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劝告:猝死前,或会有这4个奇怪征兆,真该适当休息了!

2019年,56岁新华社国际部主任徐勇在办公室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医生确认他不幸发生心源性猝死;

2020年,年仅61岁的演员谢园因突发心脏病去世;

2021年,承包90后以及部分00后的小魔仙美琪扮演者发生猝死;

2022年,70后艺术家邵云辉因猝死抢救无效离世;

2023年,著名小提琴家曾诚也因猝死离开了我们......

现如今,我们似乎越来越多地听到猝死相关的新闻了。根据我国心脏猝死防治救中心联名主席介绍,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导致死亡人数高达50万,并且逐年升高。

和我们传统印象相反的是,体弱多病,经常吃药去医院的人反而猝死率低;而平素身体康健,很少看病吃药的人更可能发生“猝死”。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儿,是我们普遍对猝死认知不足,借此机会,我们不妨看看猝死背后的秘密。

一、猝死背后的危机,你不能不知道

猝死指的是一个人突然发生非暴力性死亡,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某种疾病的表现。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基本都是维持生命的最关键器官突然出现问题而导致的。而这里的最关键器官无外乎心、脑和肺三种,其中心脏问题是猝死中占比最高的病因。

因此,猝死可以分为两大类,占到80%的是心源性猝死,包括急性心梗、扩张型心肌病和心脏病等;而还有20%的猝死是非心源性疾病,主要包括急性脑血管疾病(最典型即脑卒中)、肺栓塞和支气管哮喘以及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等。

一般来说,心源性猝死发生时共同的病理表现就是供血停滞,循环系统受阻

而肺源性相关的猝死,一般都是患者呼吸功能异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咳血等;

和大脑相关的猝死更多是神经功能和脑功能受损,共同表现即头痛、呕吐和生理功能,如言语、视觉或者运动功能失常

猝死虽然病理表现多为急促,病情进展极快,然而猝死的患者通常会在此前经历比较长时间的负荷。这些负荷可能来自于疾病,也可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也正是因为如此,猝死人群中,没有明确病理状态的健康人一点也不少。他们通常是源于过劳或者运动,本质都是透支了身体机能能承受的极限。不完全统计,非病理性猝死的人群中,白领、医护工作者和警察是发生率最高的。他们工作普遍特点是时间长和压力大。

除此之外,这些猝死危险因素也是我们要注意的:大部分猝死的案例都和过劳相关。因为长期熬夜和睡眠不足会疯狂刺激交感神经,后者一兴奋就会使得血流速度加快,血压升高。

而这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长时间会破坏心血管。当冠脉血管长期受损,就会影响回心血量,甚至堵塞血管,造成猝死。

过于强烈的情绪也可能会刺激交感神经,从而伤害到心血管,比如大喜大悲等;

此外,气温因素也是原因之一,猝死和季节也有很大的关系。不管是暴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前者会提升表皮温度扩张外周血管,这样主要器官的循环就可能下降,对于血管狭窄或者血脂稠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血液灌溉不足而猝死;那么后者会刺激血管,致使其发生收缩血压上升,也会增加心脏负荷。

总之,生活中能够导致猝死的非病理因素有很多,这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那么回到开头的对比中,和常年身体有疾病的朋友来说,他们会更关心自己的身体,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往往则更容易忽视猝死前的那个“积累”阶段,所以识别猝死前征兆就很重要了。

二、猝死不是无迹可寻,这四个异样应该及时辨别

因为心源性猝死占据病理分型的绝大多数,因此这里也以心源性猝死前的信号为主要阐述方向:

1.胸闷

如果一段时间莫名出现活动后胸闷,但休息后就能缓解,这种现象可能是患了冠心病。即人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超过50%,此时回心血量不畅

而我们运动后全身血流会加快,这时心脏射血增多,但是回心血量因为冠脉狭窄会变少,所以会出现胸闷。我们休息一段时间后,全身血流速度恢复正常,射血量减少,心脏能接收到的血液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胸闷就会缓解

所以当你处于这个状态时,特别对于本身就有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是冠心病就要采取预防措施。

因为冠心病往往意味着动脉上出现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一旦脱落掉进血管里,症状轻会加剧血管堵塞和狭窄,严重就会直接堵塞血管,导致回心血大量减少,产生急性心肌细胞坏死,也就是心肌梗死

2.心慌

心慌的本质是心率加快,而心率加快不定期出现一般是心律失常的结果。正常来说,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比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心源性心律失常,就要及时就医了。

心律失常一旦发展为室颤,会导致心排出量大大减少。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心脏射血量大大减少。这既会导致回心血量无法正常排出,淤积在心脏,大大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猝死

淤积的血液还可能会形成血栓,血栓又会随着循环流入其他器官,流入脑即缺血性脑卒中,流入肺即肺栓塞,都是能够立即导致猝死的疾病。

3.心跳过缓

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其功能变差会使得心脏跳动速率减慢,甚至可能引发心脏停搏

如果感到心悸,可能就是心跳过缓的表征。这会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脏灌溉不足,从而发生心力衰竭

另一方面,心跳过缓也可能会致使心排出量减少,其他器官接受到的血氧不足,过于严重可能会诱发多器官衰竭

4.晕厥

晕厥可以说是猝死前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前兆了,而多数晕厥都和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从而致使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有些患者发生晕厥后持续几秒钟就能够自行恢复,这时候也不可掉以轻心,应该及时去医院做检查,看看是哪里出现问题了,找到根源对症治疗才能避免更危险的事情发生。

总之,猝死其实就是身体负担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便如此,也不是毫无征兆,特别是发病率最高的心源性猝死,是有迹可循的。那么面对发生率逐年升高的猝死,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三、发生率越来越高,如何预防猝死突袭?

研究表明,低度或者中度强度的运动量,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最强。适当运动能够帮助机体消耗大量脂肪,从而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

另外运动能够促进血液流通,增加心灌溉量,对心肌有一定养护作用但是运动最好不要睡醒就去,因为此时血压处于“晨峰”状态,运动会导致血压更高,对机体是很不利的。

平时也要注意饮食,尽量保持清淡,少吃高脂高盐的食物,要记住身体内钠离子增多,会造成肾重吸收能力下降,从而发生水钠潴留,是高血压的重要病因;而大油大肉吃多了就会提高血液内脂肪的含量。高血压和高血脂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哦!

此外,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太凉的食物也要注意,可能会刺激血管发生收缩,增高冠脉痉挛的风险。

还有就是平时注意休息,尽量减少熬夜的次数,尽量时刻保持血压平稳和心脏循环的平衡;当然也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尽可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

最后,平时可以定时做一个体检哦,特别是心电图检查,这样能够对身体情况有一个更好地把握!

总之,猝死不应该被看做一种疾病,而是某种疾病导致的病理状态。因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普遍压力增高,所以猝死越来越高发,也越来越年轻化,这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惕。

猝死更像是身体到达承担极限后的一种“迸发”,所以它也不是无迹可寻。但是相比于猝死征兆,合适的预防是更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晶. 猝死的这些信号要注意[N]. 人民政协报,2022-06-22(007)

[2]马燕燕,李萍,许兴.心脏疾病猝死流行病学调研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02)

#秋日生活打卡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心律失常   可能会   劝告   病理   征兆   器官   血管   患者   心脏   奇怪   身体   疾病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