,是米堆山上的“老虎洞”。

米堆山位于光福玄墓山东南,因形似米堆而得名。东侧半山有天然洞穴,相传曾有老虎藏此,故俗称“老虎洞”。


《光福志》“五云洞”


老虎洞,又名五云洞、狮子窟、狮吼洞。这个天然洞穴形成于遥远的古代,而被人开发成景点则是明末的事,但至今也有386年的历史。

顾天叙像


昆山名贤顾天叙在凤鸣冈西麓构筑“晚香林”(详见上期《凤鸣冈麓“晚香林”》)后,又在米堆山上开辟了这个洞穴。他有《五云洞记》一文,详细叙述了该洞发现、开辟的过程。他最初的目的是想营造一个能让游客久坐休憩的场所,“回视马家山,又未可雁行矣,第山形崱屴,不能容众,游客往往避席。山家贫不能置亭榭,又无岩洞可栖,罡风烈日,奚堪久坐?”(《五云洞记》,下同)。

崇祯十年(1637),顾天叙来到米堆山,在童子的带领下找到了一个岩洞。他偻腰进洞,发现其中有泉,泉水“色白味冽,为吴山所仅有”。童子告诉他:用此泉水缫丝,“色白倍常”,山下有数百户人家都来取水,“随汲而随足”。顾天叙听罢,品题为“素丝泉”。童子对他说:“山半还有个洞,很早以前曾经有老虎藏此,后来被当地百姓投石堵塞了。”顾天叙听说十分好奇,强烈要求童子引路,到了洞口,发现乱砾中“洞形宛然”;又蹑级而上,“巍然有台”。登台眺望,“梅花皆在足下,有花可观,有泉可饮,而又有洞可栖”,远远胜过此前所见景点。他十分高兴满意,准备开发,然而苦于手头没有资金,于是不得不“典衣与里人”筹资。

开挖整理工作先是从“其最下而显者辟之”,刚开挖二尺左右,“水声汩汩”而出,愈浚愈深,水越来越多,竟然水车“戽竟日而不竭,老幼观者相诧为异”。泉水甘冽,胜于前面的“素丝泉”。接着挖第二洞,“工未半,有巨石核其中,命工破之,以为础为磴石”。紧接挖第三洞,“稍一疏治,俨成内外二室”,旁边有僧寓,“信手渐搜,忽得一窦如牖”,竟然与第四洞相通。他很是高兴,请二位小和尚一起帮忙,“连辟二洞”;又在水洞之上、石洞之下,“剔去浮石”,果然再得泉脉,原来两洞相属,“因片石为限,莫知其所从来”。再浚下流,“四壁削成,无罅可泄”。上面有石梁,可以过渡。依据土人疑其藏虎而堵塞的意思,他命名为“狮吼洞”。洞前有石,蹲踞若虎,他题名为“虎头岩”;并不单单是形容形状,还包含纪念顾氏宗族中“才绝、画绝、痴绝”的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字虎头)之意。他将洞旁矶石取名为“卧雪矶”,命名石梁为“如神游桥”;继续开水洞,“幽窈莫测,午未之间日光从外斜照,滉漾如浴”,因此命名为“浴日渊”。

“云半间”石刻


整个洞穴竟然有五个,“石色紫碧,而窈窕之态如云”,因此他又命名为“五云洞”。洞内则题名为“云半间”,因为已经同意许给僧人半间。再进去,洞壁岩石呈晶莹色,题名为“珠玉之房”;升达上洞的石级,题名为“丹梯”。最上一层,题名为“愚公谷”。上面建造一座楼台,“对列穹窿(山),如屏环绕,具区(太湖)如带。四时烟景,变态万千,振衣一望,飘然有凌云之想”,故命名为“振衣台”;名其山冈为“带湖冈”。并在山半构筑一亭,题名为“水石清华”;题庵额“偕隐”,寓退藏之意。

经过一番重辟整理,顾天叙将废弃的荒山野洞变成了一处名胜,竟然整理出狮吼洞、虎头岩、卧雪矶、云半间、如神游桥、珠玉之房、丹梯、愚公谷、振衣台、带湖冈、水石清华亭、偕隐庵诸胜。他十分得意,欣然将自己的诗文集命名为《五云洞集》。





清沈德潜《游五云洞》诗


五云洞“卜筑既成,游者接踵”,骚人墨客纷纷寻游称赞。清初诗人陈瑚《重游五云洞,吊顾笋洲先生》诗云:

十五年前相宅来,白云深处草亭开。

水流花谢先生死,洞口无人满翠苔。


真实记录了诗人重游五云洞、凭吊明末高士顾天叙之旅,流露出岁月沧桑、人世无常的无限感慨。著名诗人查慎行《五云洞》诗云:“邓尉山形断,柴庄岭脉延。言寻五云洞,试酌钵盂泉。草偃秋迷径,林深午见天。老僧年七十,揖客鸟巢边。”虽然是深秋时节,但是山上还是林木茂密,正午时辰才能看到天日。乾隆年间,著名诗人沈德潜曾寻游五云洞,诗云:“山斋饭初罢,步入空岩里。来寻五云洞,云根露齿齿。寒泉清道心,松风涤尘耳。老僧木石年,坐阅人代驶。相对不说法,颇得清静理。石床难久留,寒光逼衣履。晚钟送归客,遥林夕阳紫。”

道光年间,诗人沈钦韩应光福许凫舟邀请游览五云洞,赋《米堆山五云洞》诗云:

腾腾醉眼逐飞鸟,轧轧篮舆摩木杪。

指挥正尔肃青冥,满幅晴云旗脚绕。

披榛得路墙影红,倚磴开轩岚气缥。

得闲宴坐虎头岩,不用山楼苦登眺。

众峰沓来势排墙,却放湖光卷林表。

洞花磵草寂无人,一泓石甕封清醥。

净华簌簌饰碎金,错疑飞雨入丛筱。

天香万树山西湾,正恐诗情被花恼。

多君胜游时见招,龟壳半间我事了。

何况画稿压诗囊,力战穷秋不须挑。


潘遵祁诗


苏州“贵潘”中的潘遵祁称五云洞是山中“最幽峻处”,曾赋诗多首,诗云:

才过柴庄又米堆,五云洞小寺门开。

半间云在泉深处,荦确山程我独来。

原注“洞壁有‘云半间’三字”。





《香山小志》“五云洞”


清末民初,徐翥先《香山小志》云:“五云洞,在吕山东,距光福二三里许,实米堆山之阳也。洞为明顾天叙所辟,中有清泉,自石缝徐徐渗出,虽旱不息,泉味甘冽。洞旁‘谷日渊’篆刻,苔封。相传有虎蹲伏其中,故俗称老虎洞。洞广三四间,如石室然,四围乔木,蓊郁弥天。洞上架观音阁,女士祷嗣于此,有髙禖弓㯮之遗风。每当二三月间,香火较盛。‘云卫阁’匾,为僧憎岩题。左有舫斋,为游人憇饮处,明窗净几。穹窿(山)突起于面前,倚栏平眺,则村舍历历,原隰龙鱗,如绣如绘,凡舟山、紫籐坞诸胜莫不送青辐湊于眉宇之间。”记叙比较详细、具体、清晰。

李根源“五云洞”题字


1926年春,朱德元帅老师李根源西山访古时,曾经在途中遇见五云洞寺60多岁的住持胜空和尚,“强余往游至五云洞寺”,虽然简陋,有泉清冽,庵后石洞刻篆书“浴日渊”三字。李根源还应邀题写了寺额。抗日战争之前,老虎洞还是光福景区的一处胜迹,被沪上游客十分看好,成为游览光福的必到之处。1935年2月8日《申报》刊登上海友声旅行团发起苏州邓尉山探梅旅行消息,旅游景点中老虎洞赫然在列。

五云洞遗址(杜祯彬摄)


米堆山五云洞遗迹尚存,倘若重新加以整理,完全可以成为光福景区一处富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素材来源:光福发布 李嘉球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景点   水石清华   山形   愚公   石洞   香山   老虎   奇特   狮吼   苏州   童子   洞穴   色彩   传奇   吴中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