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吴淞创新城固定资产投资额或超千亿元,高铁宝山站将开展站城一体开发

“南北转型”是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新时代的宝山,承载着吴淞开埠“开放立区”、建设宝钢“实业兴区”的深厚积淀,勇担新使命、奋进“北转型”,迈上“科创强区”的新征程。

10月23日,“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举行了宝山区专场。记者从会上获悉,宝山区正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定位,全力打造新时代现代化转型的样本。

“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功能建设全面起势

宝山兼具中心城和近郊优势,高校、央企等科技力量雄厚,产业腹地较广。上海市副市长、宝山区委书记陈杰说,“强化科创策源力,宝山区正适应科技创新范式转换,把‘普遍在做’的事情努力做好,在‘没有先例’的领域先行先试,全力打通成果转化全链条。”

围绕创新策源,宝山区大力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广泛链接市内外高校院所,形成“一核一带”大学科技园集群发展态势。围绕孵化转化,宝山区发布了全市首个区级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办法,启动上海大学环上大工训概念验证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沪的首个概念验证基地也将落在宝山。为营造更优科创生态,宝山区揭榜了“先投后股”国家创新改革试点,首批扶持7个项目近6000万元,最近又启动了9个项目。揭榜“建设多主体全链条的创新联合体”国家创新改革试点,目前已启动合成生物、绿色低碳等创新联合体建设。

陈杰表示,“一是要持续加强资金、人才、服务等科创要素高效供给,打好科创政策‘组合拳’,提升政策扶持精准性和有效性。二要完善‘科创宝’服务功能,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训,提升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效率与水平。还要提供高水平人才服务、科技服务,强化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空间。”

当前,宝山区正发挥“南总部+北制造”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在全市产业拼图中精准切入细分赛道,构筑有效承接创新转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市明确的5个未来产业中,宝山重点布局未来健康、未来材料、未来制造,聚焦细分赛道发力,建成全市首家创新型疫苗科技园,并“一业一策”促进合成生物等重点行业发展。紧盯产业链核心环节,宝山区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加快补链延链固链。与此同时,积极推动传统企业“智改数转”,探索“工业上楼”,建设生物医药创智空间。

“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品质蝶变彰显魅力

宝山近三分之二的区域已纳入上海主城区范围。“我们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着力塑造与主城区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和形态,努力彰显高颜值、涵养新气质、充满科技范。”陈杰说。

在全市空间发展格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的吴淞创新城,转型发展迎来了新机遇。着力建设“未来之城”,宝山区创造性提出“企业自主转型+政府局部收储”的新模式,对转型机制进行重大调整。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奕奕介绍,未来三年内,吴淞创新城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千亿元以上。目前,特钢区域宝杨路同济路路口180米超高层、150米高楼已经开工建设,上药研发中心等项目年内也将开工建设;不锈钢区域重大功能性项目加快推进,18号线、19号线江杨南路站将建设超级TOD。总投资40亿元的全开放式上大美院年内将开工建设,2026年9月将建成投用。

上海市重点推进的五大整体转型区域之一的南大智慧城,聚力打造地上、地下、云端“三座城”。目前,100万平方米的南大数智中心、科研载体、人才社区已拔地而起,西南片区1平方公里首发区域如火如荼建设,导入数智南大产业园、合成生物产业园等项目,15号线丰翔路站TOD、科创之门等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

对于市民关注的高铁宝山站建设,高奕奕表示,围绕2027年通车的目标倒排时间节点,宝山区将一方面坚持向高度要发展空间,围绕高铁站及周边1平方公里空间规划开展站城一体开发,打造集交通枢纽、商业商务、文化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高铁商务区。另一方面,谋划好高铁站周边的交通配套组织。目前沿江通道浦西段G1503高速公路及同济高架路新建段已于9月份正式通车,为周边出行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公共交通方面,将推动轨道交通19号线南联北延,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先行先试示范引领

作为传统产业重镇,宝山区的绿色低碳转型有难度,但更有典型意义。为此,宝山区坚持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注重形成从长远布局到近期部署、从总体策划到具体安排、从全面统筹到重点突破的推进体系。目前已发布“样板区”建设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预计年内还将发布配套支持政策。

紧紧围绕聚创新、强产业、定规则,宝山区探索创新试点低碳供应链先行先试。积极应对全球经贸规则绿色低碳标准重构,已参建碳量化国际标准,国产碳量化工业软件首次纳入欧盟目录清单。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高质量的低碳供应链数据库和碳排放因子数据库,集成长三角碳足迹评价数据库。参建宝武百亿绿碳基金,加快打造碳服务核心功能区,推进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建设,互联宝地·滨江园已正式开园,打造绿色低碳园区的示范样板。

围绕“双碳”战略,抢抓产业新机遇,寻求动能新突破。宝山区正推进重点行业清洁能源替代,大力发展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今年全区新能源领域投资备案项目和总投资分别同比增长91%和329%。揭牌“长江湾”碳科技园,启动上海碳峰科创园项目,区内上海首个数字化与实景展示交互低碳建筑馆7月初正式开馆,将不断吸引不同领域细分赛道上下游企业,打造更具韧性的产业链。积极配合上海申建国家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筹建全市首家绿色金融研究院,打造“碳中和”银行网点,支持区内龙头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探索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栏目主编:周楠 题图来源:宝山区

来源:作者:吴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吴淞   宝山   城固   宝山区   未来   投资额   科技园   上海   全市   资产   产业   项目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