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了34亿建鸟巢,一年维修费高达7千万,15年过去,如今是赚是赔

文稿|爆雨

编辑|爆雨

前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外瞩目下拉开帷幕,象征民族骄傲的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也首次露出风姿。

然而15年过去了,这座34亿元人民币建造费的标志性建筑,是否真的值回票价?

维护费用高达8000万元人民币,运营团队近百人,这笔巨额开支,能否靠现有运营收入支付?

北京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 是否该为这座“空城”买单?

这些疑问,都值得我们深思。

鸟巢万众瞩目的建设奇迹

2001年,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这个消息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

为了办好这届奥运会,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设主场馆“鸟巢”。

2003年,鸟巢的设计方案公布后立即在网上引发热议,它的外形独特,像一个巨大的“鸟巢”,寓意生命的孕育。

12月24日,鸟巢正式动工兴建,这座体育场占地21公顷,建筑面积25.9万平方米,能容纳8万观众。

然而,鸟巢的建设面临诸多技术困难。

当时中国的钢材技术不够先进,需要进口特殊钢材Q460钢。

河南一家钢厂经过努力,用了3个月时间就研制成功了这种钢材。

施工队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2008年3月完工。

可就在这时,鸟巢的建设总投资高达34亿元人民币,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有人质疑这样“奢侈”的场馆是否划算?

但中国政府经过论证,坚持建设鸟巢,因为中国有广阔的国内市场,鸟巢这样的场馆奥运会后依然可大显身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举行,主火炬点燃的一幕震撼了全世界。

鸟巢展现出中国建筑的非凡魅力,成为展示中国实力的丰碑。

它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建成了这座体育场的奇迹。

鸟巢的建设,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建筑实力和文化魅力,也彰显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为了在7年时间内完成鸟巢,相关部门集结了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可谓人才济济。

建筑设计团队遴选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顶尖建筑师,他们不辞辛劳,日以继夜地绘制设计图纸。

施工队伍更是凝聚了全国各地的技术精英,大家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在建设过程中,中国自主研发的多项关键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鸟巢采用的高性能低合金钢,这种钢材厚度仅110毫米,但强度和韧性都非常出众。

如果没有这项技术的突破,鸟巢的建造费用会更高。

而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也大大降低了鸟巢的日常运行成本。

尽管建设资金压力巨大,但鸟巢的建成向世界昭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国力。

它证明了中国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完成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建设。

这不仅增强了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也让其他国家对中国刮目相看。

34亿引发的空前争议

可尽管事实证明,鸟巢的建设绝对是物有所值,但还是引起了有许多人强烈的不满。

只因2008年,对中国来说,正处于一个不太平的年头。

这一年,中国经历了两场天灾人祸,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年初,中国华南及沿海地区遭受了难以承受的强降雪灾害。

这场持续一个月的雪灾给当地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导致了大范围停电和交通中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严重的供电及交通中断还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事故,给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困扰。

而就在大家还在苦苦应对雪灾影响之际,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

这场灾难夺去了近7万人的生命,经济损失高达千亿元人民币。

地震导致的山体垮塌和泥石流给四川及周边地区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破坏,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家园。

这场地震对当时的中国政府和人民都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四川地震成为了全国人民心中永远难以抹去的伤痛。

与此同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开始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外需萎缩导致中国出口出现大幅度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也出现明显放缓。

在经历了持续几十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

就在这个非常时期,北京依旧要顶住重重压力,举办一届盛大的奥运会。

在此前申办奥运会时,中国政府承诺将在7年时间里投入280亿元用于奥运会的准备工作。

而作为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建设方案也在这时确定下来。

“鸟巢”的设计新颖独特,外形酷似一个巨大的鸟巢,与普通体育场截然不同。

它的设计方案从一开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也引来了无数赞叹。

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这样一个看起来极其昂贵的体育场建设也遭到了许多质疑。

历史上,举办奥运会几乎都会给主办国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

以往的奥运会开支大多都超过了预算,很多场馆在奥运会结束后就被闲置,成为了“建筑废料”。

1896年的雅典奥运会和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都是典型的例子。

面对当前中国经济所处的情况,也有人开始质疑继续办奥运会、建设“鸟巢”的必要性。

单单“鸟巢”体育馆的预算就高达22亿元人民币,在当时确实引发了热烈讨论。

有专家认为,这笔巨资在四川地震救灾中会更加合理。

也有人担心“鸟巢”最终成为一座“建筑废料”,不断消耗维护费用。

为此,“鸟巢”的建造是否划算,在当时引发了广泛争议。

但是,在中国政府看来,2008年奥运会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在需要一个机会向世界展示崛起的中国。

另一方面,2008年上半年的中国人民也急需一个大型节日来释放自己积压已久的情绪。

在各种声音中,北京市政府还是决定按原计划施工。

仅仅在材料研发、基础建设、运输以及安装等诸多方面,“鸟巢”的建造费用如同流水一般消耗。

外界估计,单单建筑本体的成本可能就超过了22亿元,再加上道路占用费、材料研发费等相关费用,“鸟巢”的总造价可能高达34亿元人民币。

而34亿元对于2008年才刚刚开始复苏的中国经济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在四川地震刚刚发生的背景下,更有人质疑这笔巨资是否合理使用,“鸟巢”能否最终收回成本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疑问。

但是好在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鸟巢”这一建筑杰作也得到了充分展示。

它独特的外形和结构成功地震撼了世界,也成为了中国主办奥运会的一个亮点。

如今15年过去了,“鸟巢”已成为北京的新地标,对中国的影响力远超过了一个体育场馆。

当年“鸟巢”引发的争议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平息,它已经成为展示中国进步的一个注脚,其独特魅力也征服了世界。

“鸟巢”34亿的投资,可以说是当年中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的一个壮举和豪赌,而历史似乎也证明了这个豪赌的成功。

那么到底赚了还是赔了?

鸟巢这一北京奥运会主会场耗资34亿美元建成,凝聚了当时世界最尖端的科技与中国最好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作为奥运会期间最大的赛事场馆,它曾经容纳80000观众,其座无虚席的开幕式更是震撼了全世界。

赛后,维护这一巨无霸级场馆的成本也十分庞大,每年高达7000万元人民币。

面对如此高昂的建造与维护费用,外界不免担心鸟巢难以收回成本。

但我们绝不能简单只以金钱,来衡量鸟巢的价值。

一是鸟巢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景点与国家级文化设施。单是从观光旅游中,它每年就能给国家贡献上亿元的旅游收入。

同时它的独特外形与中国元素的完美结合,已成为展示中国实力与魅力的重要窗口。

2008年之后,鸟巢继续承载着各种重大赛事与文化活动。

2009年,两支意大利球队在这里进行友谊赛,拉开了鸟巢举办商业体育赛事的序幕。

此后,田径、足球、滑雪、演唱会等等,鸟巢都曾多次举办过。

就光是商业演唱会每年就为鸟巢贡献了数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陈奕迅、五月天、张杰等明星选择在这里开唱,更是对自己实力的肯定。

2022年,鸟巢再次承载了冬奥会开幕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除了直接收入,鸟巢对周边环境与相关产业的推动作用也十分巨大。

可以说,鸟巢的存在,是中国实力的展示,也是多个行业升级的推动力。

未来,它还将承载更多重大赛事与文化盛事,持续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语

对于鸟巢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数字,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和时代印记。

当我们计算鸟巢的价值时,不应被表象所迷惑,而要深入其内在所蕴含的文化精髓。

我们是否真的清楚它的意义所在?亦或是被表面数字所迷惑?

这座鸟巢究竟承载着怎样的历史使命?我们又将如何继续发扬光大它所彰显的民族自信和开放包容?

这都需要我们继续思考和探讨。

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鸟巢   中国政府   维修费   中国经济   场馆   体育场   北京   中国   奥运会   人民币   玫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