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辣”李嘉琦:从自信到自洽丨人物

不管是早期的短视频,还是后来的影视剧,抑或社交平台,“小辣”李嘉琦给人的印象都是自信满满的。但在新近收官的网剧《兰闺喜事》里,她却饰演了一个大家庭里不自信的“小透明”——春佩兰。佩兰默默干活,小声说话,照顾了家里所有人的感受,唯独忽略了自己。李嘉琦说,演佩兰其实就是把自己性格里不为大家所知的内向的一面外化表现出来。

在过去的一年里,李嘉琦经历了一段自我认知的过程,她发现自己没想象中那么好,但也没那么糟。 受访者供图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儿讨好型人格在,很多时候都宁愿自己受点儿委屈。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人都是春佩兰。”

用李嘉琦妈妈的话说,她从小就“要尖儿”,做什么都想做到最好。从短视频领域走入主流影视剧观众的视野之后,她更是玩儿命工作,三年多的时间里出演了很多部影视剧。知名度提升的同时,更多的批评声也随之而来,去年来得尤其猛烈。她陷入巨大的精神痛苦,开始反观自省:“之前我活在一个对自己理想状态的想象里,其实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经历了一些事再去反思,才发现我没自己想得那么好,但也没那么糟。”

认识自己是很难的事,但今年她的确有了大的改变——做事情依然认真,但不像以前那样执着于结果了;她变得更能接受自己,不管是好的一面,还是不好的一面,可以不那么在乎别人的评价了;自信依然在,但和之前也有所不同了。“以前的自信是因为太单纯,对自己认知不清,现在我的自信是一种自洽,更能接纳自己了。我觉得这是今年我的一个很大的成长。”

人人都是“春佩兰”

李嘉琦也和朋友探讨过性格多元的话题,觉得在日常生活里大家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点儿佩兰式的讨好型人格在。

《兰闺喜事》里的春家四姐妹,大姐锦荣喜欢穿衣打扮,执着于嫁个好郎君;三妹刚直不阿,喜欢用辩论来弘扬真理;四妹可灵爱替人出头,一心想当惩恶扬善的大侠。她们都有着鲜明的个人性格,唯有李嘉琦饰演的二姐佩兰生活节俭、老实肯干,承担了洗衣做饭打扫等大部分家务,却鲜少有自己的诉求,是大家庭里最容易被忽视的“小透明”。这部家庭喜剧里,多数的“笑点”不在佩兰身上,但她和每个角色都能产生化学反应,烘托喜剧效果。

过往的喜剧表演里,李嘉琦担当的多数是大姐锦荣那样性格外放的角色。现实生活中她在家里跟妈妈相处,也更像剧里的大姐和春夫人,比较平等、没有代沟,能像朋友一样去聊天、商量事情。但佩兰不一样,她整个人在春家的环境里处在一个往内收的状态。李嘉琦说,塑造佩兰这个喜剧人物是有点儿难的。“因为很难拿她那个劲儿。导致我在拍摄的三个月里,一直都处于佩兰的状态里,跟谁说话都是小声的、小心翼翼的。”

在网剧《兰闺喜事》中,李嘉琦饰演的佩兰是个在家族里容易被忽视的“小透明”。 受访者供图

剧中有场戏是佩兰过生日,但家里人好像都忘记了当天是她生日,只顾着忙各自“重要”的事情。佩兰既难过失望又感到很委屈,却还要打起精神像往常一样微笑着操持家务、照顾家人。作为旁观者的路不平(任豪饰)都忍不住为她抱不平,也怒其不争。很多观众都对这场戏产生了共鸣,觉得佩兰怎么只知道默默忍受,不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跟家里人说出来呢?连李嘉琦的妈妈看完这场戏也很生气,母女俩躺在床上聊剧的时候她就提问:“你(佩兰)怎么就不说呢?!”

佩兰过生日这场戏,李嘉琦自己也超级有共鸣。她本身是一个不太在乎仪式感的人,自己过生日的时候也不想麻烦大家。可是到了生日前一天的零点她还是会捧着手机,期待着谁会给自己发来祝福生日快乐的微信。要是生日那一整天都没有等到特别好的朋友的微信,她会忍不住发条微信问:“哎,你发现没,24号(李嘉琦的生日是8月24日)了耶!”在她看来,大家在意的其实并不是生日本身,而是在那一天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对自己的在乎。

无论在综艺节目里,还是社交平台上,李嘉琦给人的印象都是自信外向的、擅长活跃气氛的,与《兰闺喜事》里的春佩兰截然不同。但实际上,她的性格里也有佩兰的一面。“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大家平时看到的自信也好,健谈也好,都只是我性格的一部分。但我性格里还有另外一面,不是大家经常能看到的,比如内向、社恐。”她的经验是,一个内向的人,铆足劲儿是可以把自己变得外向的,但这个状态需要“充电”。她曾经在一个很大的饭局上,用抽离的客观视角观察过自己。“我是那种忽然间一顿畅聊、一顿幽默,来几个爆梗,让大家哈哈大笑。等场子热起来了,我就盘腿坐在椅子上,进入一种发呆的状态。这时候大家也不会注意到我。过一会儿,我忽然又来劲儿了……”

塑造佩兰这个喜剧人物,相当于李嘉琦把自己性格中大家看不到的那一面外化地演出来的过程。她也和朋友探讨过性格多元的话题,觉得在日常生活里大家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点儿佩兰式的讨好型人格在,在和家人、朋友相处时宁愿自己受点儿委屈。“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人都是春佩兰。”

“真听真看真感受”

“我喜欢竞技,也很享受比赛的感觉,觉得很刺激。比赛的那种压力可以让自己迸发出不一样的能量,我可以在里面收获很多东西。”

李嘉琦并非表演科班出身,一开始从拍喜剧类短视频入行,积攒了不少人气。随后在2019年、2020年,连续参加了《演技派》《演员请就位》两档竞演综艺,被更多的主流观众认识,出演影视剧的机会也多了起来。2020年至今的这三年里,她出演的作品中既有大制作的电影,也不乏小成本的剧集,她的角色既有客串,也有担纲主演的。通过这些作品,她逐渐从短视频“网红”变成了一名真正的演员。在李嘉琦成长为演员的这条道路上,《兰闺喜事》的导演李亚飞是和她一路同行的伙伴,他俩互相认识已经八年。

时间回到2016年,那时李嘉琦在重庆大学读大四,需要出去找机会实习,正好找到了李亚飞当时就职的公司。“我是非科班出身,没学过表演。他(李亚飞)呢是科班出身,但毕业后没做导演,去卖玩具了,从2015年开始拍一些新闻纪实类的视频。我俩碰到的时候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我啥也不懂,他呢,一知半解。但是我特别听导演的话,他说啥我就做啥。现在我还经常说他是我的表演启蒙老师。”一起拍了两年短视频,李嘉琦出去接演影视剧了,李亚飞则进入了创作状态,后来两人合作了《生活对我下手了》系列;此后又各自发展,再交集……直到《兰闺喜事》。“我俩一直是一起成长的,很有默契。”

在表演学习方面,李嘉琦认为自己是个实践派。虽然上过表演课,但她感觉帮助不大,反而参加两档竞演综艺的经历,让她对表演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比如她以前听说过表演要“真听真看真感受”,但并不理解那究竟是什么意思。参加《演技派》时,有个表演要求她跟昌隆即兴演出,跟着对方的反应去演。等待表演的时候,她感觉血液从脚底往头上飞快地流动,心脏在狂跳,最后心一横:管它呢,推门就演吧!结果演的过程很投入,完全忘了旁边还有人。“那种感觉很神奇。演完后,(张)颂文老师评价说:‘小辣会真听真看真感受’,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真听真看真感受’啊!我可能更适合先实践,再去看一些理论,直接看表演理论我是看不懂的。”

在真人秀《五十公里桃花坞》中,李嘉琦收获了好多的新朋友(左起:汪苏泷、李雪琴、李嘉琦、徐志胜)。 图片来自其微博

李嘉琦喜欢竞技感。这三年里她参加的综艺节目以竞赛类的居多,包括《演技派》《演员请就位2》《超新星运动会》等,其他的还有社交类的如《五十公里桃花坞》等。“我跟经纪人说过,我喜欢的综艺要么能让自己收获新东西,不管是知识、技能,还是朋友,《五十公里桃花坞》属于能收获新朋友的;要不就是竞赛类的,我喜欢竞技,也很享受比赛的感觉,觉得很刺激。比赛的那种压力可以让自己迸发出不一样的能量,我可以在里面收获很多东西。要是没有《演技派》的压力,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什么叫‘真听真看真感受’。”

通过参加表演竞技类综艺,让李嘉琦(右)体会到了所谓的“真听真看真感受”。 图片来自《演技派》官微

和前两年相比,李嘉琦今年的工作量有所减少。去年她有四部剧集播出,今年已过去四分之三,《兰闺喜事》才是她主演并播出的第一部剧集。被问起今年在工作上会有什么取舍,她先习惯性地幽默自嘲:“会的,客观上找我的活儿减少了嘛,哈哈。首先喜剧的话,希望跟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合作。因为喜剧比较个人化,两个人笑点不一样,对喜剧的理解就不一样。观众如果笑点跟创作者不一样都会难受,更别提演员和导演之间了。如果大家的理解完全不一样,合作起来太难受了。”喜剧之外的类型,她会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不会让自己像前几年那样特别忙了。“我前几年忙得有点儿不太正常,必须每天有事情做才得劲儿。今年反而觉得工作和生活都是需要的。闲下来我就回家陪父母、约朋友,去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节奏对我来说很舒服。”

对 话

李嘉琦:经历过事儿,成长会很快

采访李嘉琦的过程中,她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今年”——今年没有那么有上进心了,今年对自己的要求就是随缘,今年没有那么怕谈死亡了……过去的一年经历了很多事情,陷入痛苦的漩涡又终于走出来之后,今年她的确有了很大的改变,认识到自己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糟,能够接纳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了,心境也随之变得平和了。“人生就是这么神奇,可能前面十年都没有这一年成长得快,所以人还是要经历事儿的。”

新京报:感觉你是很敏感的,很在乎别人的想法,这种状态有改变吗?

李嘉琦:一个人认识自己就很难。我是忽然有一天认识到自己太在乎别人的想法了,太去想让这个场面周全完美了,其实这样会搞得自己很累,因为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是完美的、周全的。认识到这点之后,我又陷入了另一个误区,想改变自己,也很焦虑。因为人性格的内核儿一旦形成了是很难改变的,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接受自己。我觉得能够接受自己,对今年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成长,内心很多时候就能放松了。现在再以抽离的视角去看自己想要周全完美的某个场合,我就会提醒自己:“都OK的,没有人会关注到的,让自己放松一点儿。”

新京报:一个很在意别人想法的人恰好进入娱乐行业,内心会经常很纠结吗?

李嘉琦:对。我举个例子,就是评价这件事儿。之前没那么多人知道我的时候,能关注到我的人都是因为喜欢才会去看我的一些视频。那个时候能收到的评价都是说喜欢我,觉得我的东西是好笑的。被越来越多人认识之后,就有各种不同的声音了。我在去年的时候还是非常痛苦于这件事情(负面评价),那个情绪就像漩涡一样,让我走不出来。后面我慢慢想开了,到现在我已经练就了一个能力,看到骂我骂得很难听的话,我需要两分钟的冥想,就能走出来了。

李嘉琦以前对很多事的看法都很单纯,但在经历了一些打击后,反而有了一个反思自己的契机。 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去年走不出来是因为参加《五十公里桃花坞》带来的一些负面评价吗?

李嘉琦:去年是一系列事情,接二连三的打击。我以前对世界的理解一直很单纯,对自己评价也很好,其实是活在了一个对自己理想状态的想象里,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经历了一些事之后去反思,才发现我没有自己想得那么好。后面再学习,发现我也没有别人说得那么糟。对我来说这是好事儿,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去认识自己,在这过程中内心变得强大了,因为以后肯定会有更多挫折和困难要面对。我觉得以前我自信是因为太傻,太单纯,对自己认知不清,现在的自信是一种自洽。

新京报:走出来的一瞬间是怎样的场景?

李嘉琦:我真的有点儿忘了。我感觉那不是一个瞬间,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认识自己到接纳自己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方法的话第一个还是读书,然后是出门认识新朋友,再加上培养了一些爱好,画画啊、插花啊、跳舞啊,就别让自己闲着。

我的朋友圈其实很窄,只有一些同事和老同学。那个时候我出去玩儿,认识一些跟原来的工作和生活完全不相关的朋友,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发现:“哎,原来还能这么活?”内心一下子就打开了。包括我今年也没那么怕谈论死亡了。一谈论到死亡,感觉什么事儿都不重要了,反而会让自己活得更豁达一些。

新京报:现在的你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人吗?

李嘉琦:我觉得我今年没有那么有上进心了。哇,我以前那可是非常的有上进心。拿我妈的话说,“可要尖儿了”,啥玩意儿都想给它做好。今年心态改变了吧,处于一种:“嗯,可以了,挺好的,我知足常乐了。”包括《兰闺喜事》,我前段时间还跟导演聊,说播到现在这样我已经很满意了,如果再能带来更多的,那都是额外的奖励。

新京报:为什么今年心态改变了?

李嘉琦:可能是因为经历的事儿多了吧。之前的生活很简单,而且也很顺,我就是什么都想做好。经历的事儿越多,越会发现其实很多事不在自己掌控范围之内,那我就尽可能把自己能掌控的做好,其他的事儿我掌控不了,也担心不了。我原来的个性签名叫做“我命特好”,现在的个性签名叫“你不用担心任何事儿”。

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赵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佩兰   喜事   事儿   喜剧   自信   性格   状态   感觉   人物   喜欢   朋友   李嘉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