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直击企业数字化转型现实问题,专家热烈讨论

视频加载中...

Transparency

凝聚湾区力量,关注数智新势能。2023年,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在广东省工信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软件行业协会、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广东省机器人协会、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澳门企业促进会等单位支持下,开展了2023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深调研。目前,羊城晚报采访团队已调研了15家企业,发布16篇报道和12家企业的深度报道以及海报、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全网流量逾400万。该系列报道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10月17日,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发起的2023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深调研座谈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广东省机器人协会等顾问单位和协办单位代表与项目顾问团专家齐聚一堂,对大湾区数字化转型样本进行分析,共议企业数字化转型“湾区模式”“湾区经验”“湾区问题”。

现场讨论氛围热烈

广东省社会科院原副院长赵细康:

中小企业渴望通用数字化平台

花小钱办大事。东莞一家制造企业借助企业微信平台,投入8000元进行数字化,构建了“透明工厂”……座谈会上,赵细康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一定高大上,像企业微信这种成本低甚至是免费的工具来助力数字化转型,就是很好的点。

对于广东如何进一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又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

赵细康介绍,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深调研已进行两年。两年来调研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两个问题应予以重视。一是中小企业对怎么样搞好数字化转型不大懂,迫切需要加强相关的培训,但这一块目前比较薄弱;其次,就是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最渴望的是价廉、成本低又比较实用的通用数字化平台。“单个企业能力不足,应多提供一些通用型数字化平台”。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赵细康

当前,数字化浪潮正席卷各个行业和组织,不断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再造。目前环保行业在“数实”融合方面有哪些亮点?如何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赋能环保产业?

赵细康表示,总体上来说,环保产业跟其他行业的“数实”融合区别不大。和传统产业相比,环保产业由于整体起步相对较晚、沉没成本相对较低、开展数字化转型阻力较小,可能更加容易一点。另外,治污、减排等环保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要将服务对象包括进去,实现一体化转型,这样效果更好。(羊城晚报记者 王丹阳)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研究所所长李源:

中小微企业转型面临“三不”难题

“中小微企业,是数字化转型中最困难的那部分群体。”座谈会上,李源指出,现在的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三不”问题。

“羊城晚报的系列调研,聚焦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群体——中小微企业,聚焦小而美,给众多的中小企业们带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李源点评道。

公开数据显示,当前,广东中小企业数量达680多万户。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东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超4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8万家。

李源谈道,之所以中小企业产生了“三不”问题,具有一定的底层逻辑。中小企业“不想转”,原因在于目前的盈利模式商业模式仍然有利可图。“不敢转”指的是中小企业们虽然已经看到了数字化转型能够带来的好处,但是在权衡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产出比后,依然有一定的顾虑,所以也就导致很多企业不敢转。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研究所所长李源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之后,中小企业该怎么转?对此,李源指出,在目前的发展中,中小企业的数字化人才极其缺乏,这是很多企业不会转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次羊城晚报深调研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

“在调研中,有许多中小企业提到,他们很想依靠行业的龙头企业,希望行业龙头能够提供帮助。”广东正在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产业集群“集体转”。在产业集群集体转型过程中,产业链龙头企业如何能够推动促进集群共同发展?对此,李源指出,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链的组织者,它们可以组织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同时还能够链接外部的相关服务机构,协同进行数字化转型,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羊城晚报记者 孙绮曼)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数字化转型要加强融合协作

“对大湾区企业的数字化进行跟进和分析,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也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工作。”林江表示,通过一个个数字化转型个案,以小见大,总结规律,能更好地揭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趋势,进而为广东乃至全国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当前,在数字化的浪潮下,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林江表示,想要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协作尤为重要。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搭建起相应的政企学交流平台,强化各领域、各行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政策引领,提升“上云用数赋智”水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企业能顺利对接上“外脑”智库,发挥技术、行业专家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城市的现代服务业都发展得很好,应该进一步深化辐射能力,他们可以为大湾区其他地区的数字化转型赋能,要强化这种标杆示范效应。”

另一方面,产业链上的协作也很关键,龙头企业、第三方服务企业可以带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步伐,提高整个产业的数字化水平。

林江建议,接下来还可以多搭建数字化政企学交流互动的平台,比如围绕数字化转型的法律问题、营商环境问题等开展专题座谈会。(羊城晚报记者 陈泽云)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

打造可复制推广的行业“样本”

如何走好“数实”融合之路?盘和林建议,首先,要在数字企业和制造企业之间架设桥梁,形成合作;其次,要让数字企业引入数据、引入信息化理念,来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在遇到关键技术攻关难题的时候,通过产学研用结合以及政府公共研发来攻克关键技术,实现技术自主,比如芯片和操作系统等。

“要将实现数实融合应用企业的具体案例做成范例,向其他企业推广复制成功经验,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推进数实融合的普及。”盘和林强调,最快的数字转型方式,是围绕数字转型的代表性企业来制定可复制性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

此外,广东要让不愿转的中小企业看到转型的好处,所以,数字转型成功案例必不可少,对于不敢转的中小企业,政府应该主动在融资、财税上增强支持,同时给予一些简单易用的数字应用,对于不会转的企业,可以联手平台企业、数字技术企业搭建数字转型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通用转型方案。

盘和林也强调,粤港澳大湾区的传统产业在走向数字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壁垒较高的问题,尤其是大量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有成本的,不仅仅是时间成本、财务成本,它还有一些不确定性的风险,毕竟数字化转型是一条新路,企业在转型中必然要承担一些新的风险。”盘和林说。

“企业要尽早走出规模经济的舒适区,这个舒适区是我们以往的商业模式。”盘和林建议,广东具有数量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在这些制造业企业中,要找到那些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来作为数字化转型标杆;另外,广东要积极和本地数字技术企业合作,对没有数字技术能力的企业,可以鼓励中小企业加入到通用的数字转型平台上来,对接数字技术、数字人才、数字硬件和软件。(羊城晚报记者 许张超)

出品人:杜传贵 林海利

总策划:孙爱群 吴江

执行统筹:孙晶 王丹阳

统稿:羊城晚报记者 孙晶 图/羊城晚报记者 李志文 严锦程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詹淑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社会科学院   企业   广东省   羊城晚报   广东   产业链   中小企业   热烈   现实   记者   数字   专家   平台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