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大V前台实名制争议,个人隐私应该得到保护

邵可 (山东大学)

近日,自媒体大v透露微博将要实行前台实名制,引发舆论关注。“前台实名制”指的是在微博首页展示姓名和职业信息。腾讯CEO表示这一制度将针对拥有超过100万粉丝的自媒体账号实行。尽管如此,不少网友还是对前台实名制的实施表示担忧。(10月18日《鲁中晨报》)

自2015年网络实名制实行后,用户都习惯了“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制度。顾名思义,用户用于注册的个人真实信息只有后台工作人员可以看到,普通网友看到的都是个人昵称。“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机制给予了用户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也方便后期追责,有效地限制“键盘侠”的发挥,对于网络环境净化很有帮助。与后台实名不同,前台实名制下的用户失去了自主选择权——只要粉丝量达到100万就要被强制曝光。不可否认的是,前台实名制度对于规范自媒体不当言行会有一定作用。之所以会产生围绕着前台实名制的诸多争议,是因为当前社会的个人隐私无法被保护的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用户。

对于隐私泄露的担忧绝不是空穴来风。随着社交媒体平台引入算法推送开始,用户隐私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平台收集用户信息已经成为寻常现象。为了减少搜索频率、提升使用体验,用户一般情况下会默许平台的行为,赋予了平台收集用户信息的权力。平台可以通过IP地址和搜索关键词等信息得知用户所在的地区,分析用户行动轨迹和生活偏好。在大数据面前用户没有秘密。平台拥有收集用户信息的权力,却没有很好地承担保护用户隐私的义务,不透明的信息收集机制、自身安全漏洞和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都加剧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近年来,隐私泄露事件并不罕见。10月12日,演员陈牧驰婚姻登记信息表截图在社交媒体广泛流传。陈牧驰的身份证照片、户口信息、婚姻登记信息等个人隐私都被公开泄露到互联网。10月14日,王楚钦发表声明,抵制“代拍”和长时间跟拍等行为。从身份信息到个人行踪,公众人物隐私遭到泄露的案例屡见不鲜。在这个后真相时代,网络成为情绪的放大器,针对陌生网友的恶意甚至会从线上的网络暴力转向线下的人肉搜索。前台实名制的推出不仅没有解决隐私泄露的诸多问题,反而可能会给被实名者的人身安全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有关网络个人隐私泄露的是是非非,曾引发一轮轮热议。从后台实名到显示IP地址都表现出平台对于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积极探索。整治网络乱象,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无论是平台还是用户都乐见其成,不过平台在实施国家政策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一刀切”,让所有用户为一部分不遵守法律的人负责,更不能“以暴止暴”,通过大范围曝光来推卸自身监督责任。尊重用户隐私权,找到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平衡点,才是平台面对网络清朗运动的大考应该提交的答卷。当然,对于网民而言,一方面要知道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人肉、开盒、曝光他人隐私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另一方面,在各类隐私泄露事件频发的当下,个人也要注意保护隐私。在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需要国家、平台和个人三方共同协作,个人隐私保护道阻且长,需要进一步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实名制   前台   博大   后台   隐私   实名   媒体   用户   平台   信息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