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霁—应用到“一线”智能机器大放异彩 取得突破性成就



一个人生命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陈云霁,男,汉族,1983年2月出生,江西南昌人,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

陈云霁长期从事处理器芯片和机器学习的交叉研究。


九岁小学毕业,十四岁考上大学,二十五岁成为八核龙芯三代处理器的主架构师。他与游戏有着不解之缘。低年级班的学生“不拿第一名”,貌似。陈云吉戏称全球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架构为“点脑”。这些经历用陈云霁的话说是一种“顺其自然”,但背后却饱含着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作为十年来站在领奖台上最年轻的科学家,他的履历让小萨达连想都不敢想。他就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云霁。他将为我们带来他与芯片之旅背后的故事。


【“顺其自然”的天才之路。小撒忍不住抱怨道:“凡尔赛宫”】

这次站在《开讲啦》领奖台上的陈云吉,出生于1983年。这让大了几岁的小撒说:“我真想叫你小陈。”当然,这位青年科学家的履历也有异于常人之处:他在小学三年级就修完了所有的小学数学课程,9岁小学毕业并完成初中数学课程,14岁考入大学,24岁博士毕业,25岁博士毕业。担任八核龙芯III处理器的主架构师。不过,当被问及这段经历时,陈导笑着表示这一切都“顺其自然”,“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比较小,所以如果你说我们出去打,我们也不擅长。我只会看书。即使是曾经说过“北大还可以”的小撒忍不住抱怨道:“凡尔赛宫。”


智能时代的变迁

【大师为低年级班题词“不要考第一名”,原来有更深的含义】

陈云霁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他在节目中说,当时,中科大少年班大楼最显眼的地方,是陈省身教授写给中科大少年班的题词,题目是"考试不要拿第一名"小撒和这位年轻人都很困惑,为什么在一所顶尖的机构里会有这样的铭文,因为有才华的年轻人聚集在那里。


陈老师告诉我们,当我们来到大学的时候,可能每个人都已经是中学的“一把手”了。当那五十个“第一”聚集在一个班级里时,总会有正反两面的。与其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考试上,不如把时间花在你感兴趣的事情上,你可能会在生活中收获更多。而且,科学研究和考试并不完全相关,优秀的科学家也不一定是从考试中走出来的。听了这话,小撒叹了口气:“不是不让你考第一,而是说不要把考第一当成自己的追求。事上,陈云霁先生想让年轻人放下这一心理包袱。”


【当哥哥遇到哥哥时,双胞胎当场互相抱怨,小撒精神恍惚】

陈云霁和弟弟一起合作,完成了备受国际赞誉的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研究。这与他们的学术背景有关:哥哥是搞芯片设计的,弟弟是搞人工智能的。按照陈老师的话,“我们一起工作在一起,除了这个智能芯片,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当提到弟弟也是少年班毕业的时候,小撒连连感叹,今天的《开讲啦》,如果站在这里的是你的父母,收视率会更高。”


节目中这两个好奇的年轻人,也恰好是一对创业的双胞胎学生。哥哥被弟弟一时冲动的创业精神所累,所以两人开始在节目中抱怨。当哥哥问:“如果对方不是你的亲生哥哥,你还会选择继续和他合作吗?”“小撒和客人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陈老师坦言,他和弟弟意见不合时,经常会打架。两人的学术合作,实际上是一个互相成为对方老师的过程。吸收了对方领域的知识和前沿信息后,就可以再回来了。完成各自的研究和职业生涯。


【当你“逃课”的时候,你的导师突然出现在你的宿舍里……】

在等待节目测试结果的同时,陈老师会带领同学们玩纸牌游戏来缓解压力。在上班的路上,陈老师还到同学们的宿舍“串门”,看看谁没去办公室。他是个好老师,也是个乐于助人的朋友。当被问到,“你不担心如果你和一个学生太熟了,你会失去导师的威严吗?“陈老师认为,学术研究要进行平等的交流。也许这样,做出原始创新的可能性会更大。


【做科学研究也可以传播中国文化。外国学者在品学网时也想知道的汉语词汇】

你能猜到吗,世界上第一个深度学习处理器架构的名字居然是汉语拼音“点脑”。

当陈云霁的团队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深度学习处理器架构的时候,大家最初想到的是一个类似于电子脑的名字,但团队中有一个外国合作者说,如果叫电子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普通的东西,所以应该起一个中文名字,这样外国人才会感兴趣。于是,按照这个想法,点的意思是电,脑的意思是脑,最后这个名字就成了“点脑”。


有意思的是,陈老师曾经在《美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上看到一篇外国学者的文章,专门介绍了汉语拼音中“点”和“闹”的含义。“没想到,我们的科研工作也能传播中华文化。小撒这时有了一个主意:“那你就给它取名叫‘算盘’(算盘)。”


【芯片制造有多困难。一根头发就能修4万多条道路】

1纳米是什么概念?许多大原子的尺寸接近1纳米,而目前制造芯片的5纳米工艺对精度的要求就像在一根头发上建造44,000条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设计光刻机和芯片是如此复杂的原因。陈云霁说,制作芯片的难度还不止于此,因为也会有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就是光在这个纳米尺度上会发生衍射,雕刻的时候还有很多精细的东西需要处理。因此,制造5纳米芯片只会面临比修建4.4万条道路更大的技术挑战。

##今日头条# #正能量# #科技# #智能#


作者介绍:

我是一位90后写作者,每天分享正能量,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传递每一个美好人生,不管人生的磨难,按照自己的想法过好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7

标签:中国科学院   大放异彩   突破性   少年班   纳米   处理器   陈老师   深度   芯片   弟弟   成就   哥哥   年轻人   机器   智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