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如何“共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格致论道讲坛第104期“人与生物圈计划”专场活动中,以“共生”为主题,分别来自生物圈保护区管理、江豚保护、森林生态、动物监测、自然教育、社区发展等不同领域的6位演讲者,分享了各自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会。

韩群力曾长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相继担任过该组织的环境科学专家、驻伊朗和土库曼斯坦代表、生态地学部门主任,以及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长。他为观众们讲述了自己深入非洲、东南亚、西亚、东欧等地参与生物圈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故事,介绍了他作为秘书长时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新路线图和发展愿景。

从迁地保护区的建立,到人工饲养与繁育,再到长江大保护的开展,到2022年,长江江豚自然种群终于历史性地首次实现了止跌回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分享了江豚保护的故事。

来自广东车八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束祖飞分享了自己建立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网格化监测网络,以及科研云服务平台的经历。通过这些智能手段,他还发现了广东第一例鸳鸯繁殖记录等有趣案例。在他的带领下,车八岭被评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野生动物智能监测示范保护区”。

彭丽芳则是在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建立了自然教育领域的“鼎湖山模式”,帮助孩子们建立节能减排、森林防火等意识。来自浙江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黄澄翠讲述了自己如何助力村民致富,实现与生物圈保护的共赢局面。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分享了如何记录下24公顷原始森林中14万棵树每一棵的生长情况,并获取了有趣的研究结果。他通过树种组合与混搭,实现了森林生态功能的最大化。

据了解,“格致论道”论坛是中国科学院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提倡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历史最为悠久的政府间大型科学计划,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本场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原春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鼎湖山   土库曼斯坦   中国青年报   江豚   中国科学院   生物圈   长江   人与自然   保护区   秘书长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