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拿金牌被批“德不配位”?全红婵唯一做错的,那就是出身寒门

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文|鱼丸

编辑丨鱼丸

前言

全红蝉,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运动员,用自己的实力为国家争取无数金牌与荣誉

然而本应享受荣誉和称赞,遭受无理诋毁,沦为了央视名嘴白岩松口中的“德不配位”和前国乒队员邓亚萍口中的“无知”的对象。

为何我们的少年英雄会遭此责难?难道只是因为她出身寒门?

全红婵“德不配位”风波掀起争议

杭州亚运会上,16岁的全红婵表现出色,在多个项目中斩获金牌。她的精彩表现,令人为之振奋和自豪。

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女,就能在首次亚运会崭露头角,本应获得鼓励与嘉奖。但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批评声音,却让人不禁为之担忧。

央视名嘴白岩松先生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评论,认为全红婵的金牌“全靠运气”,还批评她“德不配位”,他更直言全红婵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存在”。

这番言论立即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大量网友质疑白岩松的专业能力,认为他不懂跳水,随意评论属于主观臆断。

一个运动员的成败,需要许多因素共同促成,其中运气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坚实的基本功和不懈努力。我们不能简单用“德不配位”否定一个运动员的努力。

还有网友犀利指出,全红婵之所以被说“德不配位”,其实她唯一的“过错”就是出生在普通家庭。

这番言论一语中的,让人不得不深思。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是否已经渐渐失去了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成长的包容与耐心?

谦逊被骂

一场央视专访,成为16岁的全红婵首次在公共媒体前曝光。紧张和不习惯使她在镜头下略显拘谨,频繁转动椅子来缓解不自在。

主持人认为她不够专业,严厉指责她的仪态问题。一席话让本就紧张的全红婵更加局促她只能低头致歉,心中委屈却不得不听从主持人的命令挺直腰杆坐好。

采访结束后,全红婵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后台化妆间,内心涌起难过的情绪。她的教练和经纪人都劝慰她,别太介意主持人苛刻的态度。

一个16岁的少女,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训练中,缺乏应对媒体的经验。主持人作为专业人士,本应体谅她,耐心引导这个内向的少女面对镜头。

更令人不满的是,前国家队运动员邓亚萍在社交网络上批评全红婵“无知”,认为她只会依靠氛围取胜。这种随意的负面评价打击了一个刚刚获胜的年轻女孩的心情与信心。

其实,全红婵这个年纪的女孩子,面对陌生的镜头和采访,多少会有些许紧张和不适应。从小专注训练,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耗在跳水池边,对公众场合缺乏经验。

主持人作为专业媒体人,本应该注意辞令,多些引导和鼓励的话语,而不是一味挑剔一个运动员的仪态问题。

一个内向害羞的少女,镜头前紧张局促并不令人意外。我们更应该给她时间成长,而不是抓住一个小瑕疵就诋毁贬低。这也提醒媒体和公众人物要慎重言辞,不能伤害辛勤训练的年轻运动员。

其实,在巨大压力下取得佳绩的全红婵,正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

我们应该给予她时间和鼓励,而不是严苛的苛求和批评。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全红婵也会成长为一个沉稳内敛的称职运动员。

为了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与坚持。她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拼尽全力换来的硕果。如果我们过分强调“运气”成分,那就是否在曲解她的血泪辛酸?

为母治病

全红婵出生在广东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以及四个兄弟姐妹挤在狭小的房子里。全家靠着父母在村里的小果园维持生计,入不敷出,生活在贫困线上。

情况在全红婵母亲遭遇车祸后变得更加困难,母亲的身体残疾让她无法再劳动,家庭的负担顿时加重了。

就在全家陷入绝望的时候,7岁的全红婵被体校教练发现跳水的天赋,因为这样可以参加比赛赢得奖金,为母亲治病,于是开始了艰苦的专业训练。

训练非常辛苦,全红婵每天要重复枯燥的动作数百次,头发都因长时间在水中浸泡而变黄变红。但是想到这是改变命运、治愈母亲疾病的唯一希望,全红婵从未放弃。

全红婵进入体校后,过着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生活。每天从早上5点就要起床,进行长达数小时的体能训练,包括持续不断的负重跑、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这些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对于一个7岁的孩子来说是异常艰辛的。中午仅有1个小时用餐时间,然后马上进入池边训练。

下午训练主要是不断重复跳水的基本动作,全红婵的手脚已然布满老茧。傍晚进行柔韧性拉伸,然后晚上9点准时熄灯睡觉。

这样的训练日复一日,全红婵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但也常感精疲力竭。为了达到教练的要求,全红婵只能强打精神挺住。

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全红婵并没有受到任何特殊照顾,反而常常遭到更为严厉的批评。因为教练认为全红婵有潜力,所以对她的要求更高。

稍有不满意,教练就会大声斥责。全红婵并不气馁,只是默默承受,然后努力改正她非常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这是改变家庭命运的机会,她必须坚持下去。

凭借着傲人的天赋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全红婵在各类比赛中屡建奇功,先后获得多个冠军。

14岁那年,她作为中国国家队最年轻的选手参加了东京奥运会,夺得了女子10米高台跳水的金牌。赛后人们得知全红婵参赛的动力,纷纷主动提出想给她家庭进行捐助,但遭到了她父母的谢绝。

尽管生活在贫困之中,全红婵的家人选择用自己的双手去奋斗、去改变命运。一个本该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少女,遭受这么大非议,在巅峰时刻却仍然想家人、想梦想,这种坚韧和担当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与坚持。她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拼尽全力换来的硕果。如果我们过分强调“运气”成分,那就是否在曲解她的血泪辛酸?

中国女子跳水新星全红婵的成长历程

7岁的全红婵体育老师发现在学校操场上跳远动作出众,轻盈优雅,于是引荐她进入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开始学习跳水。

湛江的训练条件极为简陋,场地破旧,设备老化,全红婵只能在露天场地忍受风吹日晒,每天训练数小时乃至十几个小时。

然而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她逐步掌握了跳水的基本技巧,开始了自己的跳水之路。

11岁时,全红婵以黑马之姿首次参加正式比赛就夺得冠军,证明了她勤奋训练的成果。这也让她得到广东省跳水队的注意,被选入省队接受更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

在省队期间,全红婵面临巨大的体能和心理压力,训练强度大大超出她的想象,但她咬牙坚持高强度重复动作训练,从不退缩

她深知,想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14岁那年,全红婵的出色表现使她如愿进入国家队,获得参加东京奥运会的机会这是她第一次参加顶级国际赛事,压力不言而喻。

为了适应国家队的训练体系,全红婵不得不重新调整身体状态,克服更艰巨的体能训练。在国家队期间,她每天重复大量枯燥的基础动作,教练的要求严苛到令她落泪。

然而全红婵深知,这都是为了在奥运舞台上有更出色的发挥。在国家队,严酷的训练与考验达到新的高度,全红婵的身心素质经受住了残酷的磨炼。

最后,凭借顽强的意志力与过硬的技巧,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金牌,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奥运冠军之一。

获得首金后,全红婵并未停滞不前。她清楚,要在这项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上长期站稳脚跟,必须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足够的训练量。

为了备战亚运会,全红婵放弃了暑期休息,选择在训练基地重复枯燥的基础动作训练,将每一个细节磨砺到完美。

亚运会上,全红婵的出色发挥再次证明了她强大的心理质量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最终,16岁的全红婵荣膺亚运会双冠王。

目前,全红婵已经成长为中国跳水队中的新星。然而她没有因为一时的辉煌而满足。全红婵仍然保持谦虚肯吃苦的品质。

因为她深知,站在顶峰是困难的,但要继续站在顶峰才是更大的挑战。她会继续努力训练,为中国跳水事业贡献更多辉煌。

虽然艰辛,但全红婵用她的努力和实力证明,困难无法阻挡梦想的翅膀,她终将带着她翱翔于更广阔的天空。

结言

全红婵的故事确实很励志一个普通少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在她一夜成名后,是否还能保持当初的动力和纯真善良之心,面对名利的诱惑是否还能坚守初心,这都是她即将面临的新课题。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不是直线上升的,她虽已获得荣誉,真正的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应该对一个16岁的孩子寄予太高的期望,而是应给予时间和空间,让她慢慢成长。

让我们用欣赏和鼓励的目光,看待每一个为国争光的青年运动员。不管出身高低,只要具备实力和坚持,就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

同时,也希望媒体人能够客观分析,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对运动员表现作出失实的评论。

全红婵的成就,不仅属于她个人,也属于支持她成长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继续给予她时间与空间,创造更多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金牌   寒门   跳水   国家队   运动员   出身   主持人   教练   动作   努力   少女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