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尚于博:在楼顶徘徊3小时候后一跃而下,母亲至今仍在为他奔波

2011年10月25日,北京。

一名男子从楼顶一跃而下,有目击者称,他在楼顶足足徘徊了三个小时。

后经确认,这名男子是就是年仅28岁的尚于博,他曾出演过《陆军特战队》、《天涯歌女》《天涯咫尺》、《娘家的故事》、《杜拉拉升职记》等影视剧,

是一名刚刚爆红的演员。

在父母眼里,他是一个性格温和、懂事上进的好儿子,

在同学眼里,他是一个从容自信、很有才华的好演员,

在朋友眼里,他是一个家境优渥、事业有成的天之骄子。

噩耗传来之后,她的母亲伏地痛哭,肝肠寸断,他的父亲摇摇欲倒、万念俱灰。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尚于博选择用这样惨烈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生命的呢?

他在楼顶徘徊的那3个小时,又经历了什么?

01

尚于博出生于湖北荆州的一个文艺家庭,他的父母都是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十分的繁忙,

好在尚于博十分懂事,从小就学会了独处,一本连环画他就可以翻一下午。

后来,父母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开始学习别人下海经商,举家搬到了深圳定居,

来到完全陌生的大城市,尚于博本以为父母可以陪自己玩,可他们却更忙了。

尚于博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学习上的事也从来不需要父母费心,父母经常出差,一走就是好几天,

于是他们在家里为尚于博请了保姆照顾他的生活,还给了他非常多的零用钱,根本就花不完。

他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所有的同学都很羡慕他,可他依然在自己的本子上写道:

“我愿意用我所有的零花钱,买一天爸爸妈妈的陪伴。”

母亲看到后很是自责,但却没有任何的办法,他们如此辛苦的工作,也是为了给儿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尚于博很好的继承了父母的文艺天赋,他对艺术类的书籍非常感兴趣,而且特别喜欢看话剧,

在他看来,舞台上的人生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如果有机会,他一定要自己彩排。

读高中的时候,学校里组织了戏剧社,尚于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开社大戏《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扮演了罗密欧,

他长相帅气,台词流利,感情到位,赢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

从那时候起,尚于博就立志要当一名舞台剧演员,在舞台上,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高中快毕业时,他把自己想要考中央戏剧学院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很是诧异,当年他们就是因为做演员太辛苦才选择的下海经商,

可现在,好不容易把企业做了起来,给儿子铺好了未来的路,儿子却要去走他们的老路。

好在尚于博的父母都比较开明,而且十几年过去,演员的待遇也不可同日而语,在经过几番纠结之后,

他们还是选择尊重儿子的决定,支持他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02

2001年,尚于博以高考670分的好成绩,如愿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开学那一天,父母一起从深圳把他送到北京,

在跨入中戏的大门的那一刻,尚于博不禁使劲吸了一口气,仿佛这里的空气都比外边的好很多。

优渥的家庭条件,让尚于博看起来比别的同学多了几分从容,他从来不需要发愁学费、生活费这些,

当大部分同学吃着学校食堂饭菜的时候,他却可以随便到装修高档的咖啡厅一边喝咖啡一边看书,十分的小资。

在同学眼里,尚于博就像是一个刚刚长大的男孩,气质温暖,眼睛清澈善良,偶尔有女同学向他说一些暧昧的话,他还会害羞。

尚于博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大学四年一直是班级身上的学习委员,老师对他的重视程度,甚至都已经超过了同班的张歆艺、牛萌萌等人。

可当别的同学都为未来感到担忧,想尽一切办法出去接戏的时候,他却很云淡风轻的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像一块海绵一样汲取着中外戏剧名著里的养分。

尚于博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当一名话剧演员,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毕业之后到可以国家级的话剧院工作,

至于收入,从来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当很多同学都忙着拍影视剧的时候,他还在学校里踏踏实实的排练着小品,导演沈东在挑选演员时,一眼就相中了尚于博,可尚于博却笑着拒绝了。

后来,还是老师出面相劝,尚于博才答应。

从话剧舞台到大荧幕,从面对几百名观众到面对摄像机,尚于博的心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突然发现,影视剧也挺有魅力的,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尚于博才不那么的排斥影视剧,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话剧上。

读大四时,尚于博和几个同样热爱话剧的同学组织了一个话剧团体,叫海鸥剧戏剧工作室,几个年轻人怀着对话剧的热爱,投资并排练了开社大戏《长椅轶事》,

这部话剧倾注了尚于博所有的心血,他只想让观众看一场“干净”的话剧,完全区别于那些靠耍闹来取悦观众的商业戏剧,

最终,这部话剧于2005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实验剧场首演,并且连续演了10天。

也是在这一年,尚于博和富大龙合作了电视剧《陆军特战队》,正式进入演艺圈。

在之后的几年里,尚于博一边演话剧一边拍影视剧,他接戏并不盲目,每一部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2009年的《杜拉拉升职记》和《娘家的故事》让他彻底走红,这一年他才26岁。

但在走红的同时,尚于博的身体也开始出现问题。

03

尚于博是一名非常敬业的演员,每次拍戏他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角色里,有时候戏都拍完了,他还没有办法从角色里走出。

他也经常为了把戏拍好,废寝忘食的研究角色,就连做梦都是在拍戏,他不仅一次的告诉母亲:

“我的压力有些大,生怕演不好。”

母亲安慰他,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会遇到挑战,把心态放平,尽力就好。

从2009年5月开始,尚于博就出现了失眠、入睡困难、精神恍惚、记不住台词等状况,刚开始时他还没有太在意,

但后来已经严重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他这才到医院看医生,医生却告诉他,他得的是抑郁症。

而他的这些情况,外人却毫无察觉。

他走在路上被人认出时,他面色愉快的和路人打招呼,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他也会抢着跑朋友前边买单,

在与母亲打电话时,他会很兴奋的和母亲分享自己的生活,告诉母亲今天又拍了什么戏,遇到了哪些好玩的事。

在外人眼里,他是一个热爱美食,热爱旅游,热爱摄影,热爱话剧,生活十分多姿多彩的人,

但是,所有的阳光、善良、友善、单纯都是他给人的表象,在他的内心深处,正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沼泽,无时无刻的在吞噬着他,试图把他拉到更加痛苦的深渊。

更让他焦虑的是,因为长期服用药物,让他的脸开始浮肿,身材也开始发胖,虽然这些变化很细微,但他还是很敏锐的感知到了。

从2010年到2011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就拍了《野草莓》、《娘家的故事2》、《娘家的故事3》、《海峡往事》、《瑶山大剿匪》、《花》等六部影视剧,以及9部话剧,

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有点坚持不住了,于是他在电话中告诉母亲,他生病了,是抑郁症。

母亲得知之后,立马从深圳来到了他的身边,安慰他、陪伴他,劝他给自己放一个假,尚于博笑着答应了。

2011年7月,尚于博和母亲一起去了欧洲旅行,他们走过了很多风景如画的小镇,蓝天白云、各种异土风情的建筑,都让尚于博疲惫的内心得到了放松,

他像个小孩子一样,跳起来去摘树上的树叶,在路面的积水里蹦来蹦去,他看起来和正常人无异,非常的健康。

这让他的母亲放心不少。

旅游回来之后,尚于博告诉母亲他感觉好多了,他让母亲回了深圳,母亲在离开之前再三叮嘱他,一定要按时吃药,每天给她打电话。

尚于博又笑着答应了。

只是在送母亲去机场的时候,他很突然的问了母亲一个问题:

“我有那么好吗?”

母亲并没有想太多,告诉他:

“你当然很好啊,一直是妈妈的骄傲。”

尚于博笑着和母亲挥手告别,在转过身来的那一刻,他的眼睛里又闪过一丝痛苦,但很快就被平静所取代。

母亲回到深圳之后,还是感觉心绪不宁,于是在两个月后,又专程到北京看望尚于博,尚于博不仅告诉母亲自己没事,还开心的带着母亲出去郊游,

母亲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在她心里,尚于博一直都是一个懂事、听话、从来不让她操心的孩子。

这一年的国庆期间,尚于博兴致勃勃的和朋友一起去西宁参加自驾游,达到目的地之后,他还不忘拿出手机自拍,然后发给母亲报平安,

他的种种举动,都让母亲误以为他已经康复了。

04

半个月之后,也就是10月23日,尚于博兴致勃勃的向母亲求助,说他一下就接到了3部戏,但有点拿不定主意,让母亲给提一点建议,

母子两人在一起研究了半天,最后决定抓阄。

在这一天的下午,尚于博还要去参加一场电视剧发布会,吃完午饭之后,母亲还亲自开车把他送了过去,

只是在尚于博下车之后,母亲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乱糟糟的。

10月25日的中午,尚于博再一次的站到了楼顶,他不断的在楼顶徘徊,不停的走来走去,时而焦灼,时而平静的看着远处的白云。

他在这期间还拨通了一个朋友的电话,可在电话接通的那一刻,他又欲言又止,说自己在看风景,便匆忙挂断了电话。

在朋友眼里,尚于博一直都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所以根本就没有多想,可实际上,此时的尚于博正在与疾病做着最后的抗争,

他一次次的走到楼顶边缘,又一次次的退回来,本能的求生欲,是他最后的屏障。

可最终,尚于博还是被疾病击败了,他只留下一句17个字的遗言:

“我的死跟他人没有关系,无须责怪任何人。”

楼下的路人报了警,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这个人竟然是28岁的年轻演员尚于博,

他出身好,事业好,长相好,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大家都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一跃而下。

母亲在接到噩耗之后,瞬间就瘫倒在地,在收拾遗物时,母亲发现了他的病例,等母亲看完,已经是泪流满面,

她终于能理解,尚于博究竟得了一种多么可怕的病。

尚于博去世之后,外界对他去世的原因纷纷猜测,有人说他是为情所困,也有人说他是与家里闹了矛盾,

更有人指责,说他的抗压能力太差,就这么放弃自己,对得起家人,对得起父母吗?

在弄清楚儿子的死因之后,尚于博的母亲含泪发了声明:

“他并不是没有抗压能力,他只是病了。”

尚于博走了,他留给母亲的,是无尽的痛苦和哀思。

在他去世之后,他的母亲一直无法原谅自己,一直在查阅关于抑郁症方面的资料,只是越查她就越心惊,越查越为儿子感到心疼。

在尚于博去世一周年时,他的母亲成立了一个专门用来治疗和预防抑郁症的基金会,这也是国内第一家关爱抑郁症患者的基金会,

她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帮助更多的家庭,防止悲剧重演,告诉更多的人:

“他们不是矫情,也不是软弱,更不是不孝,他们真的只是病了,身不由己的病。”

如今,尚于博的母亲已经66岁,但她依旧坚持做抑郁症的普及和宣传,依然在各处奔波,

在经历过丧子之痛之后,她选择用这样充满大爱的方式,让自己的余生多出一些意义,让儿子逝去的生命,多一些意义。

-END-

头条号首发,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优渥   楼顶   演员   母亲   深圳   话剧   影视剧   小时候   儿子   父母   同学   于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