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猪饲料,现在却被卖到1万一斤,竟被誉为“西班牙国菜”?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偏是无话不说

编辑丨偏是无话不说

食物是个国家文化的窗口,什么样的食材会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这往往让人匪夷所思。

这其中又以一种名西班牙的小鱼最为典型,它曾是猪饲料,现在却成为上流社会的昂贵食材,每斤高达一万元人民币。

这样昔日卑微现今尊贵的惊人转折,揭示了食物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多重价值,如果能深入探究其中缘由,或许我们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富人的象征

幼鳗,这种外形极为普通的海鲜,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欧洲可以说是一种低贱的食材,主要用于给猪喂食。

然而,在西班牙,它崛起为一种昂贵的美食,成为了上流社会的标志和象征,这个故事背后,反映的是食物价格形成的社会文化机制。

1950年代开始,欧洲人就开始大量捕捞幼鳗后直接出口到中国,当时的欧洲人很少食用这种海鲜,捕捞主要是为了赚外快,据记载,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99%的欧洲幼鳗产量都是直接出口的,这种大量的捕捞一度使幼鳗面临灭绝的危机。

幼鳗全身透明,烹饪后变白,偶尔吃过的欧洲人表示,这种海鲜的口感就像在嚼蜡,没有任何风味,所以在当时的欧洲,除了最贫苦的人,几乎没有人会拿幼鳗来做饭菜,它只值得当成廉价的猪食。

然而,就在2010年前后,欧洲突然终止了对中国的幼鳗出口,与此同时,幼鳗在西班牙本地的价格开始飙升,最终竟达到了每公斤1万欧元,成为了西班牙最昂贵的海鲜之一,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高级餐厅大厨对这种海鲜的青睐。

20世纪80年代开始,米其林餐厅逐渐在西班牙兴起,主要服务于社会精英阶层,这些餐厅的大厨们尝试用幼鳗来制作各种创新菜肴,由于其独特的外形和故事,深受上流社会客户的喜爱。

于是,由于这种人为的文化塑造,一个原本不值钱的食材在西班牙崛起为奢侈品,越来越多的权贵富人为品尝这种“国菜”,开始高价收购市面上极为稀少的幼鳗。

同一种食材,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所承载的意义可以南辕北辙。相比之下,中国人对幼鳗的态度更为冷静实际。

中国渔民也曾大量捕捞幼鳗出口,但主要是为了赚钱,中国人并没有像西班牙上流社会那样,非理性地将一种没有任何美味的食材刻意炒作为昂贵的奢侈品。

幼鳗受欢迎的有原因

幼鳗作为一种食材,其实味道相当独特,起初,许多人都认为幼鳗味同嚼蜡,吃起来非常无趣,纯粹就是为了满足饥饿。

甚至在欧洲,幼鳗还常被当成猪饲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幼鳗独特的口感逐渐被人们认可和喜爱。

相比其他食材,幼鳗的口感更为细腻绵软,有人形容,吃幼鳗就像吸面条一样顺滑,还带着一点弹性的嚼劲,非常独特。也有人觉得幼鳗的口感与中国的拉面很相似,这种独特的风味逐渐打动了一些饕客的味蕾。

不仅是口感,幼鳗其实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例如幼鳗中的DHA,可以帮助哺乳期婴儿的大脑发育,又如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改善视力问题,这些都增添了幼鳗的食用价值。

与其他鱼类相比,幼鳗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它可以顺应洋流迁徙数千公里,适应不同的水域环境。

这也使得它们分布范围广泛,数量曾一度泛滥,但是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幼鳗的数量锐减,一些国家已经立法禁止幼鳗的出口贸易,资源稀缺使得价格水涨船高。

幼鳗食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在古代文献中,就已经有幼鳗的记载,不同国家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烹饪方法,如中国的红烧鳗鱼,日本的生鳗鱼料理等,这种古老的食材,终于在近现代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食材的辨识力需要时间的沉淀,幼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曾经不起眼的幼鳗,逐渐因为它的独特风味被人们接受、喜爱。哪怕价格高昂,也难掩它的魅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食材评判的复杂性和时间的铸就的力量。

幼鳗数量告急

近几年幼鳗数量急剧减少引发广泛关注,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用鱼类,幼鳗曾经只是家禽家畜的饲料,随着社会进步和消费升级,被视为高档美食的幼鳗需求量大增,供应面却日渐紧张。

野生幼鳗减少对日本传统饮食文化也造成冲击,幼鳗数量减少的原因很多,包括人为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导致洄游路线改变等。

日本作为全球最大的幼鳗消费国,面临没有足够幼鳗来满足需求的困境,价格上涨也让许多传统的幼鳗料理变得奢侈。

其实其他鳗鱼品种还比较丰富,且鳗鱼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只要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如控制捕捞数量,就仍有希望避免某些鳗鱼品种灭绝。

幼鳗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只要各方努力,还是可以找到可持续利用的平衡点,关键在于及时采取行动,保护这一重要的海洋资源。

针对幼鳗资源紧缩的现状,日本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进行干预,为保障市场供应,日本渔业协会决定从2020年开始暂停野生幼鳗的捕捞活动,给野生种群一个恢复的机会。

同时研究人工繁育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不过人工繁育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适应性差、成本高昂等,日本民众对此也表现出担忧,担心餐桌上的传统食材就此消失。

除政府行动外,民间组织和环保人士也纷纷发声,号召大众节制鳗鱼消费,改变浪费食材的习惯,他们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消费,需要从自身做起,珍惜资源。

业内人士则呼吁开发新的鳗鱼来源,除日本和欧洲鳗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地区的鳗鱼资源丰富,如黑尔鳗、美洲鳗等。

开发这些新的鳗鱼品种既可以满足消费需求,也减轻对传统品种的压力,当然新品种的推广也需要科学评估影响。

结语

幼鳗的味道和价值,似乎成为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但我们在追求外在声望时,是否忽略了品味本身的意义?

真正的美食之乐,不应建立在炫耀与比较上,每个人都有权享受美味,但拒绝被虚荣心驱使,食不厌精,味不厌细,方得食之以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西班牙   大厨   鳗鱼   欧洲   日本   口感   中国   海鲜   独特   数量   猪饲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