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禁止玩手机的孩子与被允许玩手机的孩子,长大后有啥区别?

如果不是那天遇到的那群孩子,我还坚持认为,让孩子偶尔玩玩手机,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我没想到的是,从来不玩手机的孩子,和经常玩手机的孩子,看起来区别会有那么大。

在此之前,我见到的孩子,几乎没有不碰手机的,即使被父母严格控制玩手机的孩子,周末在家只要做完作业,也是拿着手机玩游戏、刷视频。

而每天玩手机超过两个小时的孩子,也比比皆是。这些孩子,每天到家做完作业,就是摊在床上或者沙发上,拿起手机,刷到十点十一点。

到放假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为了玩手机而熬夜。

我见过的重度玩手机的孩子,他们都有很多共性:

比如眼神涣散,当然玩游戏的时候眼神却很热烈;

比如对于你的呼唤他反应奇慢,当然不是他耳朵出了毛病,因为玩游戏的时候,他听得见手机里传出的任何细微的声音;

比如他们的语言遵循着简单、刺激、信息量大的规律,因为他们的话语里充满了各种游戏里、短视频里的“梗”,如果你不玩手机,都听不懂他们说了啥。有些孩子还会通过这些“梗”,传递很多阴暗、躁动的情绪;

比如他们的身材大多虚或者胖,甚至又虚又胖,因为缺乏锻炼,他们身上缺乏力量,又因为很少户外玩耍,他们皮肤缺乏健康的光泽;

比如他们的思想成熟,让我们不由得感叹,现在的孩子比当年同龄的我们懂得太多了。然而,这些思想有哪个是他们自己思考的结果?那些观点,是直接被灌输的还是他们认真了解了事实而获得的呢?这样的早熟,不是智慧的结果,而是童心被染污的证据。

这些对比,是我通过那群从小不碰任何电子设备的孩子,得到的结论:

我看到的这群孩子,眼神清澈,充满孩子应该有的灵动和狡黠;

他们感官发达,对于自然界真实的事物,有着非常好的应变反应;

他们的语言表达,与同龄人相比,更加的简单准确,很少有无意义的词语和哗众取宠的“梗”;

他们身材灵活,很多就像山里的“猴子”,一不小心就爬到了树上,一些土墙、大坑、对他们来说,简直如履平地;

他们思想简单,无论从外观还是语言,我们都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孩子。他们说的话,简单纯真,大多数都是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跟他们聊天,你不会感叹孩子的早熟,只会感叹孩子的想象力简直太丰富了。

这些简单的对比,让我产生了让孩子彻底禁止玩手机的想法,后来我才知道,比尔盖茨,也同样禁止自己的孩子,14岁以前使用手机。

而苹果的CEO库克,同样禁止他的侄子使用手机。

为什么连这些靠电脑和手机成功的人,都禁止自己的孩子使用这些电子设备呢?为什么从小不玩手机的孩子,和爱玩手机的孩子,差距会有这么大呢?

从小被禁止玩手机的孩子与被允许玩手机的孩子,长大后有啥区别?

一:追求短时低质量的快乐,长大后,缺乏自控力、耐心和责任感

在我们的大脑里,有着一架“天平”,我们可以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置“快乐”和“痛苦”。

如果我们追求短期快乐,一遍遍地让手机刺激我们的大脑,那么等我们离开手机,“天平”为了达到平衡,痛苦一端会制造相应多的痛苦。

玩手机,让孩子不断在“天平”的一端放置“快乐”。

玩手机游戏,快乐来自于孩子能够轻松达成的各种成就,他有成为一局游戏里“英雄”的机会,在现实世界里越有挫败感,就会对游戏越上瘾,因为游戏世界要比现实世界更容易成功。

短视频对大脑的奖励机制更加简单直接。看完一个视频快乐一下,我们还有一份期待,因为我们知道,还有下一个快乐的视频等着我们。

大脑不断释放“多巴胺”,让我们一遍遍地感受到快乐。

大脑对多巴胺的渴求,会希望有更短暂、更强烈的刺激,像潮水一般,一波波地冲击脑海中的快乐区域。所以,我们看的视频越来越短,刷手机的时间,却越来越长。

快乐和痛苦,分别就在天平的两端。短暂的快乐,期待被满足,造成大脑只能接受短时刺激,一旦终止,痛苦和无聊就在天平的另一端施加压力。

如果没有及时给手机增加“快乐”的重量,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感觉到痛苦,从而暴躁、易怒、情绪激动,这就是“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实在是太痛苦了,以孩子的自控力,根本跟它无法对抗。所以为了追逐快乐、逃避痛苦,孩子就会一直舍不得放下产生“快乐”的手机。

从小被这种短时快乐支配的孩子,长大后一般意志力比较,而且他们自控能力差。

一旦离开手机去做事情,他们就会烦躁不安,因为大部分工作是不会让人短时间一遍遍地体会到快乐的。这样的孩子,做事也不会有耐心。

适当的痛苦和压力,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成长。而逃避痛苦的人,就自动放弃了成长的机会。

这样的人,在现实中缺乏成就感,失败的痛苦会更加让他转向虚拟世界,在手机瘾中彻底无法自拔。

二:手机限制孩子感官发展,长大后,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我们一般提到的感官,指的是眼、耳、鼻、舌、身。他们所对应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人是通过感官来认知世界的,我们认识一件事物的时候,发动的感官越多,对事物认识地就越深刻,而且很难遗忘。

比如,我们身处大自然中,可以用眼睛看见树木、河流、飞鸟;用耳朵可以听到鸟声、水声、风声;用鼻子可以闻到花香、潮湿的味道、臭味;用手可以触摸到动物光滑的皮毛,感受到水的温度;我们可以尝到蜂蜜的甜、野果的酸。

我们还要保持身体平衡、控制各个部位的肌肉,判断方位。这些经历,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快乐,而且会很长时间都难以忘记。

这样的经历,不仅身体释放了精力,心灵也更加地平和。

但我们想象一下,在使用手机的时候,我们运用的都是哪些感官呢?

我们用眼睛看那些虚假的画面,即使视频是拍的真实自然,那也是数码对真实的描摹,归根结底也是虚假。这些虚假的东西,只发动了我们的视觉和听觉。

而且,短暂快捷的短视频,往往信息不完整,甚至故意隐瞒部分事实,他们只是为了煽动情绪,获得流量,但却让我们欲罢不能。

我们在虚假的感官刺激和虚假的情绪刺激里遨游,错误地以为认知到了事实真相。但这一切,却让我们离真实越来越远。

而孩子受到的伤害更大,因为童年期是通过真实来发展感官的关键时期。视觉、味觉、触觉、听觉、嗅觉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大脑发育。

因为每个感官对应的大脑神经反射区,需要不断的感官刺激,让大脑神经回路发育良好。

而感官发展会积累更多的经验,在孩子未来的学习上,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对象。这样孩子才会表现得更聪明。

禁止玩手机的孩子,与常玩手机的孩子长大后还有很多区别,但限于篇幅,我们只能讲到这里了。

你对孩子玩手机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孩子   手机   感官   天平   虚假   大脑   区别   痛苦   简单   快乐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